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Collecting Design: 一探在中國收藏設計的崛起

Collecting Design: 一探在中國收藏設計的崛起

當代設計的收藏潛力是在探尋工藝令人驚喜的新運用,與獨具特色的新興潮流美學,這些新鮮有創意的想法更能吸引年輕一代的注意。而限量、獨版的稀缺性也能迎合了年輕一代對個性化的追求,帶有強烈的「社交貨幣」屬性,能引發網路上的追捧。

2020年11月的上海藝術月,關於「設計」的話題也接連不斷出現。上海西岸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的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於11月初開幕了上海首個美術館級別的設計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西岸藝博則在相隔五年後將設計單元重新回歸現場;今年ART021也首次迎來中國新生代設計藝廊Objective的參展,備受關注;而設計上海也在11月的最後一週,搭上藝術月熱點,由設計藝廊凹空間(Gallery All)策展推出「限量設計館」,展出來自全球的大師限量設計藏品。

2020設計上海現場。(設計上海提供)

由此可見,藝術與設計——這看似不同卻又經常被同時提及的領域——之間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當藝術品被賦予功能性和實用性,抑或是設計作品中注入抽象或突破性的藝術形式,這樣適合收藏的設計作品價值,無論是在藝術圈還是設計界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設計作品的收藏也正在中國國內形成一股崛起中的新趨勢。

中國現代生活美學的推進

在中國,設計成為近幾年社會上熱門話題和政府產業重點,但將設計做為收藏品的體系尚在發展中。中國現代設計始於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迅速發展之下一躍成為世界工廠。然而受限於當時代工性質的委託訂單與生產模式,並沒有給予當地設計師提供多少成長空間。

設計作品正在成為收藏中國的新趨勢,圖為北京HOUSE OF WANG生活藝廊。(設計上海提供)

早期公眾對設計認識的不足,加上設計展覽、藝術機構的缺席,中國的設計師們甚至還得面對智慧財產無法妥善得到保護的困境。直到近幾年來設計教育的普及和文創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當今「中國製造」全力邁向「中國設計」的轉型過程中,大眾對設計的認知和追求也在日漸擴大。中國的年輕一代收藏家,他們在父輩收藏古典明清傢俱的脈絡基礎之上,也打下生活中品味的基礎,並在日後也對於居住環境的設計感和藝術氛圍的打造,逐漸成為其品質與品味追求的最主要方向之一,這也對當今設計類收藏市場起到了推動作用。

2019年佳士得上海秋季拍賣預覽現場。(佳士得提供)

不論從近幾年中國的一級與二級市場表現,還是從新興設計藝廊的出現與成長來看,設計的收藏和消費市場都在逐步成長。佳士得上海拓展的設計版塊,包含2019年上海秋拍全新推出的「開創|上海:隨藝而居」拍賣場次。佳士得中國區總經理胡偉爔也在先前採訪中提到,此次拍賣所聚焦的現代明式傢俱設計及生活藝術衍生品,便是考慮到中國年輕新藏家希望讓藝術伴隨穿插在生活中,為生活增添文化與色彩,因而打造這場落地上海概念獨特的拍賣場次。

Nendo《漫畫椅子 (24)》(2015)。(富藝斯提供)

富藝斯在今年20世紀及當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專場,大舉呈現「永恆形式:羅啟妍收藏」場次。來自香港藏家羅啟妍的私人藏品,橫跨全球和不同年代的現代和當代設計,包含北歐設計大師奧萊.萬夏(Ole Wanscher)和漢斯.韋格納(Hans Wegner)等經典之作,和奇趣的坎帕納兄弟(Campana Brothers)、日本品牌nendo與中國設計新秀張周捷的椅子作品。

本土新興設計畫廊的推波助瀾

而所謂的設計藝廊 (Design Gallery),則是不同於展示繪畫、雕塑等傳統意義上藝術作品的藝廊,專注於展示設計品作品,包括傢俱、裝置等。設計藝廊正努力推動一個全新理念:傑出的設計也是不可多得的,對後來的設計具有啟發意義的、並值得收藏的藝術創作。

設計藝廊的誕生源於歐美,並在19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快速發展起來。代表性的機構包含英國著名的V&A美術館的龐大的工藝美術、裝置及應用藝術的收藏,和著名義大利傢俱品牌Vitra所設立的Vitra設計博物館,便是把設計作品從廣義的藝術創作中單獨出來,成為獨立的收藏門類。

凹空間(Gallery ALL)於2020設計上海之限量設計館。(設計上海提供)


今年設計上海的限量設計館,便是聯手聯手中國設計藝廊凹空間(Gallery ALL)策劃。2014年在洛杉磯和北京成立的凹空間,算是中國最早開始專注於限量設計收藏的畫廊,專注展示藝術傢俱、限量設計品生產與推廣。凹空間尤其關注對材料的探索(已有材料的創新性應用和新材料的拓展)、對傳統傢俱造型的突破和藝術化的改造、對製造工藝的挑戰、以及提高工藝水準,賦予了藝術家與設計作品不可替代的價值。在限量設計館中也驚見出自中國藝術家譚志鵬和羅黛詩,將骨骼結構和人體力學巧妙結合在一起的金色座椅作品。

2020年成立於上海的Objective作為今年參展ART021的唯一一間設計藝廊,以「具象物體」(Tangible Object)作為主軸,講述空間,人與家俱的故事。Objective表示藝廊是在創造美學與效能融合的居家物件,對於感性的美學探尋,找尋人與空間的情感契合。同時Objective也強調,不同空間與地點對於家俱功能的理性需求。

Objective上海成立的開幕展覽「COEXIST」現場。(Objective提供)

設計在中國的學術建構

當今中國對於現代設計史的研究也不斷在提升和前進。關於中國現代設計的許多著作也都紛紛出版,也開始出現專注設計收藏和研究的機構,包含位於杭州,中國美院所創立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家擁有以包豪斯為主軸出發的西方現代設計收藏的博物館。

此外,還有致力於展示20世紀至21世紀的藝術、設計、建築和影像的香港M+博物館,和聚焦於創意設計行業發展的與英國V&A深度聯動的深圳設計互聯。今年年初二月,一場名為「設計的價值在中國」的展覽由設計互聯策劃,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品也十分「本土化」,從設計風格、應對問題、資料成型、身份與消費、傳情達意、討價還價等六個維度,探討設計與中國社會日常生活的關係,展現出對當下中國設計不同層面的文化思考。

Yuan Museum展覽現場。(Yuan Museum提供)

在本屆西岸藝博會上回歸的設計單元,也遇上由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宋濤於2019年創辦的Yuan Museum。這是一座位於北京,專注收藏20世紀當代藝術設計作品的博物館。Yuan Museum同時也積極找尋東方審美意識,回歸原始的簡約外形與概念與質樸詩意。現場展出藏品以圍繞生活美學為重心,包含傢俱、地毯、漆器、陶器、燈具、藝術裝置等多種類型,展現東方生活方式美學的脈絡與可能性。

2020西岸美術館「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展覽現場,(西岸美術館提供)

而距離西岸藝博會展覽館不遠處的西岸美術館,則在慶祝一週年建館之際,與龐畢度中心合作的展覽計畫推出「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也是上海首個大型的國際性美術館級別設計展。橫跨一世紀的展品,其中包括龐畢度中心的館藏和中國當代設計師的創作。策展論述中提出,從古典時代到今天,最傑出的設計師都是在不斷挑戰既有——無論是透過材料的探索、工藝製作的突破、或極具實驗性質的外型結構也好,都是人類創意與材料的美好集合,可說是與藝術無異。展中不少設計作品也已經量產,能在全球畫廊、博覽會上買到。

相對於傳統藝術創作來說,大眾對於設計藏品的脈絡認知還不足夠,也需要更多的學術機構來教育和培育市場,當中國有多家國家級美術館參與設計的收藏與討論,也同時說明瞭設計的收藏價值和正統性。

《The Mae West Lips》沙發。(本刊資料室)


巧妙有趣的潮玩屬性

今年設計上海展場中,來自義大利傳奇家俱品牌Gufram的作品,盡顯潮流藝術美學的設計風格同時不乏功能性。品牌最知名的便是旗下的Bocca紅唇沙發等,源於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的一件雕塑裝置作品《The Mae West Lips》沙發。

展會現場可見在潮流藝術界中當紅的藝術家丹尼爾.阿爾軒(Daniel Arsham)的聯名產品,全球限量77面的全身鏡。看起來像破鏡的全身鏡是一個以「軟/不軟」的概念來探討歧義的項目,能映照出它面前的世界,同時也創造出一個新的平行的世界。聚氨酯框架的鏡子完全手工,讓每面鏡子都略有不同,因而獨特。運用Gufram的特殊專利塗料Gufram打造類似於牆壁的紋理但同時保持柔軟彈性。兼備了實用和觀賞的雙重價值,它是傢俱也同時像是藝術裝置,可說是非常貼近年輕一代審美的潮流藝術設計品。日後也不乏看到好幾名中國潮流藝術藏家,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微博與小紅書上爭相曬出自己入手了這面極為稀缺的鏡子。

藝術家丹尼爾.阿爾軒全球限量77面的全身鏡示意圖。(本刊資料室)

縱觀全球和中國,隨著更年輕化、追求趣味性的藏家群體在成長,具有收藏價值的設計市場在這群體之中有著巨大潛力。當代設計的收藏潛力便是在探尋工藝令人驚喜的新運用,與獨具特色的新興潮流美學,這些新鮮有創意的想法更能吸引年輕一代的注意。而限量、獨版的稀缺性也能迎合了年輕一代對個性化的追求,帶有強烈的「社交貨幣」屬性,能引發網路上的追捧。

Athena Chen( 8篇 )

現居上海的文化研究與藝術媒體工作者,寫作是我希望與藝術保持聯系的管道。曾任藝術與設計雜誌《Wallpaper*》中文版編輯,中英文章見刊於《香港端傳媒》、《The Artling》、《VICE音樂頻道Noisey》等。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