高俊宏
鬆動範式、擴張場域:2023 第六屆Pulima藝術獎決選幕後
今年四組得獎的女性藝術家作品,在看似日常的關照中,產生出新的張力——鬆動其他獎項視野所建構的當代藝術範疇。這些得獎作品不...
藝術的電影性、對話與實踐: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下)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於2022年12月17、18日各舉辦兩場論壇。18日的論壇為「以電影之名?動態影像...
關於創作者的未來:「NEXT─台新藝術獎 20 週年大展」
邁入20週年的台新藝術獎,是國内首創同時關照視覺、表演與跨領域創作的藝術獎項。台新藝術獎打造台灣藝術領域完整、最具代表性...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路線圖:從美術班到美術系,在系館與群組之間的當代藝術教養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專題的第三篇文章作者張大仁(b.2000)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自美術班時期開始,他便經...
更長的流放:「一帆風順—高俊宏個展」
如果小猛捧與金三角、古道與山林都是(或曾經是)介於不受治理與治理之間的空間,經驗的喪失交換的則是沉降的身體,無從連續。沉...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4:脈─方志輿圖的推拿
勝地之行,是一種針炙、拔罐式的經絡移動。由點到線到面,此方志輿圖式的地理山形地圖,綿綿起伏、沉浮莫測,推拿了地方文史景觀...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舉鏡自照的生命層疊與歷史書寫B面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不再是「舉起鏡子迎上他者的凝視」,以綠島為鏡,可謂直接推翻了既定的主客預設。顯像的「空白之石」從來...
疫情蔓延時的多元生命力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決選委員觀點
劇場導演黎煥雄此次擔任台新獎決選團主席,綜合觀察今年愈來愈多作品呈現出難以用經典類型來區分的多元與多層次特性,並在跨域創...
台新藝術獎回顧:從觀察人來看「幕內」的台新藝術獎
在第19屆台新藝術獎得主出爐前夕,本刊特別採訪擔任此次提名觀察人的王柏偉與高俊宏,分享他們提名台新藝術獎的作品與討論台新...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藝術-行動-社群」 高俊宏與陳界仁的做與不做
就高俊宏和陳界仁以影像或行動創作的場域,高俊宏在大豹社相關創作書寫計畫中並非是社群或場域中那個生火的人,大豹社事件以及其...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