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尋原初的心靈與土地:曾志偉與他的威尼斯雙年展作品《臺灣郊遊》
曾志偉積極回應了雙年展的策展命題「我們如何共同生活?」,認為對於人的主體何在必須再次定位,尤其是選擇放棄此刻的人本中心態...
2020年雪梨雙年展轉線上化,側寫疫情衝擊下的澳洲創意產業
2020年「雪梨雙年展:邊緣」(Biennale of Sydney:NIRIN)如期於3月14日登場,本文由雪梨雙年展...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網路知識生產與編輯行為——一個香港文藝人的簡單思考
一個有見識、有眼光的編輯絕不可能再把自己的「編輯/整理」工作限制在某一個小疆域裡,而是懂得面向網路,迎向大眾生活多樣複雜...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當壞學生開始編輯——1990年代校園地下刊物的笑聲與反叛
從現在的眼光回看,這些地下刊物在30年前的挑釁,更不可避免地帶有些許天真的色彩。歷史距離帶給地下刊物的宿命,就是它曾經的...
勞倫.普羅沃斯特(Laure Prouvost):液態流動宇宙與身分的公路電影
勞倫.普羅沃斯特(Laure Prouvost)邀請我們彼此交織在一起,在共享的現實之中成為一個流動而龐大的宇宙。展覽中...
上海Kitsch:疫情下的上海藝文場景
此刻這座城市只與生死有關……某種程度上說,在上海所發生的關於藝術的一切,改變了藝術的內部結構,或者說藝術開始從內部消亡—...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從文本到現場:被編輯的九零年代中國藝術路線圖
1990年代的初期的中國藝術觀點依然裹挾著1980年代特有的狂熱,學術界甚至有一種獲得了進入後現代社會捷徑的幻覺,就有學...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歷史天使看到了未來?——關於民眾劇場關於民眾文化運動的片斷追憶
從《民眾文化月報》篇目及作者群看來,討論的議題焦點,並不是像1992年1月之後是以「民眾劇場」為中心焦點環繞著展開的,而...
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作為科學傳播的可能性?
2020年的現在,資訊爆炸後真假訊息混亂,虛擬與真實的界線早已模糊,或許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
市民相聚、感受生活,相約在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美館走過1/4個世紀,如何繼續以創新的形象,凝聚大眾對美術館的關注,同時期待高美館作為為飛揚大高雄、城市美好生活而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