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TIDF】此刻成為未來的過去:越南導演張明貴《樹房子》的影像解殖與空間詩學
張明貴的鏡頭徐緩地並置這些影像,他自始自終心繫的對於自我與家的意象,似乎在觀看的視線中指向某個棲居之地。無論是抽象的、精...
藝術與科學合作中的科學家多樣性
「藝術家」與「科學家」作為「人」而產生的各種區別,是會產生各種「藝術與科學的合作」的歧異,而這些歧異的網絡關係、前因後果...
法蘭克.蓋瑞為中國醫藥大學設計美術館曝光,自詡美得像幅水彩畫
日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國際知名建築師「忙得沒有時間退休」,吸引建築界注意,其中又為台...
日本國際傳播中的女性身影:皇族與華族之女、Baby桑、K-pop女歌手與奈良美智的小女孩
2021年,同時也是311屆滿10年的時刻,在台灣堅守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防線的成果下,各種大型活動仍可持續...
臺灣的法蘭西受勳家族——推動臺法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二)
前文介紹了在臺灣,曾獲得法國政府頒授勳章殊榮的傑出文化界人士,包括文化部授予的「藝術與文學勳章」、「國家功績勳章」、以及...
到不了的地方? 表演藝術未來趨向觀測
當世界各地多數藝術文化機構仍因疫情持續閉館中,劇場、現場藝術與藝術節實踐在過去一年正疾速歷經生產模式轉型。雖然數位、開放...
「文心之所藝」的評論創作主體: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如何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
經過三屆的累積,究竟國藝會「現象書寫」如何回應視覺藝術生態所需,乃至於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四位獲補助評論人的背景、關...
香路藝術夢,陳俊德的五年回首
每年不一樣的展出內容與展示模式,彷彿訴說著策展人陳俊德這5年來的心路歷程。年年的展示方式雖然不同,但對他而言,那顆熱愛熱...
【後驗的後設】評論之眼,得以穿越第四面牆逕行「道德越位」的創作吹哨嗎?
身處在大量資訊洗禮的後驗世界、普遍均有程度深淺不一的後設美學形式時代,我認為還是有必要釐清「第四面牆」在劇作與現實世界間...
(後)疫情時代的燈會轉向:光環境改造與美術館燈節
從今年年初已發生與延期將發生的幾個燈節看起,筆者發現為因應疫情影響,而走出了兩種新的趨勢轉向:一是各縣市在多年來辦理燈會...
文章導覽
1
...
23
24
25
26
27
...
4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