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F】此刻成為未來的過去:越南導演張明貴《樹房子》的影像解殖與空間詩學
張明貴的鏡頭徐緩地並置這些影像,他自始自終心繫的對於自我與家的意象,似乎在觀看的視線中指向某個棲居之地。無論是抽象的、精...
藝術與科學合作中的科學家多樣性
「藝術家」與「科學家」作為「人」而產生的各種區別,是會產生各種「藝術與科學的合作」的歧異,而這些歧異的網絡關係、前因後果...
法蘭克.蓋瑞為中國醫藥大學設計美術館曝光,自詡美得像幅水彩畫
日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國際知名建築師「忙得沒有時間退休」,吸引建築界注意,其中又為台...
日本國際傳播中的女性身影:皇族與華族之女、Baby桑、K-pop女歌手與奈良美智的小女孩
2021年,同時也是311屆滿10年的時刻,在台灣堅守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防線的成果下,各種大型活動仍可持續...
臺灣的法蘭西受勳家族——推動臺法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二)
前文介紹了在臺灣,曾獲得法國政府頒授勳章殊榮的傑出文化界人士,包括文化部授予的「藝術與文學勳章」、「國家功績勳章」、以及...
到不了的地方? 表演藝術未來趨向觀測
當世界各地多數藝術文化機構仍因疫情持續閉館中,劇場、現場藝術與藝術節實踐在過去一年正疾速歷經生產模式轉型。雖然數位、開放...
「文心之所藝」的評論創作主體: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如何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
經過三屆的累積,究竟國藝會「現象書寫」如何回應視覺藝術生態所需,乃至於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四位獲補助評論人的背景、關...
香路藝術夢,陳俊德的五年回首
每年不一樣的展出內容與展示模式,彷彿訴說著策展人陳俊德這5年來的心路歷程。年年的展示方式雖然不同,但對他而言,那顆熱愛熱...
【後驗的後設】評論之眼,得以穿越第四面牆逕行「道德越位」的創作吹哨嗎?
身處在大量資訊洗禮的後驗世界、普遍均有程度深淺不一的後設美學形式時代,我認為還是有必要釐清「第四面牆」在劇作與現實世界間...
(後)疫情時代的燈會轉向:光環境改造與美術館燈節
從今年年初已發生與延期將發生的幾個燈節看起,筆者發現為因應疫情影響,而走出了兩種新的趨勢轉向:一是各縣市在多年來辦理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