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我們不能當一個懶惰的讀者,習慣讀一讀就懂的東西。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我們不能當一個懶惰的讀者,習慣讀一讀就懂的東西。

生活裡莫明其妙的吵架、不爽、情欲,不大不小的事,好像參透了什麽、好像發生了什麽、但又沒有明確的結果,悶悶的全部,可能就是「現實」啊「現實」。

接近真相的貝弗莉》是《薩賓娜之死》和《表演課》作者 Nick Drnaso的第一部漫畫作品。我常喜歡找回作者的第一本書來看,一看之下是簡中譯本,在簡體書的網站,驚見簡中翻譯了超多歐漫 (這本是美漫)。

Nick Drnaso的風格是很乾淨的「清線風格漫畫」(clear line comics),連一點陰影都沒有,上色全部平塗。全部人物像在一個假的空間裡。

電繪、糖果色,全部是中明度色調;全部人物、背景的線條、顏色都極為節制,幾乎有種會看到睡著的感覺,作者鍾意的劇情也和他的畫風一樣,平平淡淡,沒有大事,幾乎都是細細瑣瑣的小事、對話。要是沒有幾個特別大的畫格跳出來,那些人物對話好像無止無盡,沒用心讀翻到結尾也不知道到底看了什麽。讀這樣的漫畫很挑戰吧。

《接近真相的貝弗莉》原文名是《Beverly》(貝弗莉),事實上裡頭並沒有一個篇名叫《貝弗莉》,全書是由幾則短篇構成的。至於「貝弗莉」是誰,「真相」是什麽,也不是明顯的答案;至於書名為什麼取一個既不是主角、又非篇名的名字,是在整讀者嗎?

故事一,《在那草木旺盛的山丘上》,一群大學生在打工撿垃圾、做清潔工,其中有個原本就在職的社會人,是個愛自言自語碎念的中年男子,或許有點點精神問題;怪異的是那群大學生可能因為太熱,全部脫掉了外衣只著小背心和短褲,主角二(事實上沒有明顯的主角)被那群大學生吸引,單純滿足眼球欲望吧;而後那位碎念中年男子被老闆解雇,一位少年以目睹碎念男被解雇的場面為笑話,碎念男一臉悲傷的經過他們,對視一下,一群大學生完全沒有任何側隱之心,繼續閒聊晚上要去哪邊喝酒,少年還說,今天肯定是個好日子。

「現實」就是——別人被解雇,和我無關呀,今天還是個好日子下班可以去喝酒。別人的悲哀永遠是別人的。

故事二,《有史以來最悲傷的故事》,一個媽媽參加了一個電視劇的試播訪談,媽媽興致勃勃邀女兒一起看(在家看),媽媽認真的拿出紙筆要做筆記,未料最後的訪談題目都是詢問廣告相關,女兒莫不作聲,一個人回到房間裡埋頭哭泣,末尾還有一頁無人的公路場景(事實我看不懂最後是去了哪裡)。

故事一,大學生的「快樂」看起來不是真的快樂;故事二,女兒的「悲傷」看起來也很假,至於她真正的悲傷是什麽也許就是留給讀者了;也許,這就是作者要表現的「現實」,那些少男少女從來還沒有感受過真正的「快樂」或切身的「悲傷」,但一切在他們身上又是如此的「快樂」或「悲傷」。

生活裡莫明其妙的吵架、不爽、情欲,不大不小的事,好像參透了什麽、好像發生了什麽、但又沒有明確的結果,悶悶的全部,可能就是「現實」啊「現實」。

至於「好不好讀」、「好不好懂」,我們永遠不能怪作者,我們不能當一個懶惰的讀者,習慣讀一讀就懂的東西。

馬尼尼為maniniwei( 50篇 )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