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再探〈古玩圖〉:清宮藝術品的前世與今生
日前筆者曾有機會與館內同事資深策展人暨研究員張弘星一同對V&A卷進行上手觀察,找出了關於此畫物質性的有趣特徵,且是過往從...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陶瓷絕品:「兩大巔峰─宋瓷及清代官窯」特展
自平安時代以來,由中國船舶運載至日本的文物被稱為「唐物」,在日本文化中受到喜愛,珍而重之並傳承至今。唐代以後,透過發達的...
以假亂真:清宮工藝中的像生瓜果
18世紀末的《清俗紀聞》,是當時長崎貿易官中川忠英調查到長崎進行交易的清國商人的生活風俗和習慣的書籍,中川忠英手下的「唐...
歐洲的中國風:帶動歐洲自由、開明啟蒙思潮
「中國風」(Chinoiserie)在藝術史中,主要是指約於18世紀在歐洲發展出來的一種藝術風潮。今日這些作品散布在歐洲...
徑情直行:李再鈐與徐永旭的剛與柔
李再鈐陽剛冷冽的鋼雕與徐永旭質樸柔和的陶塑各據一方,一邊將感情抽離得一乾二淨,另一邊流瀉出豐沛的有機訊息,這樣的畫面毫無...
保利香港十週年:2022春拍,書畫器物千萬佳績及黑馬明星
保利香港十週年拍賣會7月14日圓滿落幕,共錄得成交總額10億港元。古美術板塊,7月12日「中國書畫」專場、7月14日中國...
明代中國與朝鮮王朝之間的圖像旅行想像:以16世紀朝鮮青花瓷植物鳥禽紋樣為例
目前學界透過文獻紀錄與實物觀察,多認為15-16世紀朝鮮青花瓷的器型與紋飾,可能受到朝鮮世宗時期(1419-1450,明...
【小典藏│新鮮事】「鶯歌藝術季」帶你從工藝體會生活美學!
喚起你的生活美感!鶯歌藝術季這週末登場囉!最潮市集、最美陶藝展等8大活動,以跨域、藝術、時尚三大主軸,邀請大家一起來共享...
東西文明的初會:連納碗(Lennard Cup)與16、17世紀英國外銷瓷史
第一眼見到「連納碗」(Lennard Cup)時,若非已知它所在的大英博物館第95陳列室(Gallery 95)為知名中...
平安京的四神獸與陶瓷器的鑑別學
京燒的學問早已是後設的觀念與演進的實踐,京燒的工藝之道,是知行合一的路理。至此,陶瓷的製作成為了養身之處、成就了土地之愛...
文章導覽
1
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