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真沉深清:淺談康木祥的藝術
康木祥藝術創作故事的啟程在苗栗通霄的海邊,成長在親近大自然的他在很年輕的時候接觸木雕,也使用漂流木進行創作。隨後的幾十年...
「已知用火」的藝文統計與政策(1)─這不是大數據!從兩廳院「解碼大數據報告」談起
國家兩廳院連續兩年的報告均以「大數據」這個名詞加以宣稱。一個國家級表演藝術最高專業機構,卻完全不懂大數據的意義,也反映了...
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
才華出眾,卻生不逢時。黃華成(1935-1996)終其一生皆處在極大的自我矛盾當中。但時代的限制,仍無法遮掩他熠熠閃爍的...
【藝術國家隊專題】國際藝術舞台如何「看見台灣」?台灣當代藝術「國家隊」Top100
藝術家的「國家隊」誠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團隊,而是由一個個藝術家個體所組的虛擬「代表隊」,更多的是透過他們各自在國際舞台上...
「喀邁拉如律令 Alohomora Chimera」:談歷史現場如何作為展場
近年來許多展覽都選擇歷史現場作為展出場地,剛好最近有兩檔展覽就是如此,一個是姚瑞中的「犬儒共和國」,另一個是「喀邁拉如律...
越嚴肅越要不落俗套,如何陪伴繪本工作者找到人權的「故事」?
在民眾對於人權議題的了解有限下,其實貿然去觸碰人權議題,對整個社會、公共空間理解這個議題的幫助非常有限。如何讓人權議題更...
【藝術國家隊專題】測量、不完備與路徑依賴 ArtFacts.net積分與排名下的藝術世界
如果說,數學演算法作為ArtFacts.net其排名的基礎架構,那麼還必須記得的是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哥德爾(Kur...
【藝術國家隊專題】一個藝術世界, 幾種國家隊的姿態與樣貌
什麼是藝術國家隊?在雙年展版圖總是大舉全球主義的普世論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所帶來的國界封閉現象,自然...
生物藝術(Bio Art)中的表演性與參與性
生物藝術作品的內容,激化了民眾對於許多科學與技術的反思,而這些對於前端生物科技的回饋也往往是「科學傳播研究」或是「科技與...
臺灣藝術家的國際活動與發展前景
台灣藝術家在國際藝壇上的現狀,往往是國內藝術環境的映射。策略性的短期手段,就算確實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對長期發展而言,助益...
文章導覽
1
...
33
34
35
36
37
...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