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威尼斯通訊】克里斯托夫.布歇爾:帶著另一場威尼斯挑釁到來

【威尼斯通訊】克里斯托夫.布歇爾:帶著另一場威尼斯挑釁到來

【Venice Correspondence】Christoph Büchel Brings Another Provocative Show to Venice

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布歇爾於普拉達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位於柯內爾宮(Palazzo Ca' Corner della Regina)的永久空間中,帶來名為「Monte di Pietà」之作。該場地曾於1834年至1969年間,以天主教機構為窮人提供合理利率獲得貸款的機會:他們利用慈善捐助者的資金為資本,向低收入者提供貸款,借款人則提供貴重物品作為抵押品,以防在期限時間內沒有返回支付利息,因而使得《Monte di Pietà》成為一個介於當舖和銀行之間的組織。

在威尼斯雙年展上以富爭議性的裝置作品進行干預,是瑞士藝術家克里斯托夫.布歇爾(Christoph Büchel)於外界所熟知的形象。首次是在2015年,其以冰島國家館代表藝術家的身分,將一座不再使用的慈悲聖母堂(Santa Maria della Misercordia)改造成威尼斯第一座清真寺,惟展出不到二週,市政府便以違反健康與安全法規之名義,例如老建築過於擁擠,祈禱聚會往往超過人數上限的規定,在開放不久後就被當局關閉。

歷史上,威尼斯城內一直未設有清真寺,儘管這座港口城市是通往東方的開放門戶和貿易點,並持續進行多樣化的商業和文化互動模式,使其成為幾個世紀以來的世界貿易之都,同時也是當今的旅遊勝地。1621年,這座前天主教堂曾於內部修建了一間穆斯林祈禱室,同時教堂的位址也毗鄰前猶太區,藝術家認為今天的藝術始終需要對話,試圖藉由這件作品讓大眾得知16世紀以來,威尼斯對於猶太人與穆斯林商人曾制定相關權利和居住的長期限制。雖然在當前國際衝突的政治氣氛下,欲建立一個提供伊斯蘭信仰的禮拜場所似乎更不可能,但冰島館則努力嘗試暫時改變這種情況,而最終遭逢閉館的結果也顯現出文化差異即便在當代藝術場域中,仍然是力有未逮,但布歇爾的作品已成為該屆雙年展中最尖銳的作品之一。

當代移民的紀念碑

四年後,一艘失事而從海底打撈出來的船體被放置在一個前造船廠區展出,它周身布滿鏽跡且凹凸不平。這艘沉船來自於2015年令人震驚的悲劇,當時這艘載有1,100名離開北非前往義大利的移民船,出發後撞上一艘貨船,最終在地中海沉沒,當中僅有28人倖存。作品名稱「Barca Nostra」在義大利語裡意指「我們的船」,布歇爾認為該件作品將成為當代移民的紀念碑,而據資料顯示,2016年有高達5,096人在橫渡地中海時死亡或失蹤,因此引起外界對於地中海難民危機的正視,當時的義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便曾批評過歐盟的不作為。

然而布歇爾的作品始終帶有爭議性,二派對立的意見中有一派認為在這件作品面前,人們只要沉默兩分鐘就可以進行傾聽和反思;但也有如當代藝術基金會創辦人桑德雷托.雷.雷鮑登戈(Patrizia Sandretto Re Rebaudengo)一樣,指出展示這艘船可能被認為是對移民在逃離戰爭和貧困時所面臨的悲劇和危險狀況的譴責,然而,卻也同時「存在奇觀和操控的危險」(”there is a danger of spectacular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糞便,作品,都變成了鑽石

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布歇爾於普拉達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位於柯內爾宮(Palazzo Ca’ Corner della Regina)的永久空間中,帶來名為「Monte di Pietà」之作。該場地曾於1834年至1969年間,以天主教機構為窮人提供合理利率獲得貸款的機會:他們利用慈善捐助者的資金為資本,向低收入者提供貸款,借款人則提供貴重物品作為抵押品,以防在期限時間內沒有返回支付利息,因而使得《Monte di Pietà》成為一個介於當舖和銀行之間的組織。

布歇爾於普拉達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位於柯內爾宮(Palazzo Ca’ Corner della Regina)的永久空間中,展出名為《Monte di Pietà》的作品,圖為展場中虛構當舖的櫃台。(攝影/Marco Cappelletti,普拉達基金會提供)

布歇爾的裝置像是對於原址過往歷史之對話嘗試,關注債務及其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他遮蓋展館內原有標示,代之以威尼斯鑽石交易所的虛構廣告,龐大的裝置物件佔據室內二個樓層與夾層的每個角落,參觀者像是走進一間破產的現代當舖,處處塞滿了價值可疑的物品。而在某些角落,這場展覽就像一直被忽視的囤積者的閣樓,令人質疑我們為什麼以及如何累積如此過剩的物質財富?

展場中一個裝有鑽石的開放式手提箱特別引人注目,此為布歇爾「鑽石製造者」系列的實驗室培育鑽石,以加熱和高壓方式,將藝術家未售出的藝術品加以改造後的物理與象徵過程之結果;該計畫自2020年以來持續進行,此次並未展出的第一顆鑽石,則是從他的糞便中提取DNA製成。藝術家以唯物主義手法,嘲諷了藝術市場建構價值之標準。

布歇爾「鑽石製造者」系列的實驗室所培育的鑽石。 (攝影/Marco Cappelletti,普拉達基金會提供)

最挑動國際局勢敏感神經的是一間充滿灰塵的裸露磚房,裡面有來自以色列的一袋袋水泥、成堆的瓦礫,還有一個阿拉伯語標誌,上面標示著一間虛構博物館之名;這個空間看似廢棄廚房,遺留有收音機、器皿和水煙管。另一方面,在一個中控室空間裡,觀眾從電腦螢幕上可以看到以色列的空中天際線、耶路撒冷舊城與加薩走廊邊界等直播影像,布歇爾對這些政治衝突並未採取立場,也未曾對於他的政治價值做出明確的聲明,因而使得這些畫面意義含糊卻又令人不安,然而他往往以他宏大、壯觀與奇異的創作方式,讓議題變得複雜難解,為此,也讓人無法輕易忽視。

作品中《Monte di Pietà》看似廢棄廚房的裸露磚房空間。(攝影/Marco Cappelletti,普拉達基金會提供)
《Monte di Pietà》展示空間中中控室空間裡來自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直播影像。(攝影/高子衿)

在西方歷史上,債務、貨幣的誕生與實現擴張與累積的權力有著內在聯繫,而為了包括對於當今財富的完整審視,探索與我們同時代的物質與虛擬維度之間的模糊界限,布歇爾創立一種名為「Schei」的新加密貨幣,並透過TikTok上的虛假帳號煽動投機行為,創造新的利潤並聲稱將其分配給威尼斯居民,觸及了數位領域金融交易的非物質性和波動性概念。

透過《Monte di Pietà》中的螢幕,觀眾可以看到新加密貨幣Schei透過TikTok的虛假帳號煽動投機行為。(攝影/Marco Cappelletti,普拉達基金會提供)

在展場不起眼的一個角落,有著一幅呼籲結束威尼斯雙年展的布告,似乎呼應在雙年展開展前,名為「藝術不為種族滅絕聯盟」(Art Not Genocide Alliance)聯署驅逐以色列國家館的抗議行為。藝術家指出雙年展為當地觀光帶來倍數的增長,以及文化商品化、遊客飽和,與威尼斯本地人口因移出而減少等問題,使得威尼斯不再是一個城市,而是反烏托邦的財富樂園,然而,威尼斯屬於她的人民,而非那些開高價的出價者;不能為了利益之名而傷害這座城市,由觀光而來的收入,應支持當地居民社群與保護文化遺產之用途。

展場一隅中呼籲結束威尼斯雙年展的布告。(攝影/高子衿)

《Monte di Pietà》包含財產歷史、信貸和金融、收藏和檔案的發展,以及博物館機構保護遺產與賦予物品象徵/經濟價值等議題,布歇爾選擇在作為商業和藝術交流與融合交匯點的威尼斯呈現這個展覽,特別是歷史上以重商主義著稱的威尼斯共和國,為現代債務型金融市場的誕生提供重要貢獻,故而也成為探索這些複雜主題與當代社會深層現象之間關係的理想場域。

繁複的裝置致使布展延遲並延後開展,儘管如此,布歇爾回應時事和政治的展覽向公眾開放後,又再次引起受人矚目的反應與討論,並被視為今年雙年展周邊展中最為瘋狂且不可錯過之展覽。他對現實的精確再現,常使參觀者忘記他們身處在藝術作品當中;這些精心構建的生活情境顯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矛盾之處,布歇爾透過他的藝術發掘出一種獨特手法,進而揭示和抵制這些複雜運作力量的神秘面紗。

高子衿( 9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