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解封後的歐洲美術館──防疫、經濟與反思
隨著疫情趨緩,歐洲各國已自五月起逐步「解封」,各大藝文場館也陸續恢復開放。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前,戴口罩、1.5公尺安全距離...
在通往美術館的路上── 疫情中對美術館『靈光』之反思
班雅明提出的靈光-本真,相對藝術而言無非是作品、真跡,而收藏真跡正是所有美術館的職責所在。收藏爾後研究、才有展示、才有推...
公共雕像的互文政治──從「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到雪梨雙年展作品《地上影子》(Shadow On The Land)
美國「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持續,在文化層面,連帶歐洲殖民歷史人物雕像公開展示的(不...
新新政:一個新時代的社會想像
就像提出新政的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在1933年所說:「這個國家需要的,除非我搞錯了它...
振興之前,先升級法理基礎:《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預告60日版觀察
部對於藝術界至關重要的法令,已將近30年沒有作結構上的修正,再回顧這30年來藝文界和世界潮流的變化,它逐漸像是一團沒有生...
BLM議題延燒藝術圈,西方如何面對他們的轉型正義
英國藝術家馬克.奎安於15日在布里斯托的原高士敦雕像的基座上重新安放一座以非裔女性抗議者為模特兒的雕像「湧動的力量」呼應...
替代空間「補助」以外的生存方案?從「測繪十年」看臺灣藝文募款
藉由這次實踐再次叩問了非營利空間除了尋求補助,是否還有能量能尋覓自身新的財源經濟方案的可能。立方投入嘗試非營利空間的募款...
下一個「伙炭」?香港葵涌的藝術生態
5 月初,漢雅軒宣布在香港中環畢打行的租約期滿後,展場將搬回葵涌的漢雅立方(HANART SQUARE)。但漢雅立方原本...
「已知用火」的藝文統計與政策(2)─FUN是現實,藝是理想,點評「藝FUN券」之微效乘數作用
新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因應疫情趨緩、公眾活動容留人數鬆綁的情況,提出了接續行政院7月「振興三倍券」振興方案下,加碼發放600...
布列松其實是一個接案攝影師:從《布列松在中國》兩種呈現方式看布列松的攝影
對於布列松而言,雜誌頁面與黑白照片之所以同樣具有價值,是一種人道主義混合形式美學的結果。它往藝術與報導的兩個極端發展,而...
文章導覽
1
...
32
33
34
35
36
...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