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奧運教給我們的事

奧運教給我們的事

二週的賽事結束後,里約奧運劃下了結束的句點,撇除掉獎牌的得獎面數比較之外,奧運實則還能提供我們關於許多層面的省…
二週的賽事結束後,里約奧運劃下了結束的句點,撇除掉獎牌的得獎面數比較之外,奧運實則還能提供我們關於許多層面的省思,一如收視習慣的改變,以及如何藉由開、閉幕式的大型表演,提升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
從立即已統計出來的收視率顯示,在美國,此次里約奧運的觀看率相較四年前的倫敦,下滑了17%,當中,18至49歲年齡層的觀眾流失了25%,這部分觀眾則是吸引廣告主的主力族群;同樣的,澳洲轉播的奧運開幕式創下歷年最低的收視率,歐洲的資料亦顯示,各國轉播收視率普遍低於2012年倫敦奧運。除了電視已經不再是收看奧運賽事的唯一管道,年輕一代可能更傾向於網絡直播平台;我們也能留意到,奧運逐漸從一個崇高的世界體育賽事,轉變成為一場娛樂盛會,解讀的角度不全然關注於成績與勝負,更多的是透過社群媒體,按需求、用個人化的眼光去觀看奧運;又或是職業體育的觀眾平均年齡的確已漸次愈來愈向中老年靠攏。
另一方面,做為下一屆奧運會的主辦國,閉幕式上日本的8分鐘短片極具特色,也讓全世界看到了日本傳統與次文化兼具的雄厚文化實力。AR技術的使用,影片中以虛實交錯手法,讓日本明星運動員與動漫、遊戲世界中的角色如小精靈(Pac-Man)、Hello Kitty、哆啦A夢,陸續登場為 2020年的東京奧運站台,當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化身瑪利歐(Mario),從東京豪華轎車中通過綠色水管,現身里約奧運閉幕式會場,遙相呼應了倫敦奧運開幕式時,英國女王隨同特務龐德(James Bond)自直昇機跳傘進入體育場的橋段。靠著科技運用和精巧編排克服場地限制,日本在國家儀式中所顯現出的活力和創意,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充滿體育活力和科技未來感的東京,不得不讓人打從心底發出敬意。
反觀台灣近期內的大型儀典,當屬總統蔡英文的就職典禮,然而當中僵化、單一的史觀,並未顯現台灣文化的深厚多樣性,反倒呈現了各族群的刻板印象;而無論動態影像設計、舞者的肢體表演動作,甚至小至服裝打扮,不但難以構成強烈的整體印象,也完全不堪各種細節的觀察,更難從表演中看到對取材對象的尊重和熱愛。
除了資金或是技術欠缺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我們缺乏對於美學上的堅持,認為觀眾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能省則省,同時,也顯現了長久以來台灣對於次文化的偏狹認知:在傳統主流價值觀當中,凡是壓縮到讀書學習時間的,其不良影響時常被放大檢視。對照日本在里約奧運閉幕式的表現,沒有一處硬生生塞入所謂的日本傳統,而對於當代文化/次文化的自豪,也讓他們游刃有餘地解決了現代和傳統的衝突和融合;充滿當代感之餘,卻散發陣陣的大和文化味道。除了運動競技,奧運對於一個國家形象的文化傳播效應亦愈加明顯,若想要在國際舞台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首要之事,必然是要先對自身文化進行深刻的思考和反省。
高子衿( 9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