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玫瑰與束之高閣的歷史,Tina Keng Gallery: Masters ──盡藏華人現代藝術史
看盡藝壇、浮華世界的百態與悲喜劇,有著擁槍爭霸國際畫廊版圖的豪氣,也有著曠野玫瑰轉身後的淚水。
隔出那個可以自在泅泳的位置:鄭帛囪,創作不是為了一種目的
鄭帛囪這個名字,後來好像成為只有在那段時期在校園中生活過的人,喜歡藝術家名單中的其中一位,當其他人困惑這個從沒聽過的名字...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林惺嶽畫國美館典藏的《木瓜觀音》趣事
林惺嶽或半蹲或站立的取景各個角度,時間彷彿停住腳步,儼然不移動。
莊志維 X 舒米恩專訪:視覺藝術與流行音樂的跨域合作,實驗公共藝術的新轉向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公共藝術委託創作計畫「思念是一首歌」,藝術家莊志維發揮限地製作的創作特點,首度集結創作脈絡中的三大重點裝...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重新找回靈魂的安寧:郭娟秋的藝術創作路
創作於無形無影中默照生命的展現。創作是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的相逢與映照。創作是過去,現在,未來,生命的脈絡。創作要...
連建興:從記憶珍奇屋到生態劇場
連建興的繪畫風格長期以來被評論者評為與「魔幻寫實」、以及更早期的「照相寫實」、「新表現主義」緊密扣連,雖然其本人對此並無...
建構中、西當代藝術對話的橋樑:專訪瑪戈畫廊合夥人郭慊慊
郭慊慊與法國資深藝術經紀人讓.馬修.馬蒂尼(Jean-Mathieu Martini)共同創辦的瑪戈畫廊(Galerie...
【金星在牡羊】鍾經新,她的藝博經和審美經
面對21世紀以來地球人最紛亂一年:全球化的病毒封閉了國界、連續第二年面對全球資本品牌藝博會叩關、政府面對藝術產業政策支票...
青年世代的策展人館長:專訪賴依欣,面對「機制」的練習
也許機構的內與外從來不是截然二分的渠道,而是對於體制誠懇的偵測後,提出扭轉機制的可能性,獨立策展的意志並非進入體制後就被...
從KAWS大型個展,再到與藝術拍賣的聯袂合作:AllRightsReserved 創辦人林樹鑫的創意經營之道
林樹鑫決定成立創意工作室,工作室的名字剛好是他參與《IdN》的最後一期中,最後一頁的最後一行「AllRightsR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