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從藝術產業吸取養分的漫畫編輯,柏雅婷的編輯之路

從藝術產業吸取養分的漫畫編輯,柏雅婷的編輯之路

Comic Editing Stemmed from the Art Industry: Po Ya-Ting’s Journey as an Editor

在對漫畫的熱情與衝勁底下,讓柏雅婷心中的理想可以一步步付諸實踐的,是過去在學校接受藝術訓練,以及畢業後的行政歷練。看似與漫畫創作不相干的工作與經歷,卻是重要的積累與資產。

過往討論台灣漫畫的發展,多半不脫作者、市場、產業大環境等面向,然而之前文策院與「CCC創作集」引發的續約爭議,讓原本較少談論、多半居於幕後的編輯團隊浮上檯面。漫畫編輯在與漫畫家之間的工作模式,也成為此次爭議中的話題之一。這不禁讓人好奇,除卻CCC創作集之外,台灣現在的編輯與漫畫家之間的合作模式,漫畫編輯要如何推動本土的原創漫畫?

本刊此次採訪隸屬讀書共和國旗下的黑白文化主編柏雅婷,暱稱「阿橘」的她曾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於師大美術系碩士班理論組。她曾與簡麗庭以「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獲選201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展徵件計畫,為北美館整修後開館的首檔展覽,也曾任職於大學藝術博物館。但對柏雅婷而言,漫畫是她一直以來關心且積極投入的愛好,使她即使在學習期間或是進入職場後,都不斷試圖將自己所喜愛的漫畫帶入自己的創作或研究領域中。當讀書共和國想要開發一條以漫畫為主的出版路線,但不想流於過去行之有年的漫畫出版模式時,柏雅婷選擇加入這個新成立的出版社,用自己的學習經歷來探索漫畫出版的可能性。

柏雅婷與簡麗庭曾獲選2018年北美館策展徵件「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編輯跟漫畫家就像策展人跟藝術家的關係

柏雅婷在師大就讀研究所的時候即以漫畫為論文主題,討論的是井上雄彥的創作。這不禁令人好奇,過去的學術背景是否會對現在的漫畫編輯身分有什麼影響。柏雅婷認為,相較於自己的學術背景,過去曾擔任策展人的經驗,反而對她的編輯工作更有幫助。她認為漫畫編輯與漫畫家之間的關係,跟策展人與藝術家的狀態頗為相似。她以日本漫畫產業為例,日本的編輯群通常會依據漫畫內容的市場定位,再選擇創作路線相符的漫畫家展開合作,編輯通常會對漫畫家的風格與內容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漫畫家也對編輯有足夠的信任。這跟策展人訂定主題,找尋適合的藝術家參展,並與藝術家討論作品適合的展示方式,有異曲同工之處。

如果說學術背景對她的編輯工作有什麼助力,她認為最主要是幫助她去發掘其他出版社較少關注的題材。台灣主要的漫畫市場多半購買日本漫畫版權再加以編譯,日本主流熱賣的漫畫,多由幾間主要的出版社取得授權。但日本漫畫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長編連載作品之外,亦有很多以專業領域為背景,或是從日本古典文史為出發的作品。這些作品常常被評估為是國內讀者沒有興趣的內容,因而缺乏引進台灣的機會。柏雅婷卻從自己的經歷出發,看到當中所蘊含的閱讀價值,雖然有些作品貌似冷門,但她認為若是能搭配相應的宣傳策略與傳播管道,有助於拓展對於漫畫閱讀既定讀者的樣貌想像。如何挑出有潛力的作品,就需要仰賴過去研究的背景作為輔助。

柏雅婷。(黑白文化提供)

藝術圈打滾出來的「行政力」

由於出版社規模有限,如何妥善分配本土原創漫畫與外版漫畫的工作進程,就顯得相當重要。如前面所提到,台灣以漫畫出版為主的幾間主要出版社,多半以購買外版漫畫為主,出版習慣以量取勝,一位編輯往往要背負許多本書的編譯工作,工作相當繁重。在此情況下,出版社很難投入充分的心力去培養本土作者,使原創漫畫的發展環境更形艱鉅。但這種對本土作者並不友善的大環境,對柏雅婷而言並不是完全無法逆轉。她認為,透過妥善的行銷規劃,找尋適合的漫畫家合作,並精選有發展潛力的外版漫畫,繞過「書海戰術」的紅海競爭,找尋更好的獲利基礎,才有真正擴展市場的可能。

但出版社草創,人力跟資源有限,如何用最大的讓效益得到充分發揮?柏雅婷提到,她其實很依賴過去擔任藝術行政時累積的經驗。如何分配預算、控制期程,申請與核銷專案等,過往在博物館中大量的行政庶務所培養起來的能力,柏雅婷運用在出版社的經營當中。當然,公家機關的藝術行政畢竟不同於私人公司,不需要考量營收與獲利,也不須煩惱現金周轉的問題。資金調度這部分她則認為與策展人經驗有關,像之前在公立美術館的申請展,需要先行墊付佈展、宣傳、藝術家費用等支出,之後核銷才有錢入帳,金錢的運用上與出版金流也有互相參照之處。

與劇團合作的本土漫畫創作《過氣英雄傳》書封。(黑白文化提供)

編輯與漫畫家的協作

現在跟柏雅婷合作的漫畫家,過去都是以畫同人誌為主,這點跟之前引起新聞話題的CCC創作集一開始的情況頗為相似。以同人誌為主的創作者,多半有很好的繪畫技術,但普遍缺乏熟練的「說故事」技巧。如何讓漫畫家能夠自己處理出一個結構完整的故事,是柏雅婷在跟漫畫家合作時最主要的功課。目前所採取的方式之一,是同時與劇場合作,因為劇場已經有完整的劇本內容,漫畫家在有所依據的情況下,在從事改編漫畫的同時,也是掌握劇情架構與畫面分鏡的機會。而且透過與劇場合作,也有助於拓展受眾與能見度,一開始即以IP產業的概念行銷,企圖打開台灣本土漫畫創作的市場面。

此外,漫畫家如何適應商業出版的節奏,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柏雅婷認為,商業出版跟同人誌的狀態很不一樣,不僅要承擔長篇漫畫的繪畫量,而且需要配合出版時程,在題材上也要去設想讀者的需求,對於本來習慣「自產自銷」的漫畫家而言,其實是很大的壓力。比如在內容上,柏雅婷舉例,有些漫畫家會去畫自己的傷痛過往,她認為這些私人的情緒經驗,不宜直接成為被公眾檢視的出版品,對作者而言,這些其實都是變相且不自覺的二次傷害。漫畫既是一般人閒暇娛樂的讀物,她覺得就應該去同理讀者的需求,帶著「讀者意識」去處理自己的題材,找出讓人感興趣的內容,說服讀者願意消費。在這種情況下,編輯的介入與調整就有其必要性。柏雅婷提到,像是日本著名的幾部長篇漫畫,都有這樣調整的過程,前期為了吸引讀者注意,編輯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主導內容走向,到後面已經有穩定的購書群後,才放手讓漫畫家畫自己想畫的主題。而對柏雅婷來說,先讓漫畫家掌握並熟悉腳本與分鏡的節奏,再逐步發展出自己的原創劇本,是她近期內優先要達到的目標。

不在既有市場中搶食,努力拓展新客群

面對台灣幾乎被外版漫畫通吃的市場,又是對本土創作不友善的環境,柏雅婷所採取的策略,是一開始就用跨界合作的方式進行推廣。前述提到跟劇團合作,改變劇本成為漫畫,除了走一般通路外,也可以在演出時搭配販賣;另外預計下半年度會出版的BL系列,是跟小說出版合作。柏雅婷提到,漫畫出版都希望盡可能延長銷售週期,讓買氣不會下滑。在日本,紙本漫畫雜誌刊物已經行之有年,出版社可以用每期連載的方式處理,但台灣目前已不再適合以紙本漫畫刊物維繫作品熱度,如果不採跨界合作的路線,便又會回到書海策略才能維持運作。

漫畫與劇場的跨域合作。於去年12月與開拓劇場合作的漫畫出版的漫畫《過氣英雄傳》,在今年3月演出結束後,漫畫家偕同編劇、演員,在華陰街基地書店舉辦演後座談與簽書會,雖然是平日下午卻坐滿整個基地書店。(圖片來源:基地書店粉絲頁

跨界合作有機會接觸到本來不屬於漫畫市場的消費者,而且透過衍生活動與周邊商品,可以藉此增加能見度。能夠有許多加值或串聯的拓展,也是柏雅婷想要努力在本土漫畫創作的一個原因,相較之下,外版漫畫在跨界合作或是衍生發展的可能性,都會受限於日本原授權單位。這也多少說明,何以台灣人即使對日本漫畫的接受度高,但終究無法發朝向日本漫畫產業規模的路線發展。缺乏本土原創的產出,就無法根據此一基礎作更多開發與應用,能夠培育出一塊可以讓本土原創漫畫發展的沃土,仍舊是拓展漫畫市場的重要基礎。

從外部看CCC創作集

日前隸屬於文策院的「CCC創作集」編輯部傳出遭到撤銷的消息,最終以編輯部於社群網站粉絲頁公告正式解散暫告一段落。 身為漫畫編輯,如何看待「CCC創作集」之前所發生的爭議,對「CCC創作集」本身又有何想法?柏雅婷認為,中研院數位中心時期的「CCC創作集」,其實偏向教育推廣功能,雖然以漫畫為載體,但真正核心的是漫畫背後所乘載的知識與中研院典藏。相較於日本漫畫創作的多樣性,柏雅婷直言,早期的「CCC創作集」因為肩負教育推廣目的,多半關照在史料知識在漫畫中運用的適切及正確與否,作品的呈現未必能充分考量到商業面向的娛樂性和消費性,如何兩者兼顧,是此一類型漫畫創作欲進入商業出版市場,必然要面對的課題。

但「CCC創作集」也開創了將台灣本土文史資料交由漫畫家開發故事內容的模式,此一成效也讓國內的博物館或美術館逐漸開始與漫畫家配合,編繪漫畫作品作為推廣之用。像是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遠足文化合作的《百年爛漫:漫畫與臺灣美術的相遇》反應不俗,已邁入二刷。漫畫作為一個傳播媒介,若處理得宜,確實能夠有相當不錯的效應。

不過當「CCC創作集」重啟並轉至文策院之後,便有定位不明的情況。柏雅婷認為,當「CCC創作集」從中研院轉至文策院後,不再以數位典藏的教育推廣為名,在出版及言論發表自由的前提下,因著文策院的官方色彩,不免讓CCC編輯部針對內容的編審參與,變相產生「由政府來決定漫畫內容產出方向」的疑慮。民間漫畫編輯部可以挑選作品,決定及引導漫畫走向,乃是因為漫畫品味正代表著一個出版品牌的市場定位與意象,無需考慮其「公共性」。但使用政府資源,實不宜主動為之,更應對挹注的方式,及其實踐的走向戒慎恐懼。早期以教育推廣為名的基調,如何運用漫畫這個媒介,將國家的典藏與史料轉譯予大眾了解,普及化、公眾化,反而才更能凸顯原先CCC編輯部的品牌特色與長項。

站在民間出版單位的立場而言,柏雅婷倒是樂見「CCC創作集」轉型為具有一定公共性質的線上漫畫平台,並積極協助國內出版社的圖文作品翻譯成外文,為漫畫作品拓展華文閱讀以外的閱聽市場,這也更符合文策院自身的功能以及可行性。柏雅婷認為,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來看,「CCC創作集」編輯部的存在,過往可謂是內容製作上的良性競爭,以及連載曝光上的策略合作夥伴,但受限於使用政府稅收的預算進行營運,不能自由開展或實驗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如今解散,對於民間出版社而言,倒也並未真的對產業面上造成什麼太大的損失或影響,也希望文策院能夠藉由此次機會釐清將來的發展方向,讓台灣原創漫畫有更好的發揮空間。畢竟台灣漫畫發展最為艱困之處並非內容產出,而是後端的行銷與市場開拓,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適合台灣市場規模的商業模式。

台灣漫畫業界時常呼籲要「借鑑」日韓或他國成功的商業模式,卻鮮少思考這些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乃是建立在他們自身的市場規模發展而來。如果比照國外的規格,在台灣投入同樣的開發資金,其實很難從台灣的市場上回收。若建立不了有效的商業模式,政府挹注再多資金、產出再多內容,也無法產生更多的商業價值,更不可能形成產業鏈,提高漫畫家收入。對柏雅婷而言,台灣的漫畫現狀,其實是整個產業結構性的問題,商業問題終究還是得回歸到商業市場上,才能從根本來解決。

在對漫畫的熱情與衝勁底下,讓柏雅婷心中的理想可以一步步付諸實踐的,是過去在學校接受藝術訓練,以及畢業後的行政歷練。看似與漫畫創作不相干的工作與經歷,對柏雅婷而言,卻是重要的積累與資產。雖然受到疫情爆發的影響,原本配合的劇場演出,將有可能因為第三級警戒延長而被迫取消或延期。但出版的計畫仍馬不停蹄地進行之中,柏雅婷在她的編輯之路上,也要不斷奔馳向前。

李孟學(Li Meng-Hsueh)( 91篇 )

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