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國私人美術館如春筍,廣東時代美術館進駐柏林再啓新頁

中國私人美術館如春筍,廣東時代美術館進駐柏林再啓新頁

時代美術館在柏林設立分支結構,將以中國為基地的當代藝術發展的理論和探索,直接帶到西方當代藝術最活躍的地方、直接與最活躍的機構進行對話、直接參與到當代藝術最前沿的發生陣地,藉此,時代美術館希望能發展成為最好的美術館之一,也將繼續成為中國當代藝術裡最實驗最專業的代表和符號之一。
時代藝術中心開幕現場。(攝影/簡秀枝)
時代藝術中心(柏林)(Times Art Center,Berlin),於11月30日正式揭幕,這是廣東時代美術館,進軍國際、再啓新頁的另一篇章。號稱中國珠三角地區重要的公益型民營美術館的廣東美術館,背後金主是廣東地產商岑釗雄,從2003年以來,已經累積投注2億元人民幣。從催生廣東時代美術館開始,15年後又再度向國際出撃,成為首間跨足海外設立分館的中國民營美術館,此進程亦備受藝壇矚目與讚許。
位於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大街藝術區的時代藝術中心,人們原先猜測是中國海外的官方機構,但事實證明,這間完全沒有官方身分,同時又今年7月在柏林註冊為非營利公益藝術機構的美術館,成立宗旨為學術研究,並不經營藝廊工作。未來營運所需資金,依舊由岑釗雄以「出資但不插手」的模式,擴大海外連結與推廣。一年約增加30萬美元的開銷,在柏林波茨坦大街的現址,租約為一年,未來將另覓合適地點,進一步永續經營。
為什麼中國民營美術館第一家海外分館選擇落址於柏林?時代藝術中心的藝術總監希蓓分析指出,柏林乃至歐洲的主流當代藝術學術圈,對於在中國發展的當代藝術創作情況,尚缺乏足夠的了解。而時代藝術中心在柏林設立分支機構恰恰可以填補這個空缺。反之亦然,藝術中心可以作為橋樑,引進歐洲藝術家及相關領域學者,投注於豐富中國的當代藝術面向。同時,柏林是歐洲目前最活躍的藝術基地之一,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商業化,具有獨立精神。柏林還一個優勢,有許多國際藝術家及學者在此活動,另還有諸如柏林世界文化宮(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這樣的機構,他們有大型的團隊,專門研究地緣政治、生態學、後人類、後殖民等主題。時代藝術中心成立之後,希望在柏林形成一個新的定位,並與當地藝術環境展開對話。
時代藝術中心開幕現場。(攝影/簡秀枝)
在歐洲,很多人都往巴黎、倫敦、巴塞爾等市場化重鎮做藝術生意,但柏林還是保留生產基地的面貌,很多藝術家都選擇在文化底蘊高、物價相對偏低的柏林生活與創作。雖然大畫廊在柏林持主導力量,但畫廊的銷售窗口,還是在全世界接踵舉辦的各大藝博會。因此,可以說柏林相對遠離高度商業化,是個很適合進行學術研究、做長遠規畫,和長期發展的地方。
對於未來,希蓓指出柏林時代藝術中心的長期計畫側重三大方向:
一、把以中國為基地的當代藝術,介紹到歐洲;支持駐留歐洲的年輕華人藝術家的創作,為歐洲對中國當代藝術界的了解和認知提供學術和專業平台。
二、與當地藝術機構及文化生產者合作聯動,策劃展覽及各類學術活動,參與當地藝術生態的建構。
三、形成國際性的對話,並作為橋梁引進歐洲藝術家及知識分子加入中國藝術生產,同時推進在歐洲的亞洲離散社群之間的交流。
親自率團出席時代藝術中心(柏林)開幕的廣東時代美術館執行館長趙趄也表示,該中心從構思到實現的過程,沿襲並弘揚著廣東時代美術館始終秉承的「學術獨立」這一專業理念,將其立足於中國、與世界對話的「南方美學」以及珠江三角洲獨特的區域地緣文化想像,通過全球化的視野,擴展到了強調藝術獨立與文化多元的柏林。
廣東時代美術館執行館長趙趄及廣東時代美術館創始學術委員侯瀚如。(攝影/簡秀枝)
自2015年開始,中國各地民營美術館、藝術中心等風起雲湧,以上海為代表,華南地區則以深圳為代表,官方主導的廣州當代美術館也已立項。儘管如此,當代藝術的資源趕不上場館建設,所以各地機構紛紛從國外引進領先的場館、藝術家和展覽,例如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落戶上海、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V&A)和深圳蛇口招商局的合作,各大國際畫廊,更是通過香港巴塞爾博覽會(Art Basel Hong Kong)來爭奪中國的收藏家。
在西方當代藝術連同資本長驅直入的環境下,中國館博界認知到建立自身當代藝術體系,尤其是學術體系的重要性,這方面的知識生產領域,正是時代美術館一直在堅持耕耘的。時代美術館在柏林設立分支結構,將以中國為基地的當代藝術發展的理論和探索,直接帶到西方當代藝術最活躍的地方、直接與最活躍的機構進行對話、直接參與到當代藝術最前沿的發生陣地,藉此,時代美術館希望能發展成為最好的美術館之一,也將繼續成為中國當代藝術裡最實驗最專業的代表和符號之一。
為什麼時代藝術中心會率先實現設立海外分館的理想?侯瀚如則是其中重要的催生關鍵。侯瀚如是廣東人,也是公認的多產作者和策展人,主要工作和生活於羅馬、巴黎以及舊金山,目前是義大利羅馬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elle arti del XXI secolo,MAXXI)和國立建築博物館的藝術總監,他長久以來擔任廣東時代美術館創始學術委員。他表示,廣東時代美術館已達至了初創時所預計的功能:其一是「製造知識」,生產關於藝術的新形式;其二則是藝術生產的生態實踐,形成了一個文化的生產基地。
時代藝術中心開幕現場。(攝影/簡秀枝)
侯瀚如分析指出,「時代」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珠三角藝術家活動方式的影響。到今天,「時代」又回過頭來,給予這些藝術家進一步發展的條件。而這種發展始終都跟市場保持了一定距離,儘管它也跟市場有關係,但這個距離一直很明確,雖然不拒絕與市場對話,但從來不把市場作為標準,而是借用整合各方資源,讓它們來支持學術性的事業。侯瀚如強調,時代美術館在主要投資方的支持下,又慢慢培養了一個由收藏家及贊助人組成的圈子。對於形成一種新的藝術生態來說,這也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然而,下一步該如何進行知識梳理?侯瀚如舉例,比如這幾年,廣東時代美術館做了很多公共項目,包括展覽等,裡面有大量關於藝術生態的討論和關於機構的討論,還有很直接的關乎社會問題的討論,包括物權、土地、私人和公共的關係、文化的社會角色等,綜觀而言,「時代」在珠三角地區的特色蔚然成型,逐漸發揮國際影響力,又例如它一開始就實踐國際化的展覽,這種國際影響並非依靠展示幾個大牌藝術家而得,而是切切實實地做深入的學術研究與國際合作。這些研究與合作計畫,又進而形成了具有珠三角特色的文化話語,它在全球化格局裡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這就帶回到最早「廣州三年展」,當時做的現代化實驗室,形成了一種國際性的對話,也就是「南/南」的對話。這並非是與「北方」的對抗,而是使整個藝術版圖裡添加了非常豐富的一面,這就使得「時代」變成一個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方。
時代藝術中心開幕現場。(攝影/簡秀枝)
廣東時代美術館首席策展人蔡影茜也指出,時代藝術中心(柏林)在運營上屬於時代美術館的分支機構,學術上是「平行機構」,作為一家獨立自主經營的藝術機構,將通過展覽、研究、製作、放映、公共教育、藝術家駐留與出版等多種形式,探索中國當代藝術機構在歐洲及全球領域的再生產的新路徑。該美術館聯合當地的專家、學者、機構,研究具有前瞻性的藝術話題,為中國及國際藝術家提供學術對話與藝術生產的平台。
至於新成立的時代藝術中心(柏林),以擁抱全球文化為定位,與柏林當地的區域文化及藝術生態進行深入地交流,並且遵循「協同生產」和「世界主義」的原則,為充滿生機的柏林當代藝術環境提供一個特殊的實驗空間,一方面推進廣東時代美術館「新機構地理」所涉及的美學及其願景在歐洲文化語境中的呈現和討論;另一方面則主動成為當地藝術生態的參與者和構建者。
從亞熱帶的廣州「擴張」到近寒帶的柏林,廣東時代美術館主動離開熟悉的珠三角,以突破在當代藝術界國際對話中依然頑固的認知侷限,尤其是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框架,渴切地探索全球與地區,期待碰撞互動的多元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時代藝術中心(柏林)與廣東時代美術館,在項目肌理上是「共生」的, 廣東時代美術館發起的職業中期藝術家個展,及新委託作品、「三角洲行動」、「一路向南」駐地研究及交換、泛策展研討及出版等,都會以不同的規模和形式,於柏林的分部獲得新生,並激發新的對話;時代藝術中心(柏林)獨立發起的駐地、研究及展覽項目及與當地藝術機構、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合作,也會為廣州的在地實踐,注入批判視角、全球視野和新的動力。
時代藝術中心開幕現場。(攝影/簡秀枝)
時代藝術中心(柏林)近期展覽,將分為三個階段,並從不同的角度呈現50多位珠三角影像藝術家近90件作品,影像實踐也代表了珠三角實驗藝術和文化的最先鋒的藝術圖景,在此過程中,珠三角也為國際藝術界提供了一個特殊的創作環境,成為了不少藝術家創作的語境和素材。
開幕首展「影像三角志:珠江三角洲的錄像藝術」由侯瀚如與希蓓共同策劃,這個展覽體現珠三角影像藝術成就,彰顯其在全球化時代的推動者角色,第一階段的展示「城市爆發」,參展藝術家包括Art Jones、曹斐、陳序慶、陳劭雄、陳侗、周俊輝、何子彥、黃偉凱、蔣志、梁鉅輝、林一林、劉窗、歐寧、周奧、鮑藹倫、宋拓、鄧國騫、曾建華、黃榮法、黃炳與黃永生等。同時,也舉辦藝術講座,題目是「珠江三角洲的錄像藝術:大開眼界」,由侯瀚如和蘇俄前衛藝術、現當代亞洲藝術的專家大衛.艾略特(David Elliott)對談與分享。接著,由出生於廣東,現居柏林的藝術家莊偉,進行《未來演習:警察訓練1》的行為藝術表演,探索於社會意義下被統一與監控的身體。
當台灣公家博館機構閉館休館期間,私人美術館的發展又受到侷限,反觀中國廣東時代美術館,挾著15年來的經營成效,再次跨步國際,成立時代藝術中心(柏林),其經營理念與作法不但值得肯定,更值得台灣朝野深思與借鏡。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