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開車看展不是夢,疫情下催生出的新興觀展模式

開車看展不是夢,疫情下催生出的新興觀展模式

全球疫情歷時了8個多月,卻遲遲未見趨緩,大型展覽、藝博會等仍面臨被迫取消或延期的狀態。然而,除了線上展廳的模式,在其他國家出現了新興的看展方式——駕車觀展。
台灣因防疫有成,國內的大型表演、展覽等活動在嚴密的防疫措施下,仍可照常舉行,反觀全球疫情歷時了8個多月,卻遲遲未見趨緩,大型展覽、藝博會等仍面臨被迫取消或延期的狀態。然而,除了線上展廳的模式,在其他國家出現了新興的看展方式——駕車觀展。疫情下催生了線上展廳,但卻有不少人認為線上展廳僅是實體展覽的替代方案,藝術仍需要親自觀賞與體會,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創作理念、作品意涵,而開車進入展場的新模式,有如行走的私人包廂,讓疫情下的人們在觀展時,能保有相對的身體感,同時也感受新鮮的觀賞體驗。
荷蘭鹿特丹博伊曼斯阿侯伊得來速美術館
如果用麥當勞得來速的模式觀展,會帶給觀眾什麼體驗?位於荷蘭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與阿侯伊會展中心(Rotterdam Ahoy)攜手合作,打造了展覽「博伊曼斯阿侯伊得來速美術館」(Boijmans Ahoy drive-thru museum),將927坪的阿侯伊會展中心布置成能驅車駛入的展場空間。
「博伊曼斯阿侯伊得來速美術館」(Boijmans Ahoy drive-thru museum)展覽現場。( ©Boijmans Ahoy drive-thru museum)
本次的展覽是由觀念藝術家泰德.諾頓(Ted Noten)所發想,以「自然VS.文化」(Nature vs. culture)為題,透過巨大螢幕的形式呈現40件收藏於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的當代錄像、裝置作品,而基於保護作品以及環保的意識,展場中僅開放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進入。在觀展的設計上,或許有人會覺得觀展隔著車子的玻璃,效果甚至不如線上展廳,因此為打破此限制,在觀看作品的同時,聲音將會藉由車內的音響傳遞,進而弭平看展限制的界限。
Trailer Boijmans Ahoy drive-thru from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on Vimeo.
「博伊曼斯阿侯伊得來速美術館」(Boijmans Ahoy drive-thru museum)展覽現場。( ©Boijmans Ahoy drive-thru museum)
加拿大梵谷光影藝術展
得來速美術館並非第一個開放觀眾驅車進入展間的展覽,於5月開幕的加拿大多倫多「梵谷光影體驗展」(Immersive Van Gogh Exhibit),將展區分為一般展區與駕車展區,由於疫情影響在一般展區中,展場的地面規劃了觀展的圓圈,讓觀眾在圓圈內觀賞投影,同時與其他人保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而駕車展區則為讓觀眾直接將汽車開入展廳內,有如在私人包廂中感受梵谷的投影畫作,同時又落實防疫工作。而展場中將投影梵谷《星空》與《向日葵》,並進行沉浸式展覽表演,每場次共35分鐘。
加拿大多倫多「梵谷光影體驗展」(Immersive Van Gogh Exhibit)駕車展區展覽現場。( ©Immersive Van Gogh Exhibit)
加拿大多倫多「梵谷光影體驗展」(Immersive Van Gogh Exhibit)在展場中劃出圓圈,讓觀眾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 ©Immersive Van Gogh Exhibit)
雖然疫情衝擊了全球的藝術產業,卻也催化藝術產業線上化的發展,如今更有駕車展覽的新興模式出現,雖然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尚不適用,但是否有機會如1950、1960年代的自駕車電影院蓬勃發展,甚至出現更為成熟的新興觀展模式,仍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ARTouch編輯部( 156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