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造酒家嘉納治兵衛的收藏鴻圖:白鶴美術館開館 90 週年紀念展

造酒家嘉納治兵衛的收藏鴻圖:白鶴美術館開館 90 週年紀念展

Sake Brewer Kano Jihei’s Extraordinary Collection: Hakutsuru Fine Art Museum Presents 9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今年5月,白鶴美術館迎來了開館90週年,正展出「開館90週年紀念展」春季之展「中國美術藏品精華」。由館藏中國美術品中,精選出49件精品,其中包含15件重要文化財,務必把握這次機會。

白鶴美術館建築之美

白鶴美術館開館於昭和九年(1934),該館是以白鶴酒造第七代當家嘉納治兵衛(1862-1951,雅號:鶴堂、鶴庵、鶴翁)的五百件東洋古美術品收藏為基礎,所設立的私人美術館。

今年5月,本館迎來了開館90週年,雖然歷時已久,但美術館的外觀、內部陳設以及展示櫃,至今仍然保留了昭和初期、開館時的模樣(圖1、2)。美術館佇立於兵庫縣六甲山山腳的住吉川沿岸,城郭式的銅瓦屋頂風格莊重。自下游望之,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地標性建築。

美術館一樓設有一間陳列室,二樓設有兩間。考慮到防火耐震的功能,建築的基本構造採鋼筋混擬土建造。至於建築的內部裝潢陳設,如地板的材質、柱子、窗框和天花板等,則大量地運用木料為材,予人清淨沉穩的印象。

一樓的第一陳列室(圖3)天花挑高,以具有光澤的檜木建成中央高四周低的格狀天花樣式,塑造出穩重又具格調的氛圍。室中有足以展示屏風的大型壁龕,空間寬廣。二樓陳列室(圖4)的格狀天花則塗以漆喰塗料(註1),再貼上鶴和團花紋的染布作為裝飾。裡間的東陳列室(第三陳列室)雖然只有第二展示間的一半大小,但悉數採用桑木建成,造就了奢華的樣態。從開館時的影像可知,當時室中擺放了辦公桌,並鋪上絨布地毯,乃作為貴賓室(特別接待室)之用。

這些展間被偌大的窗戶包圍,由於窗外迴廊上有延伸而出的屋簷,使陽光不會直射進入室內,反而能在晴朗的白日帶來清爽的空氣,在接近日落傍晚時分,也能感受到昏黃的光線。

本館並未進行過大規模改裝,也未曾設置空調設備。考量到展示環境與作品保存管理因素,一直以來只在氣候合宜的春秋兩季進行一年兩次的展示。一般說來,現今的博物館設施為了保存作品,多採取具氣密性的構造以及全屋的空調,因此光線多半是人工照明。反觀像本館這樣的展示方式,反倒變成珍貴且奢侈的鑑賞空間。

開館九十週年紀念展

目前本館正在展出「開館90週年紀念展」春季之展「中國美術藏品精華」,由館藏中國美術品中,精選出49件精品(其中包含15件重要文化財)。請務必把握這次機會,觀賞本館引以為傲的一流中國古美術收藏。本館聞名於世的主要收藏品,有中國古代青銅器、唐代銀器、鏡子等金屬器,以及各朝代的中國陶瓷器。本次展覽以上述的各個門類為主,再加上繪畫與佛教美術,精選展出各個類別中的名品。本文將選介各個門類的幾件作品。

青銅器

本館所收藏的青銅器,幾乎都是中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之作,即殷商末期至西周時代的作品。其洗練的器型與紋樣,展現了三千年前卓越高超的鑄造技術。

圖5 重要文化財 殷商〈饕餮虁龍紋方卣〉,高39.2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殷商時期的〈饕餮夔龍紋方卣〉(圖5),在本館的收藏品特別知名,其造型上圓下方,在同類型的作品中亦顯得出類拔萃。另外,造型簡潔明快的西周〈鳥形卣〉(圖6),器上帶有銘文「大保鑄」(「大保」為官職名稱),可知與活躍於周武王與成王統治時期的召公奭有所關聯。本器將典型的夔鳳紋樣立體化,造型特異引人注目。

圖6 西周〈鳥形卣〉,高23.4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唐代銀器

屬於重要文化財的唐代〈鍍金花鳥獸紋銀杯〉以及唐代〈鍍金花鳥紋八曲長杯〉(圖7),有著異國風情,其造型表現出唐代銀器受到波斯銀器的影響。這些唐代的銀器加工技藝,極為細緻精密。觀察其細節之處,便會折服於其令人驚異的工藝技術。

圖7 重要文化財 唐〈鍍金花鳥紋銀製八曲長杯〉,高3.6公分,口徑15.1×6.8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重要文化財唐代〈鍍金龍池鴛鴦雙魚紋銀洗〉(圖8),口徑14.5公分,雖只是可置於手掌上的大小,卻顯示出高超的技藝,並滿溢著工匠對作品的誠意。在器表各部的緻密植物紋樣自不用多言,其精彩還體現在反覆細緻描繪的纏枝花紋,以及被洶湧波濤包圍的、以高浮雕龍頭為中心的細密水流紋樣中。蒞臨本館時,請一定要親眼觀察此件作品的細節表現,感受其造型的深度。

圖8 重要文化財 唐〈鍍金龍池鴛鴦雙魚紋銀洗〉,高5.2公分,口徑14.5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唐代銅鏡

銅鏡背面的裝飾通常與鑄造同時進行,而唐代的裝飾方式除了鑄造,還包括銀貼、金銀平脫與螺鈿等技法。不僅有圓形,還加入了葵花形(弧形花瓣)和菱花形(尖形花瓣)等優美器形。

在館藏的銀貼裝飾作品中,唐代〈銀貼海獸唐草紋八稜鏡〉(圖9)展現出了傑出的作工。除了栩栩如生的動物表現,還有一些部分從銀盤上浮雕凸出,如藤蔓草花的枝幹,以及一部分鳥兒的羽毛、獅子的腳部等。這些紋樣以切削刀具雕繪而出,從細部作工可看出工匠的堅持與講究。其技法之卓越超群,可證明唐代銀器的高超加工技。其中一件展品,〈金銀平脫鳥獸花紋八花鏡〉中的「金銀平脫」,是將從金或銀的薄片裁切出的裝飾紋樣,以漆貼附在鏡子背面的一種技法,其裝飾性格分外突出。

圖9 唐〈銀貼海獸唐草紋八稜鏡〉,徑19.3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唐代〈螺鈿鴛鴦寶相花紋八花鏡〉(圖10),以一公釐左右的夜光貝薄片取代金銀,作為銅鏡背面的裝飾。本作以錯落散布的土耳其石、瑪瑙和青金石為地,其上裝飾閃耀白色光輝的鴛鴦和寶相花紋(花體飽滿具有量感的佛教植物紋樣),是一件風格華麗的唐代螺鈿鏡。

圖10 唐〈螺鈿鴛鴦寶相華紋八花鏡〉,徑24.6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陶瓷器

自新石器時代起算,中國陶瓷器擁有一萬年以上歷史,在歷時悠久的生產活動中完成不少技術革新,令世界為之著迷。可以說陶瓷器毫無疑問是象徵中國文化的美術代表。本館所收藏的陶瓷器,有不少屬於釉色發色技術發展極致顛峰的宋代作品,以及擁有彩繪陶瓷技術的明代作品。不管何者都是陶瓷器華麗開展的創新時期,屬於陶瓷器發展的重要時代。

在展覽中展示的南宋黑釉(亦即天目釉)以及青瓷,都是自古以來被日本人視為「唐物」而接納(或謂「受容」)的器物。特別是天目釉(黑釉)在中國禪宗文化有關的中國陶瓷器中,被視作象徵性釉色。展覽展出了建窯〈禾目天目茶碗〉(兔毫盞)、南宋吉州窯〈玳玻梅花天目茶碗〉以及龍泉窯的青瓷。

在中國被稱為兔毫盞的〈禾目天目茶碗〉,與在日本素來聞名的〈曜變天目茶碗〉系出同窯。其器口呈鼈形(或稱鼈口)、器外底處有垂釉痕,圈足處露出清爽胎面等,構成了典型建窯天目的美麗輪廓,本作又屬於器口鑲嵌銀釦,碗身上流動著的棕色線條的類型。

吉州窯的天目茶碗,在紋樣和器形上也有諸多變化。此次展示的〈玳玻釉梅花天目茶碗〉(圖11),圈足堅實,口緣處剜挖出一圈凹槽,這種規整的器形表現可能稍有受建窯風格影響。碗心有花紋13朵,雖然略有不完整和曖昧不清的部分,但仍明確表現出六瓣花蕊,把握了梅花的要素。碗內側中,濃重有光澤的黑色花紋就像是漂浮在有海鼠釉之稱的斑紋釉色之上。

圖11 南宋 吉州窯〈玳玻梅花天目茶碗〉,高5.5公分,口徑11.8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談到傳世於日本的中國青瓷,就非龍泉窯莫屬了。自南宋時代的淡青色,到明代的橄欖綠,美麗釉面始終覆在刻花與浮雕紋樣上,像是有重量一般,醞釀出壓倒性的存在感。這次展覽從南宋時代的青色為起點,展示了南宋的〈青瓷袴腰香爐〉(圖12)。

圖12 南宋 龍泉窯〈青瓷袴腰香爐〉,高9.9公分,口徑12.8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至於本館收藏的明代陶瓷器,多屬明代後期、嘉靖年間(1522-1566)的作品,這些作品是所謂的鑑賞用陶瓷器,基本附屬於茶會,於會上展示。景德鎮窯雖然原先是官窯,到了後期也開始燒製民間的作品。明代的〈金襴手獅子牡丹唐草紋八角大罐〉(圖13),器身上有大片紅色色塊,這些地方原來應該以金彩裝飾著吉祥紋樣。全作予人大膽強烈的印象,但在地紋描繪上又是一件用筆精確的細膩之作。同樣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五彩魚藻紋罐〉,看起來彷彿像鯉魚悠游在水中,造型栩栩如生。還有一件作品,一樣是明代的五彩,描線也極為細膩的〈五彩武人帶蓋罐〉(圖14)。器面上描繪的雖是武人,表情卻非常迷人。像是用筆描繪出的畫作,有著意想不到精緻,趣味無窮。

左 圖13 重要文化財 明〈金襴手獅子牡丹唐草紋八角大壺〉,高49.0公分,腹徑41.4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右 圖14 明〈五彩武人圖有蓋壺〉,高38.5公分,腹徑26.6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收藏的形成背景

本館現今的收藏品,幾乎都是由本館創立者,即七代當家嘉納治兵衛收集而來。治兵衛出生於一個供事奈良興福寺的家庭(註2),可說自幼成長於愛好古美術的環境。他學習漢學,之後入酒造之家成為女婿,在振興家業的同時,也搜集古美術品,時間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

作為古美術藏家,治兵衛收集藏品的標準,當然立基於藏品在歷史與美術上的價值。在此基礎上考察其收藏的視角,並對中國美術收藏品進行分類,則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是為追求學術性意義的作品;第二是與其自身的出身有關的奈良寺院相關之物;第三則主要是源於興趣的茶道具以及用於裝飾之物。

20世紀初期中國出土的考古遺物,不論從歷史、考古學的觀點,或是自古美術品的角度看來,都備受矚目。鶴翁決心創立美術館之際,這些新出土的中國考古遺品中的上乘之作,便成為其創立美術館的最大動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於1920年代殷墟發掘出土的青銅器,還有比那更早於1900年左右發現的唐三彩。當時,在歷史悠久、品質優越的中國陶瓷器中,唐三彩被當作新興收藏對象,廣受世界矚目。不僅如此,作為新發現的唐代材料,唐三彩與有絲路終點之稱的正倉院藏品非常相似。因此,唐三彩不僅在學術上可以作為研究調查對象,也令治兵衛聯想到自己的出身地奈良。

圖15 唐〈唐三彩鳳首瓶〉,高35.6公分,腹徑16.8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以本館收藏的唐代〈唐三彩鳳首瓶〉(圖15)為例,其以波斯銀器的水注器型作為原型,如藤蔓般彎曲的把手連接器頸部與器身。瓶身隆起而飽滿,可視為唐代文物的特色。以金屬模型壓製出的鳳凰等紋樣,在正倉院寶物中也能見到類似的要素。因與正倉院藏品類似而入藏的例子,包括先前提及的唐代銀器、螺鈿鏡和金銀平脫鏡。此外,第三陳列室中所展示的唐代〈青銅鍍金獅子鎮柄香爐〉(圖16)或許也是如此。

圖16 唐〈青銅鍍金獅子鎮柄香爐〉,高8.7公分,長41.8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另外,近代中國文物的新出土材料中,受美術市場熱捧的又一案例,是1910年左右於鉅鹿出土的磁州窯系陶瓷器。北宋磁州窯〈白地黑剔花龍紋梅瓶〉(圖17)是本館在開館後才收藏之作,也是本館的陶瓷器收藏中最為知名的一件作品。器身上所繪之龍紋勇壯且充滿動態,有著優美的頭部及側斜著的短身軀,龍尾則呈現出魚尾形狀。這個不可思議的龍的造型,宛如印度神話中的摩伽羅(Makara)。在風格相似的磁州窯中,有不少是牡丹紋,描繪龍紋的相當稀少,此龍圖更是極為特異的圖像。

圖17 重要文化財 北宋 磁州窯〈白地黑剔花龍紋梅瓶〉,高40.5公分,腹徑21.6公分,白鶴美術館藏。

以上為展示內容概略與作品介紹。值開館90週年之際,很高興能藉此機會介紹本館與館內的收藏。開館90週年紀念展的「秋季展」將在今年9月25日至12月8日舉辦,預定展示包括日本的經卷、書畫、古寺院傳承下來的佛教美術品等名品,以及其收藏的經過和美術館的發展歷程等內容。作為展示收藏品的鑑賞空間,我們期盼今後也能迎接更多的觀眾。

開館90週年記念展「中國美術藏品精華」

日本白鶴美術館│2024/3/2-6/9


註釋:

註1 「漆喰」是以石灰為主要原料,再與海藻、黏土和麻絲纖維等成分混合而成一種自然塗料,通常用於天花與牆壁的塗刷,具有優異的調節濕氣的功能。
註2 嘉納治兵衛出生於奈良中村家,中村家於當時擔任奈良興福寺之承仕(租稅徵收等的管理職)。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海原靖子( 1篇 )

白鶴美術館學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