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年展
【高森信男專欄】夏日時光的政治辯論:科索沃 Autostrada Biennale 2023及夏季藝術活動側記
2023第四屆「Autostrada Biennale高速公路雙年展」以「有一天,所有的影像皆會消失」(All Imag...
從全球化到行星性—當代結束之後的光州雙年展
回顧光州雙年展,其歷屆以來始終持續著以東亞文化及思想價值,作為雙年展重要的理論核心,而本屆主題「似水柔弱」根據光州雙年展...
【高森信男專欄】認同根莖:喀麥隆「RAVY 2023」雙年展側記
今年的「RAVY 2023」為第八屆的雙年展,亦為疫情之後首屆,於7月3日至7月9日間舉辦。本屆由喀麥隆策展人藍迪.恩巴...
2023首屆東方繪畫雙年展:重新賦予東方繪畫活力與新面貌
台灣擁有良好的水墨傳統與人文素養,可惜大環境的趨勢下,水墨環境日漸萎縮。雙年展可以說是為擴大增進東方繪畫的視野拋磚引玉。...
2023年台北雙年展公佈參展藝術家, 探索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想像
本屆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
【高森信男專欄】遺願宇宙與新迴響:沙迦雙年展速記
筆者於宗教氣氛濃厚的周五下午抵達黃沙滾滾的艾爾-達依德,作為當下唯一一位前來參觀沙迦雙年展的觀眾。伴隨著這種奇怪的氣氛,...
【高森信男專欄】2022年新加坡雙年展筆記:娜塔莎遊星記
拉紮魯斯島及聖約翰島作為2022年新加坡雙年展的眾多展場之一,確實具備一定的魅力。島嶼本身林相豐富,不時嬉鬧的猴子及在紅...
從「脆弱」中誕生的雙年展:提爾.費爾哈特談第16屆里昂雙年展
人或許都是脆弱的,但我們把脆弱視為一種抵抗的力量。當我們承認自己脆弱時,就能以集體的方式,和所有藝術家一起來談論,而這正...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3年11月登場,北美館正式公布策展團隊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3年11月開展,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正式宣布,展覽將由臺灣策展人周安曼(Freya Cho...
無法對焦的視野:2022惠特尼雙年展「保持緘默」
本屆惠特尼雙年展的主題「保持緘默」來自美國口語,意指對任何敏感性資訊或秘密避口不談,以免招致危害,通常接著某件必須保密的...
文章導覽
1
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