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新海誠的災難敘事與神道哲學(一):《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的當代巫女

新海誠的災難敘事與神道哲學(一):《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的當代巫女

Makoto Shinkai’s Disaster Narrative and Shinto Philosophy (I): Contemporary Witches in “Your Name” and “Weathering with You”

從《你的名字》、《天氣之子》再到《鈴芽之旅》,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近期於台灣正式發表了《鈴芽之旅》。這三部動畫電影同為災難敘事結合神道哲學,不同的是,前兩部以當代巫女構築出的奇幻敘事為主體,最新作結合了日本國家神話「大國主命讓國」與311地震的反思與重探,大眾向的青少年純愛成長冒險,同樣也取得了商業票房上的成功。

繼2016年的《你的名字》(君の名は)和2019年的《天氣之子》(天気の子)後,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於2022年底在日本首映。2023年於台灣正式發表的《鈴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まり),承襲了前兩部動畫長片以神道哲學與災難事件為奇幻敘事基底,並結合大眾向的純愛類型與青少年成長冒險,同樣也取得了商業票房上的成功。

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將巫女故事結合純愛類型的經典作品。(網路翻攝/陳飛豪)

仔細觀覽這三部作品,除了類型相通外,其所指涉到的神道想像與歷史脈絡皆不盡相同。其中《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與日本的巫女(みこ)傳統有著密切關係,《鈴芽之旅》則更明確取材日本國家神話中「大國主命讓國」(国譲り)的內容,並結合311東日本大震災的災難記憶。近年來台灣各種藝文作品,不論是影視、文學或者漫畫當中,也開始慢慢引用許多自身的民俗文化和歷史記憶,構築出各種類型化的文本敘事。本系列專文將試著比較分析新海誠援用日本文化元素的創作成品,供讀者參考之外,還會討論這類題材在轉譯操作過程中可能體現出的文化議題。

日本神道教中的巫女信仰

國人到日本旅遊造訪神社時,勢必會對穿著白色小袖,下身為紅色「緋袴」的「巫女」留下深刻印象。現在她們的主要工作大多是在祭祀時跳「神樂舞」以及擔任「神職」們的輔佐。不過在過去,她們的工作也有占卜或者請求神明降靈於己,以向大眾傳達「神託」,有些類似台灣民間的「靈乩」、「乩童」或者「尪姨」。

日本神社常見的巫女過去在日本曾是降靈的靈媒。(© wikipedia)

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巫女想必就是「邪馬台國」的統治者卑彌呼(ひみこ,約170–248),她在《魏志倭人傳》中被形容為「事鬼道、能惑眾」,進而在前現代的遠古日本,掌握統治權力。她死後的繼任者問題雖一度陷入紛爭,但最後是由一位名為「臺與」(とよ,約235–?)的少女繼位,因而成了巫女女系傳承的例子之一。過去日本民間也有非常多類似的巫女從事降靈與占卜的工作,其目的大概是試圖控制或主宰自然的事物;利用神明及鬼魂之名行善或作惡;鎮壓或安置死去的靈魂,藉以保全自身宗族,最後則是實施占卜術,藉以預見未來並且祈福與消災。這神力的傳遞,也常依據女系血統的繼承規則。而且不只在神社,在過去巫覡與「神佛合習」各種宗教脈絡界線模糊的時代,甚至連佛寺也曾出現她們的蹤跡,並一度與所謂佛教女性修行者「比丘尼」的概念混淆。(註1)

到了明治時期,文明開化的理性思潮席捲日本,這類被視為「非理性」的行為漸漸地受到質疑,1873年(明治6年)1月15日負責管理宗教的教部省,頒布了俗稱的「巫女禁制令」(註2),嚴格禁止傳遞「神託」的降靈行為,神社的內部組織結構也走向更理性與現代化的編制。不過雖然有這波將巫女排除於體制外的風潮,仍是有春日大社的社司富田光美指出巫女舞在神道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位置,推動巫女舞的傳習。(註3)之後的1940年也有以紀念皇紀2600年為名,由宮內省樂部樂長多忠朝新創作出由女性表演的「浦安之舞」(浦安の舞)。迄今神社的神樂舞,仍是日本國內外大眾對巫女的主要印象。

當代巫女初登場《你的名字》

糸守鎮的宮水神社,仍維持女系血緣巫女的的舊例。(網路翻攝/陳飛豪)

觀察新海誠的作品,我們似乎能夠看到這些巫女歷史脈絡的引用痕跡。在《你的名字》中,女主角三葉出生的宮水神社家庭,即使走過明治時期將神道重新定義的時代,依舊在遠離權力中心的偏鄉糸守鎮維持著巫女女系繼承,再招贅男性擔任神職的傳統。在故事設定中,宮水神社起源始於隕石撞擊事件發生後,當地人以隕石洞為「御神體」,將其作為拜祭對象,祈求災禍不再發生。

現實世界中,確實有許多神社是在災難結束後,威懾於大自然的無情而建成,例如京都知名的八坂神社與祇園祭即是在大瘟疫之後所衍生的信仰中心與祭典。此外,宮水家族歷代女性血脈中所傳承的力量,在新海誠的設定中,從巫女常見的「降靈」和「預言」變成了能夠與未來之人交換靈魂,為的是藉此阻止彗星千年輪替一次的可怕災難。有趣的是,在整個情節當中神明並非是具體出現展現神力的角色,而是安排整場「局」的制高點,能否拯救糸守町,端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強弱,這樣的設定十分符合神道哲學中神為無形存在的想像,也剛好是這樣的「無形」與「空白」,讓新海誠有空間將青少年的真摯情誼置入,視為最後翻轉全體鎮民命運的關鍵,也順勢將整個故事的基調設定為大眾向的純愛主題動畫電影。

宮水神社是以隕石洞為御神體的神社。(網路翻攝/陳飛豪)

召喚《天氣之子》再續巫女題材

新海誠的後作《天氣之子》也延續了《你的名字》巫女主題,他把故事轉向詮釋異常氣候變遷下陰雨綿綿的日本。一位被未知力量召喚,從神津島逃家來到東京的高中男生森嶋帆高,無意間發現沒有收入,差點進入風俗產業工作的少女陽菜是都市傳說中的「晴女」,竟然可以透過祈禱讓天氣放晴。在當時幾乎天天下雨,陽光已成奢侈品的東京,兩位生活陷入困頓的年輕人開始販售這類晴天禱告,小至結婚典禮、家庭出遊,大至神宮外苑的煙火大會幾乎無往不利。事實上,陽菜是偶然到了一個廢棄大樓頂樓的小神社參拜後,成了被神明選中的「天氣巫女」,無意間獲得了這個能力。隨後兩人發現,成為這類巫女,使用了神明的力量,代價竟然是必須將自己獻祭給上天。故事最後,森嶋阻止了這個獻祭儀式,在極端氣候之下讓東京在遠古時期原本是水域的地區,重新成為一片汪洋。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承繼前作《你的名字》,同樣以巫女為主題。(網路翻攝/陳飛豪)

比較《天氣之子》的文本構成,一樣是將各種神道隱喻的符號與脈絡結合成青少年純愛類型的動畫影片,整體上說是《你的名字》的續作也不為過。首先巫女陽菜獲得神力的廢棄大樓屋頂神社,目前一般媒體廣泛報導的是代代木會館、高圓寺站一帶冰川神社陪祀的「天氣神社」與銀座大廣朝日大樓上「朝日稻荷神社」的綜合體。(註4)

女主角陽菜因為參拜了某個廢棄大樓的屋頂神社,獲得了能控制天氣的神力。(網路翻攝/陳飛豪)

天氣神社的主祀神為「八意思兼命」(やごころおもいかねのみこと)是高天原的最高司令官高原產靈命(たかみむすびのみこと)之子。在古事記「天之岩戶」(天の岩戸)的神話傳說中,太陽神天照大御神(あまてらすおおみかみ)因面對弟弟須佐之男命(すさのおのみこと)作亂,而藏進天之岩戶之中,讓世間陷入一片黑暗之際,想出方法打開岩戶讓天照大御神回歸外界的,正是八意思兼命。他成功讓「太陽」重返世界,也可以說正因為這件事,他才被奉為「氣象之神」。另外,八意思兼命正如其名,還可司掌「晴」、「陰」、「雨」、「雪」、「雷」、「風」、「霜」、「霧」這八種氣象條件。(註5)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故事中廢棄大樓引用的原型為代代木會館,是過去昭和時代綜合型大商場的典型建築,(註6)通常在這類商場大樓的頂端,供奉的通常會是稻荷系統的神明,是人民祈求農業豐收與商業繁盛的對象,現今台南林百貨頂樓尚存的遺跡,就是這類稻荷神社的典型,也因此帶入了另一個朝日稻荷神社同樣位於大樓頂端的特色。

屋頂神社的內涵據媒體報導有參考高圓寺的氣象神社。(網路翻攝/陳飛豪)

與《你的名字》中因為血緣傳承,背負著家族千年重擔的三葉不同,《天氣之子》中的陽菜展現出了巫女歷史中的另一個脈絡:「人柱」(ひとばしら)即活人獻祭。而這也必須回到前述天氣神社有關於天之岩戶神話的後續,天照大御神回歸之後,眾神們決定懲罰她的弟弟須佐之男命,將他的指甲拔去並剃掉鬍鬚趕出天界高天原。流浪期間他遇到了一位女神名為「大氣津比賣神」(おほけつひめ),並向其乞食,沒想到她卻從口鼻及肛門取出各種食材,做成佳餚獻上,須佐之男命看了之後大為光火,認為她是拿穢物來羞辱自己,便把她殺害。而之後大氣津比賣神的屍身開始長出各種作物的種子。(註7)透過這個神話的啟示,我們或許可以理解成日本民俗中把女性的生殖能力與死亡作為連結的生命想像。簡而言之,在這份民俗想像中,女性的死亡可以帶來富饒的農作生產而恰巧的是,「大氣津比賣神」亦是前述稻荷信仰當中,重要的祭祀神明之一。

因此,在過去和日本農業有關的祭祀當中,則常有女性獻祭的例子出現。舉例來說,伊賀國(約日本三重縣西部)名賀郡地方,曾有將從事農作的女性,作為獻祭品給予土地神的紀錄。除此之外,尾張國(約愛知縣西部)東春日井郡旭村一帶有一座大池,以前常有池水氾濫影響農作,村民只好轉向巫覡之輩求助,此人說,五月朔日(初一)時會有一個女人帶著織具而來,屆時將她抓起來作為活祭品丟入水中,再築堤防即可。沒想到真的有一個女人帶了織具,村民也照做。雖然結果池水不再氾濫,卻發生數起村裡織布女性不知名原因的暴死事件,之後村民認為是活祭品的怨靈作祟,只好建立道淨寺為其祈禱,之後這個村子五月時都有著不能織布的禁忌。(註8)

日本古代確實有獻祭巫女的儀式或風俗。圖片出自《日本巫女史》。(陳飛豪提供)

總結

解說完上述不同日本民間信仰的脈絡,再回頭看《天氣之子》的故事設定,應是創作團隊將不同地域與神明信仰想像混雜再構的結果。當中可能取用了氣象神社的信仰內涵,連結至朝日稻荷的頂樓神社形象,又把稻荷信仰中,女神之死輪迴至生產的想像以及過去農作祭祀中曾有過的獻祭經驗,交織成一個嶄新的當代巫女敘事。若將《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互相比較,我們也可以看出神道兩種不同的神性想像,前者以地方鎮守神社的姿態「守護」著祂庇護的鎮民,後者則明確地表現出神明與人類互動時,必須謹守「平衡」的鐵則:人類從自然取用多少就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以求維持兩方能永久共處。

三葉因血緣被賦予的神力,是為了協助糸守鎮民躲過隕石災難。(網路翻攝/陳飛豪)

有趣的是,《天氣之子》男主角出身地的神津島,其最高峰天上山有過伊豆七島的神明們集結,討論水如何分配的會議,是個有「水分配」(水配り)傳說的神秘島嶼。對照影片最後東京將原為海洋的土地還給自然的結局,再連結當代極端的氣候現象。新海誠算是以這部充滿日本神道哲學想像的作品,作為對當代氣候議題的回應與省思。

新海誠的作品,或許是因為大眾向純愛類型安排的背景,較少篇幅描寫個人內心感受,會讓我在觀看作品時,有人物角色情感互動過於單一扁平的疑慮。但若談起他對民俗神話傳說元素的熟稔,以及將其轉化成當代奇幻類型影視敘事的創作能力,我認為他是當下世界的佼佼者之一。即使走過明治時代文明開化的浪潮,新海誠敘事中的當代巫女們依舊在理性化的世界裡給予觀眾奇幻的獨特想像。而且正是他使用當下仍可見的城市地景與援用真實歷史記載的堅持,讓這份民俗奇想得以說服想法思維也已經理性化的觀眾們。

延伸閱讀|新海誠最新動畫長片《鈴芽之旅》也有類似的精彩表現,相關分析詳見本系列下篇:〈新海誠的災難敘事與神道哲學(二):《鈴芽之旅》中日本國家神話與311震災的反思與再創〉


註1 中山太郎。《日本巫女史》。日本:東京パルトス社。

註2 當時的公文標題為:梓巫市子並憑祈祷孤下ケ等ノ所業禁止ノ件

註3 飯田隆夫。〈富田光美が相模大山に伝えた倭舞・巫女舞〉。2013。

註4 映画『天気の子』聖地巡礼一覧!ロケ地となった舞台48箇所の場所・アクセスをすべて解説!

註5 參考自高圓寺冰川神社官網

註6 同註4。

註7 日本遠古的歷史記述與細節常有出入且版本眾多,本段敘述參考:太安萬侶。(周作人著)。《古事記》。台灣:台北商周出版。2018。

註8 中山太郎。《日本巫女史》。日本:東京パルトス社。

陳飛豪( 119篇 )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