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誰把年輕世代當韭菜?為何藝博會留不住藏家?
新世代藏家從收藏的「蜜月期」到「磨合期」的心境變化,這或許是當前每個國內藝博會與畫廊,都正在面臨的年輕藏家黏著度考驗。留...
【薄荷薄荷】代幣經濟是否有望成為二十一世紀文化基礎建設?以Shibuya為例
Shibuya從動畫的「擁有權」出發,並結合「互動式電影」,讓觀眾成為擁有者,並且可以參與決策劇情的發展方向。劇情發展對...
藝術即爆炸!岡本太郎最大回顧展於東京、大阪、愛知巡迴展出
岡本太郎逝世後的最大規模回顧展於大阪、東京與愛知三地巡迴展出,縱使距岡本太郎出生的1911年已111年,他提出的前衛積極...
超越期待的反戰戲劇《Q—歌舞伎之夜》
野田秀樹的戲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充滿視覺的動感,但背後都有對戰爭的省思,比如1994年的《Kill》、1999年的《パン...
不斷打掉重練的少年:從信義店不續約看誠品畫廊的四度遷移史
1989年開設的誠品書店,早年從仁愛圓環發跡,最早期起家的兩項業務,即是書店與畫廊。誠品畫廊試著以歷史、細節與累積證明,...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5:顛.倒.眾.生─從黑化到酷兒化的創生參照
顛倒眾生的怪誕美學,是否存在於一種普遍的永恆狀態?當代藝術常見的怪誕表現,多透過原生身體的抹去、扭曲與變形、生命與技術的...
【聲波薩滿專題】「聲波薩滿」及其伏流:台灣當代藝術非視覺性表現之軌跡
「立方論壇音樂祭─聲波薩滿」正如坊間的一些討論:不確定這到底是視覺藝術展演、藝術論壇,還是音樂表演活動?但正是這種跨域且...
史上最高!佳士得紐約「先鋒創見:保羅.艾倫珍藏」斬獲16億美元,全數撥捐慈善用途
佳士得紐約於11月9、10日推出的「先鋒創見:保羅.艾倫珍藏」(Visionary: The Paul G. Allen...
當代策展中的日治台灣在野美術:高美館「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與北美館「在夾縫中行走」
日治時期有許多藝術家基於個人藝術理念的追求,並沒有走上官展體系的作品發表之路,選擇了「在野」的美術團體與展覽系統,或者開...
我們從不吝嗇耗費時間,將一件衣服琢磨好:皆川明專訪,談服飾的感性
我們希望不是只是單單minä perhonen可以永續,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運作模式,可以讓整體生態都朝永續經營的方向。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