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後:182artspace陳正杰談「Bouncing Art Show」以及臺南藝文觀察
臺南的藝文生態目前處在一個弔詭的情境:縱使城市內現有眾多大型的公共建設正在發生,但城市的新文化思考卻呈現停滯的狀態,前衛...
一鳴千古,清翫雅觀九十五載人生,臺灣第一代重量級收藏家蔡一鳴逝別
關照他人,不欲人知。或可推知其家族堂號「樂山堂」,「樂山」源自《論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顯示以「仁」為本的價值觀...
憶慈母,頌浮生:朱銘寶刀未老,木浮雕迎佳節
83歲的雕塑大師朱銘(1938-),於8日舉行「木浮雕」近作發表,取名《浮生》,展覽主題為「浮生-朱銘人間系列木浮雕展」...
當全台灣的美術館都長出一樣的臉:王俊傑以「研究」領導的北美館,將有何「不同」?
王俊傑認為知道美術館的本質,才會在轉換成思考館務功能時不徬徨、突兀,「本質是不能變動的,如果連本質都放棄,美術館可能會變...
請給洪通一個家:信任基礎薄弱,作品難以翻身
素人,加塗鴉,算不算藝術家?這個問題,困擾了臺灣半個多世紀,更讓無師自通,喜歡塗鴉的洪通,生前妾身未明,被當作鄉土運動工...
一個「走觀念路線」的影展,黃明川談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的八年
已連續舉辦八年的「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今年以試圖攫住時代轉變的「重組另世界」主題,於3月的三個週末成功舉辦。這樣一個非...
孤獨純粹是為了靈感捕捉:奈良美智與他的創作
奈良美智在畫作中傳達出對「人何以為人?」這一人生命題的反覆思考,也使得他的作品能夠消弭民族與國家的距離,消弭所謂雅俗藝術...
當非典型公務員進入行政法人—林育淳談南美館願景:推廣臺灣藝術史是我的職志
臺南市美術館新任館長林育淳於年初1月28日確定上任,隔了三天後,隨即立馬進駐南美館正式上任。林育淳從南美館還在籌備處時期...
魔術、劇場與電子時代:湯尼.奧斯勒的奇幻世界
美國錄像藝術先鋒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此次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黑盒:幻魅於形」是其於亞洲首度最完整...
以吟遊的插畫讀透土地的淵博─專訪種籽設計的森林品牌工法
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提到,在與林務局合作前,其實種籽設計非常少與公部門合作,但確定與林務局合作的初始,她即是將林務局當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