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壯美山河

壯美山河

瀋陽故宮館藏山水題材文物特展

近年來,瀋陽故宮秉承著「讓文物活起來」之理念,在深入研究館藏文物的基礎上,推出了許多文化內涵深厚、極具本館特色的精品文物展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2021年夏天,瀋陽故宮在鑾駕庫舉辦「壯美山河─瀋陽故宮館藏山水題材文物特展」,選取以山水為題材的館藏精品文物60餘件,匯集書畫、瓷器、琺瑯器、漆器等多個品類,既有明清兩代名家繪畫作品,也有摺扇、掛屏、插屏、瓶、碗等集實用與觀賞於一體的清宮精品。

壯美山河─瀋陽故宮館藏山水題材文物特展
瀋陽故宮博物館│2021/6/22-10/20

近年來,瀋陽故宮秉承著「讓文物活起來」之理念,在深入研究館藏文物的基礎上,推出了許多文化內涵深厚、極具本館特色的精品文物展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2021年夏天,瀋陽故宮在鑾駕庫舉辦「壯美山河─瀋陽故宮館藏山水題材文物特展」,選取以山水為題材的館藏精品文物60餘件,匯集書畫、瓷器、琺瑯器、漆器等多個品類,既有明清兩代名家繪畫作品,也有摺扇、掛屏、插屏、瓶、碗等集實用與觀賞於一體的清宮精品。展廳內各單元的背板畫面都出自瀋陽故宮館藏文物,圖文並陳的設計,讓觀者更清楚地看到文物細節,特別是繪畫作品的鈐印說明,利於對文物知識的瞭解與吸收。

展覽分「山明水秀」、「名勝佳景」、「寄興寓情」三個部分,以下分別介紹,邀請讀者一同置身「壯美山河」間流連忘返。

一、山明水秀

山水畫最初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的。魏晉南北朝時,山水畫才逐漸成為獨立的畫種。唐代的山水畫出現了青綠勾斫、水墨渲淡兩大風格迥異的派系。宋代的山水畫更是多種風格,水墨山水、青綠山水,各具特點。元代的山水畫發展更為興盛,特別是水墨山水風靡一時。明清山水畫更為盛行,崇古保守的思想占據畫壇主流,故多以摹古形式為主。畫家在融合眾家之長的基礎上,表達主觀審美感受,突出筆墨情趣。山水畫的藝術表達形式不僅僅局限於紙、絹之上,還呈現於瓷器、漆器、繡品等不同藝術門類之中。任何藝術品,其所描繪的高山流水、茅屋草堂、雲煙幽谷等風景,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表現。

清 王鑑〈南山湧翠圖軸〉

紙本設色,129×67公分。

此件為國家一級文物。繪山巒起伏,崗巒平遠,蒼松翠嶺,山間飛泉,錯落屋舍,溪水繞村。全圖用筆精湛,設色淡雅,為稀世佳品。畫面左上部題寫:「南山湧翠,辛亥春三月畫,祝孟晉老親翁五十初度,王鑑。」下鈐「王鑑湘碧」白文方印、「染香庵主」朱文方印,題前引首鈐「來雲閣」朱文長方印。圖左下側鈐「希逸」白文方印,右下角鈐「孫煜峰珍藏印」收藏印。此為康熙十年(1671)王鑑74歲高齡時創作。

王鑑(1598-1677),原字玄照,後改為字圓照,號湘碧,又號染香庵主、弇山後人等,江蘇太倉人。王世貞曾孫,王時敏族侄,董其昌弟子。其祖父為明朝著名文人,家富收藏。少年時受家庭薰陶,遍臨五代、宋元名畫,從中領略古人筆墨精華。明末進士,官至廉州太守,故人稱「王廉州」。清初「婁東派」首領之一。其山水多仿古之作,專心於「元四家」,尤崇董、巨。王鑑運筆沉著,筆鋒爽利,墨色秀潤,擅長烘染,擅畫青綠山水。

明 張宏〈江山佳境圖卷〉

紙本設色,30×725公分。

山水連綿,奇景迭出,塔寺樓閣,茅亭村屋;景中有眾多人物,如書生、樵子、漁翁、僧道等人,或行、或讀,或聽泉,或觀鶴,姿態各異。全圖皴點工致,描繪認真。卷首鈐收藏印「劉氏寒碧莊印」朱文長方印、「榖忱心賞」白文方印、「北平崔陳忱收藏」朱文方印、「蓉峰祕玩」白文方印等。卷尾題款「己卯清和,張宏寫」,下鈐「張宏」白文方印、「君度氏」白文方印,並鈐收藏印「崔榖忱秘笈書畫印」朱文方印、「榖忱四十以後所得」朱文方印、「寒碧莊」朱文方印。是圖為明崇禎己卯年(1639)張宏63歲時精細之作。

張宏(1577-?),明代畫家,字君度,號鶴澗。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寫意人物,重寫生,筆力峭拔,技法高超。山水師法沈周,略變其法,清張庚《國朝畫徵錄》稱其:「工山水,蒼勁雅秀,蕭疏淡遠,吳中學者都尊之。」寫意人物,筆法疏朗,傳神諧洽。

清〈檀木框點翠鑲嵌山水掛鏡〉(一對)

各高85公分,寬54.5公分。

清宮原藏陳設品。此套掛屏為一對,均為豎式長方形,以紫檀木製邊框,表面浮雕回形夔龍紋,框上部安銅鎏金如意雲頭形掛勾,屏心以黑漆為地,以藍色點翠工藝製作畫面,其一為山水風景圖案,其二為居家遙望圖案,畫中除以翠羽染藍山峰、樹石外,另以金彩表現樹葉、樹幹、茅舍、草地等紋樣,使兩屏煥然一新,色彩亮麗。兩屏左上有清高宗弘曆御製七言詩:「庭樹優薝綠蔭深,披薰不藉五絃琴。黃庭一卷柴扉掩,未許遊心杖策尋。」「落落踈林遠遠嶽,無波有水帶前灤。草亭漫訝虛茵席,留與千秋憇者閑。」

清〈碧玉雕山水人物插屏〉

全高37.3公分,屏高21.8公分,寬18.5公分,厚0.9公分;座高21.4,寬26.1公分。

插屏由屏心及屏座兩部分組成。屏心呈豎長方形,由整塊碧玉雕製面成,局部有淺黃色斑沁,刻劃兩老者站在深山峽谷中平坦的大岩石上,手指向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雲氣嫋嫋上升,周邊山崖壁立,古松垂蔭,水波蕩漾,一幅大自然美好景象。下附鏤雕花紋須彌底座。

清〈墨彩山水人物長頸瓶〉

高47.9公分,口徑7.7公分,足徑12公分。

瓶呈橄欖形,口微撇,細直長頸,頸下部有一道凸起弦紋,溜肩,豐腹,腹下部收斂,足部外撇,底為圈足,足底露胎。全瓶施以白釉地,腹部繪有精美的墨彩圖,峰壑、村居、高樹、人物,多數以墨繪畫,略有皴染,山峰、居舍、人物微著紅色,層次分明,濃淡有致,不失為一件雍正朝優秀的墨彩釉瓷瓶。瓶底部有青花單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款。該瓶造型新穎,曲線柔美,表面精湛的墨彩畫工又使其身價倍增。

二、名勝佳景

明清時期,山水題材主要為名勝古蹟、名山大川、園林府邸等真實景物,取材或描繪自家鄉風光、或親歷江山勝景,也有以皇家宮殿建築和園苑山莊為主要對象的建築界畫等,作品不僅展現國家自然風光之秀美,也表現了古人對鄉土風情的摯愛,更體現了宮廷繪畫獨有的審美情致。

清〈墨彩山水人物蓋碗〉

高10.5公分,口徑9公分,足徑3.5公分。

碗分為上蓋、下碗兩部分,上蓋為倒置碗式,頂部圈足即為蓋紐,足上沿露胎;碗為撇口,弧形壁,深腹若杯,碗底部為圈足,足底露胎。碗口沿描金,上蓋、底碗裡外均為白釉地,蓋面及碗外壁施以墨彩釉,均為墨筆淡色山水、人物圖,以傳統筆法描繪峰壑起伏,雜樹多姿,遠江近溪,板橋亭屋,畫面之內繪有行商、文友、讀者、樵夫、漁人等各類人物,為傳統的「漁樵耕讀」內容。所做紋飾墨筆勾勒較為粗率,暈染褐色較為淺淡,人物頭部以礬紅勾繪,故全器色調清雅新穎;碗底部亦施白釉地,有礬紅篆書「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款。

清〈粉彩胭脂水地開光山水人物碗〉

高6.4公分,口徑15公分,足徑5.2公分。

撇口,深腹,圈足。碗內施白釉,心繪以粉彩紅、藍色八角圓形花心圖案。碗外壁為胭脂水軋道地,滿飾鳳尾紋,外壁一周有四處圓形開光,開光內繪以景色不同的山水、人物畫,用筆精彩。圓形開光之間繪以紋飾相同的番蓮圖案。碗底為白釉地,有淡藍色篆書「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款。

清 錢維城〈宮宛春曉圖卷〉

紙本設色,37.2×81.8公分。

宮苑依山而建,苑內酌形取勢,布置杏軒水榭、竹院松亭、懸泉流水、曲徑春山,恰似離宮春苑之景。卷尾左下角小字楷書自題「臣錢維城恭畫」,下鈐「臣錢維城」白文方印。卷首、尾分鈐有「乾隆鑑賞」、「乾隆御鑑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清帝鑑藏璽印。

錢維城(1720-1772),字宗磬、幼安,號幼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清乾隆十年(1745)狀元,官至刑部侍郎,又入直南書房,畫苑領袖。諡「文敏」。工文翰,善畫山水、花卉,所畫山水幽深沉厚。《石渠寶笈》錄其作品達160多幅。著有《茶山集》、《錢文敏公全集》等。

清〈廣繡山水人物掛屏〉

各長136公分,寬51公分;心長125公分,心寬42公分。

掛屏為一對,豎長方形,均為紅木嵌螺鈿框,螺鈿組成雲紋、葫蘆、花鳥、八仙等紋飾。屏心均為白綾地,以廣繡技法繡以往昔「羊城八景」,樹石峰巒,波光粼粼,岸上亭臺樓閣,水面舟帆競渡。左上角分別繡七言詩,〈波羅浴日〉:「羅浮見日雞一鳴,波羅浴日百寶生。須臾湧出若萍實,疑有波臣手獨擎。」〈石門返照〉:「兩山崱屴勢若門,江流奔瀉聲豗喧。赤輪滾滾來河速,驚起蛟龍不蹯。」

廣繡乃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流傳至今千餘年,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等藝術特色而聞名,明清以後更加盛行,現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三、寄興寓情

山水題材不僅僅限於抒情大好山河,其中也會出現文人、聖賢、平民等人物,並以山居、弈棋、捕魚、撫琴、民俗等生活情節來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既是對大自然的崇拜與敬畏,同時也表現出畫家的精神寄託、美好嚮往、生活狀態及審美情趣。

清〈青玉浮雕人物故事插屏〉

寬20公分,厚1公分,高14.5公分。

插屏由屏心及屏座兩部分組成。屏心為玉質,橫長方形,呈青白色,局部留有黃色玉皮。插屏兩面均浮雕山水人物圖,一面雕刻出陡峭險峻的山巒,岩石層層疊疊,樹木起起落落。樹林深處隱現一庭院,院中芭蕉生長旺盛。門前一老者一童子正翹首而立,不遠處一老者曳杖從橋上緩緩而來。另一面雕刻遠山近水的圖景。遠處山巒起伏,山崖上設一獨亭;近處流水潺潺,一老者舟中垂釣,怡然自得。遠山近水,層次分明。下附精緻木質座。

清〈白玉浮雕山水人物活鏈磬〉

鏈磬全高27.5公分,寬24.4公分,厚8公分。

此件藏品由鏈磬、架兩部分構成。鏈磬上部為兩根活鏈,頂端為橫繫,下部玉磬呈編磬形狀,磬身及掛鏈均由整玉一體雕刻而成。玉磬上部刻夔鳳紋,中間刻山水、人物圖案,下端刻有魚紋,寓意「吉慶(磬)有餘(魚)」,反映出清人熱愛生活的美好願望。磬架及底座為紅木製成,其上飾以「喜」、「壽」團形文字和雙鳳、纏枝花紋圖案。整體造型美觀大方,精緻典雅,應為清宮珍品。

清 戴衢亨〈疊山溪閣圖卷〉

紙本設色,28×185.5公分。

通卷繪群山連綿、重巒疊嶂,草木蒼森,溪流婉轉,孤舟隱現。近岸處設有小橋、水榭、殿宇、村舍散布,一老者策杖緩行橋上,望四周人跡杳然。卷尾有作者小字題款「臣戴衢亨恭畫」,款下鈐「臣」、「衢亨」白朱文連珠印。手卷前、後隔水另鈐「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皇家收藏鑑印章。

戴衢亨(1754-1811),字荷之,號蓮士,戴均元之侄,江西省大余縣人。勤奮好學,7歲能詩文,17歲中舉。在天津向乾隆帝獻詩,大受賞識。乾隆四十一年(1776)授內閣中書,次年充軍機章京。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狀元,授修撰。後輔佐嘉慶帝除去權臣和珅,任兵部尚書,工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諡文端,贈太子太師。戴衢亨為官清廉,學識淵博,辦事謹慎,深得乾隆、嘉慶二帝信任,為「西江四戴」之一。善詩文,喜書畫,山水師法沈周、董其昌,又有四王遺意。

明 沈周〈山水圖卷〉

紙本設色,28.8×150公分。

山坡高地茅屋數間,木柵之外垂柳綠蔭,一老者立樹下望江興歎。水中建有獨木橋,隔岸井田成片。全圖設色典雅,著筆快捷,山石樹木多用短皴和苔點,用筆稍粗。卷末下部題款:「沈周」,下鈐「沈氏啟南」朱文方印。卷前部鈐「畢瀧鑑定圖記」,下有「左海珍藏」、「江村審定」等藏印。畫卷之後另有畫家長跋。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性情敦厚、博學多才,長於文學詩賦,善畫山水、花卉、鳥獸、蟲魚,皆極神妙。畫宗黃大癡、吳鎮,並遍習宋元名家,乃自成一家筆法。善用粗筆,常草草點綴,即得意趣。常題詩詞於畫上,時人稱為「二絕先生」。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清〈剔紅樓閣人物紋座屏〉

全高67.8公分,屏高47.5公分,寬59.6公分,座高22公分,寬70.5公分。

此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屏風為屏心、底座兩個部分組成。通體剔紅工藝製成,屏心正反兩面均有雕刻,一面雕山水、樓閣、草亭、人物,遠處山石聳立,天上彩雲浮動,近處小橋溪水,橋上有行人若干,橋邊另有仙鶴;另一面雕刻福字、壽字各60字,共計120字,寓有萬福、萬壽之意。座屏邊框飾以開光,開光內雕纏枝蓮紋。底座共分三層,上兩層為透雕圍廊,最下層雕纏枝蓮花、須彌紋、回紋等紋飾,製作精湛。

清〈剔紅山水人物紋長方提梁文具盒〉

盒高(不含提梁)28公分,長35公分,寬20公分。

盒外表呈長方箱式,通體由兩門、四屜、四格構成,盒門和抽屜均安有小巧的銅鎏金把手。盒表面為紅雕漆圖案,邊緣部分為數層回紋,內心為方框開光式,雕山水、人物紋飾;盒上部為兩個獨立對稱的方盒,各置有小抽屜,表面滿飾錦地圖案,兩盒中間安有銅質鎏金提手;盒下部為兩個對開門,門內置四格、兩屜,盒內壁髹黑漆。此盒製工十分精緻,為珍貴的清宮傳世文房用具。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劉曉晨( 13篇 )

瀋陽故宮博物院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