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台灣藝術史的二二八切面
近年談到二二八的受難者,我們總會一再提起當時不幸遇難的陳澄波。但除了陳澄波之外,其他台灣藝術家又是如何面對時代的衝擊,反...
【趣味橫生的台美史】從喜馬拉雅到蘭嶼:吉原芳仙的「奧之細道」
日本新潟縣的樋口記念美術館舉辦一檔與旅遊有關的畫家個展「吉原芳仙展」,向民眾介紹這位出生新潟,二戰前漫遊世界各地的日本畫...
古色神彩巨匠魂:專訪李奕興談鹿港彩繪匠師郭新林
郭新林何許人也?他的作品就是2022年啟動的「國定古蹟鹿港龍山寺彩繪修護工程」中,備受關注的修護保存對象。作為臺灣傳統建...
執子之手:台灣美術史中的「另一半」
日治時期的年輕藝術家負笈日本求學,開啟他們的藝術創作生涯。然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娶妻生子,展開為人父、為人夫的生命歷程。在...
歐洲的中國風:帶動歐洲自由、開明啟蒙思潮
「中國風」(Chinoiserie)在藝術史中,主要是指約於18世紀在歐洲發展出來的一種藝術風潮。今日這些作品散布在歐洲...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睽違五年展出,《喪亂帖》登錄為日本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晚明文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自本(2)月8日起,換檔展出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至3月21日...
蘭千山館的史前史:林柏壽與二十世紀台灣美術
2022年10月,國立故宮博物院重要寄存品「蘭千山館」文物將不再續約,歸還板橋林本源家族。這批文物原屬林家第五代林柏壽(...
飄洋過海大變身:18世紀法國加裝金屬鑲飾的中國瓷器
16世紀初,葡萄牙人隨著新航路的發現來到中國,開啟了中國與歐洲的直接貿易,中國瓷器開始大量運往歐洲。部分瓷器在歐洲被二次...
新春數來寶:藝術史經典作一到十
過年要討個好兆頭,吉祥數字必不可少。人們利用數字的諧音去聯想具吉祥意涵的字詞,並且相信透過不斷地複誦傳揚,便能讓話中的祝...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過往媒體根據李梅樹以米開朗基羅興建聖彼得大教堂的信念,稱三峽祖師廟為「東方藝術殿堂」,但若放在台灣藝術史的脈絡底下,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