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徑情直行:李再鈐與徐永旭的剛與柔
李再鈐陽剛冷冽的鋼雕與徐永旭質樸柔和的陶塑各據一方,一邊將感情抽離得一乾二淨,另一邊流瀉出豐沛的有機訊息,這樣的畫面毫無...
保利香港十週年:2022春拍,書畫器物千萬佳績及黑馬明星
保利香港十週年拍賣會7月14日圓滿落幕,共錄得成交總額10億港元。古美術板塊,7月12日「中國書畫」專場、7月14日中國...
明代中國與朝鮮王朝之間的圖像旅行想像:以16世紀朝鮮青花瓷植物鳥禽紋樣為例
目前學界透過文獻紀錄與實物觀察,多認為15-16世紀朝鮮青花瓷的器型與紋飾,可能受到朝鮮世宗時期(1419-1450,明...
【小典藏│新鮮事】「鶯歌藝術季」帶你從工藝體會生活美學!
喚起你的生活美感!鶯歌藝術季這週末登場囉!最潮市集、最美陶藝展等8大活動,以跨域、藝術、時尚三大主軸,邀請大家一起來共享...
東西文明的初會:連納碗(Lennard Cup)與16、17世紀英國外銷瓷史
第一眼見到「連納碗」(Lennard Cup)時,若非已知它所在的大英博物館第95陳列室(Gallery 95)為知名中...
平安京的四神獸與陶瓷器的鑑別學
京燒的學問早已是後設的觀念與演進的實踐,京燒的工藝之道,是知行合一的路理。至此,陶瓷的製作成為了養身之處、成就了土地之愛...
直擊!東南亞陶瓷考古現場
東南亞有自己獨立的陶瓷生產史,同時,也是網羅亞洲全體貿易陶瓷的主舞臺。其生產地主要集中在大陸地區,群島部分則為消費地,兩...
東亞七國陶瓷,盡收眼底:故宮策展人導賞「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看好、看滿、看歡喜」故宮南院有史以來首次最大規模的陶瓷精品展。自公元前15世紀橫跨至20世紀,前後逾3000年,先為東...
大開眼界,靜嘉堂百年首次海外展在台南
京都人的文化氣場:京燒理想中的民藝與都市
京燒陶瓷器的生產,約略粗分為民窯與官窯兩方面,即所謂日後民藝運動與貴族形制的兩種領域,然而二者之間也互有消長與前後影響,...
文章導覽
1
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