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透過陳澄波、藍蔭鼎與南薰造的作品,認識奈良的鹿與鹿仙貝
近期受到大阪和京都的觀光人潮影響,位於兩座城市之間的奈良,也因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與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的野生奈良梅花...
低調樸實的文物守護者:尹章燮與湖林博物館
尹章燮於1979年創辦成保學院與成保獎學會,並在首爾冠岳區新林洞開辦成保中學與高中,希冀藉由教育將企業所得利潤回饋社會,...
讓皇帝難忘的美味:略談印度蒙兀兒王朝的芒果
印度民間相傳,當年驍勇善戰的中亞貴族巴布爾正在躊躇是否離開征戰不斷的故鄉遠征印度時,在吃到來自印度的芒果蜜餞後,便毅然決...
東博蔦重展:《大膽狂徒!》劇作與浮世繪的對話參照
2025年大河劇選擇以號稱江戶時代媒體王的蔦屋重三郎(蔦重)為主人翁,熱播《大膽狂徒:蔦重繁華如夢故事》。作為出版人的蔦...
夏日炎炎玩水去!新北最夯4處免費玩水勝地清涼一整夏
即將進入炎炎暑假,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及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已完成三重海世界水樂園、新店陽光遊戲場、汐止星際遊戲場、新莊塭仔底濕...
記憶的裂縫:荷蘭展覽「往昔的騷動」的策展行動與未竟的歷史
冷戰結束後,新自由主義的浪潮悄悄興起,那些充滿政治激情的藝術行動,逐漸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甚至被紀念化或博物館化。 Av...
從地方物質史重訪工藝語言:專訪「花現:2025 臺灣工藝季花蓮展」策展人王昱心
於花蓮展出的「花現」,展名取自「發現」的諧音,是一場以編織為主軸的展覽,旨在將焦點重新聚焦在東臺灣近百年來以多樣材質製作...
將身體交付給尚未定義的流域:謝一誼策展「涉水而渡」
展覽所鋪陳的水體敘事——「涉水而渡」所強調的「渡」,並非單純的跨越或穿行,而是一種在「非常規」中行動的姿態。它邀請觀者置...
【專欄|Hipster Baby Diary】從 《藝術家的工作室》到《我是藝術家》,讓我們乘坐時光機,再探藝術家工作室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當我們穿越古今的藝術家工作室後再次翻開《我是藝術家》繪本裡一間間不同的工作室,你們受否會感受到工作室不再僅是創作的場所,...
人類建築的未來進行式: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多元智慧——自然、人工、集體」五大展區精選
本屆主展區首次透過「構想空間」(Space for Ideas)公開徵件計畫,策展團隊廣邀全球提案,匯聚了超過750位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