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限聚令」當前,香港藝術界疫情中謀對策
香港政府也在 3月底推出「限聚令」,禁止四人以上聚集,目前禁令延長至 4 月下旬。不少行業受到影響,甚至被迫暫時休業,藝...
一年後的巴黎聖母院,修復與疫情的雙重挑戰
今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的疫情衝擊,聖母院的修復工作也被迫於3月中旬停工。面對嚴重的疫情與難以預測的未來...
從白方塊到黑盒子,「行為無敵手」撐開域外之地:記 2020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
2020 年,黃明川氣魄十足地策劃了「行為/藝術」單元(Performance/Art),選映多部行為錄像作品,開啟觀眾...
在瘟疫裡看見藝術的力量:隔離時代裡,更需要美學的慰藉
在這生命稍縱即逝和惶惑不安的狀態,藝術和審美提供了我們一個精神和智性昇華的可能。正是在那扇藝術開啟的窗裡,我們看見了未來...
食物設計與科技藝術的二次跨域
食物主題的興起,世界近年所面臨的各種社會與環境問題息息相關,包括全球人口膨脹之後的食物短缺問題、農業系統如何應對快速的氣...
Game Can Help:隔離時代的展覽技術
或許,「全球化3.0」的時代在瘟疫盛行的這時刻已然降臨,問題在於,如何從數位世界喚回觀展體驗?數位展覽形式又該是什麼樣子...
「實體展示」是線上展廳的解法,還是促使產業思考數位競爭力的契機?
整個產業都需有面對疫情的解決方案,不再只是如2月初香港巴塞爾需要應變。過去藝術產業多數對於科技替代實體的可能缺乏積極性,...
重估一切政治性的藝術
相較於其他政體,若將「民主」當作最終的理想圖式,顯然從今天貧富差距的狀態與政治的法西斯化來看,這個烏托邦根本就漏洞百出、...
藝術產業,該是正視「風險管理」的時候了!
武漢肺炎讓我們慢了下來,甚至停下腳步,正好可以空出一些時間好好想想。除了想方設法如何度過已經來臨的景氣浩劫,調整營運方針...
2D動態拼貼影像作為承接:攝影機影像與後錄像的中間地帶
在2018年前臺灣的當代藝術展演中,除了孫松榮觀察到的創作徵侯之外,在這之前亦有類似的案例不斷地在浮動、碰撞與操作。而這...
文章導覽
1
...
35
36
37
38
39
...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