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台玻集團砸15億元成就臺灣建築美學,普立茲克建築大師西薩作品在彰化台豐球場
1992年獲國際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薩(Ál...
投出這面破碎的牆:疫情之年的《巢》在新樂園
「新樂園」空間呈現久違的全黑,這是由「煙花宇宙」團隊籌備兩年的《巢》獨立影音計畫展。
我不覺得「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臺北雙年展之再協商
台北雙年展不必要純粹地宣揚「本土」,或者全部限定要找台灣的策展人。我個人更期待的是撞擊、不平衡與更多的失序的呈現,因為那...
【故宮改制爭議】從改制爭議,看到一個大於博物館的故宮
慢慢思索與尋找故宮對於臺灣,在自己的歷史、在博物館、在國際交流中能有什麼樣更深一層的意義,跟著臺灣一起面對未來的10年、...
【故宮改制爭議】一切照常或更弦易轍,如何看待故宮的下一步?
故宮透過合併舊單位、刪減「安全管理室」的方式,新增設「綜合規劃處」及「數位資訊室」。這項舉措來得突然,令人不禁納悶,這座...
紅領巾、金蝸牛、發光金字塔:從朱拉亞農・西里彭的敢曝美學看當代泰國獨立電影與錄像藝術的對抗論述
朱拉亞農.西里彭(Chulayarnnon Siriphol)目前正於「2020年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
Collecting Design: 一探在中國收藏設計的崛起
當代設計的收藏潛力是在探尋工藝令人驚喜的新運用,與獨具特色的新興潮流美學,這些新鮮有創意的想法更能吸引年輕一代的注意。而...
10位藝術家聯名限量包款,重塑Dior Lady Art 美學指南
Dior Lady Art #5 集結了各領域與國度的10位藝術創作者,以各自的創意與靈感堆砌美學新高度,打造引人入勝的...
著作智財權受侵害、被抄襲、剽竊,有解方嗎?「台灣藝文暗黑生態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紀實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台灣文化法學會、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等三個公民組織主動發起「台灣藝文暗黑生態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
不再將「教育」視為展示的枝微末節:專訪北美館兒藝中心執行幕後
兒藝中心的設置為孩童觀眾與當代藝術搭建了非常完整的溝通橋樑,而且每個藝術概念居然可以和孩童溝通如此順暢,這些無數藝術教育...
文章導覽
1
...
29
30
31
32
33
...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