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跨經驗」:當代性的邊界?「後感性」狀態?
新一代即使在針對權力展開批判的時候,權力也不只意味著中國的現行體制和意識形態,而是擴展到了傅柯所揭示的現代社會形態裡無所...
博物館的管理、使命與生存:M+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皮力專訪
從制定館藏和研究方向對博物館的重要性,到如何領導和培養策展團隊,從思考機構的願景和使命,到追求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從反思...
廣州購物誌:香港藝術館「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展
香港藝術館展覽「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介紹昔日洋人眼中盛極一時的廣州購物天堂,精選出百多件不同種類的外銷藝...
佳士得推出1,500件戈登.蓋蒂伉儷珍藏,9月全球華麗巡展
佳士得紐約將於10月舉辦戈登.蓋蒂伉儷珍藏(The Ann & Gordon Getty Collection)專拍,呈...
山水心境,當藝術家邂逅自然:蘇黎世里特貝格博物館「嚮往自然:解讀中國藝術的山水風景」展
受到疫情衝擊影響,不少民眾都曾被迫居家隔離。因為失去活動自由,反而更加懷念身處山川、享受勝景的美好時光。蘇黎世里特貝格博...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從文本到現場:被編輯的九零年代中國藝術路線圖
1990年代的初期的中國藝術觀點依然裹挾著1980年代特有的狂熱,學術界甚至有一種獲得了進入後現代社會捷徑的幻覺,就有學...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
《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的主尊梵名為Kṣitigarbha,有「含藏大地」、「地中之藏」之意。在中土,祂卻成為信仰歷久不衰...
宋代人的中秋夜:開趴、觀潮、撈月亮
中秋夜除了泛舟、浣月之外,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
專訪「水月鏡像」策展人盧慧紋:直面藝術品,它永遠都有新的東西可以教我們
有別於過往皆為臺大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收藏之陶瓷展,「水月鏡像—懷素自敘帖摹刻本與風格傳衍特展」是首度以臺港藏家收藏的書法展...
當代的景:小時代繪畫
「八○後」所處的年代被同代作家郭敬明稱之為「小時代」。在這個「小時代」中,經濟的高速成長使中國進入到一個從鄉村變為都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