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怡
用創作在生活劃出舞台 ―― 談前進進x程展緯「真實劇場探索計劃」
程展緯引導眾人從「真」與「假」的角度分析體驗,討論中漸漸發現現實的制度原來並非牢不可破。凡事總有缺口漏洞,可以因應需要調...
生氣充盈的魄力—— 朱興華「朱興華:赤子爾我」
香港漢雅軒展出的「朱興華:赤子爾我」,陳列逾20幅藝術家朱興華創作於2016 至 2020 年的作品。除了為人熟悉的「城...
設法不讓世界的壞事壓倒我們:大館當代美術館「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展
當《永遠至上》播到女警出場時,有觀眾問:為什麼不去拘捕藝術家?當《Das Zimmer》播到男性性器出現時,不少觀眾轉身...
藝博會以外,可能是香港5月最多人討論的展覽:「藝術有『匙』:開啟SEN孩子的感官宇宙」
長久以來,香港都是壓抑的城市。「這個不准,那個不讓」,我們的成長經驗充滿否定而缺乏鼓勵。長大後,我們又習以為常地循規蹈矩...
挑戰普羅觀眾,鬆動地緣想像——香港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再紡東亞系列二:邊織邊拆的網」
「再紡東亞系列」展覽分成兩部分,去年開幕的首章「手中的羅盤」由 15 組設計師與藝術家聯合參展,從生活化角度切入東亞的思...
香港巴塞爾正式開幕:聯動全城藝術地景,台灣畫廊分享參展甘苦談
受到香港第五波疫情影響,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延期至 5 月底舉行,恰...
區域競爭加劇,無損對港信心:巴塞爾亞洲總監談嚴格防疫政策與產業觀察
黃雅君預視迎面而來是充滿挑戰的時代,游走其中需要創意和靈活地尋找解決方案和新方向。她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互相聆聽和支...
考察權力拉扯的肌理 :香港 M+ 視覺文化博物館開幕速記
此時此地,香港社會分裂而矛盾,博物館內部的角力也想必巨大。溫和或激烈的討論無限輪迴,協商過程無比陣痛,最終凝聚出來的「共...
在圖像泛濫的時代, 觀「圖像世代」 之作——香港卓納畫廊謝麗.利文個展「香港多米諾」
1947年出生於賓夕凡尼亞州的謝麗.利文,畢業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小別重逢的喜悅,大館BOOKED:2021 藝術書籍Pop-Ups
大館舉行的「BOOKED:2021 藝術書籍Pop-Ups」來得正是時候。業界和公眾人士渴求文化活動已久,現場人潮洶湧,...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