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3)年適逢十二生肖中的兔年,自古以來便有各種不同的兔子形象。比如兔子在許多古代文化中都與月亮有關,漢代墓葬出土的壁畫中,便有將月亮與兔子畫在一起的例子。此外,因為兔子多產,所以成為生育的象徵,且因野兔奔跑速度快而敏銳,所以也時常以兔子來譬喻速度,比如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赤兔馬」。近代以來,受到如英國畫家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所畫的彼得兔(The Tale of Peter Rabbit)等影響,更使兔子增添可愛的形象,備受歡迎。
相關閱讀│仙兔奇緣,天上人間說故事:翻開中國藝術史的兔神形象圖鑑
然而,在諸多兔子的圖像當中,有個圖像東西方皆有,其圖像巧思令人稱絕,但卻難以考據起源與內涵。這個特殊的圖像即是「三兔共耳」:三隻側面形象的兔子,共用三隻耳朵,耳朵排列成正三角形。在歐洲地區,「三兔共耳」不僅是裝飾紋樣的一種,更被看成是某種「圖像謎題」,比如早自16世紀的荷蘭版畫中即有如下內容:
The secret is not great when one knows it.
But it is something to one who does it.
Turn and turn again and we will also turn,
So that we give pleasure to each of you.
And when we have turned, count our ears,
It is there, without any disguise, you will find a marvel.雖聞秘密不甚奇,
究竟知之有其人。
轉而復轉吾亦轉,
付與喜樂於眾人。
一旦轉來數吾耳,
據實為三真怪罕。
也因為如此,「三兔共耳」除了圖案富有巧思,更憑添了一股神祕的氣息。但更令人感到困惑的,則是「三兔共耳」出現在遙遠的敦煌莫高窟當中。「三兔共耳」圖像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圖案,分布年代從隋代到唐末。據學者統計,目前為止可知有16窟內部繪製「三兔共耳」,皆是天井圖樣的一部份,後來又有學者發現有兩窟出現「三兔共耳」,但圖像不在天井。其中隋代洞窟有6座,比重最高。
以隋代第407窟的「三兔共耳」為例,三兔圖像畫在藻井正中央,外為仰蓮花瓣,四周圍繞八位飛天,並以雲紋、忍冬紋等填充其中,呈現躍動的視覺感。其他窟的藻井設計較為單純,但一樣是「三兔共耳」圖像位於藻井正中央。
由於敦煌莫高窟所見到的「三兔共耳」年代較中東或歐洲等地的圖像年代要來得早,因此早期研究者多認為這個圖像源起於中國。根據敦煌研究院研究員趙燕林整理學者觀點,認為兔子寓意太陰,應有水的意象,放在藻井上有「以水克火」的厭勝意義;兔子也有祥瑞的意涵,係作為吉祥寓意裝飾在洞窟當中;或是聯繫至古代的北斗崇拜,認為兔子象徵北斗。(註1)亦有學者提到佛教本生故事中有兔王本生,可能與「三兔共耳」有聯繫,或是代指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之意。
但「三兔共耳」的圖像在唐代之後便不再見於敦煌,甚至中國本土也沒有這樣的圖案。反而10世紀以後陸續出現在西藏、印度、伊朗,甚至歐洲等地。因此西方學者認為,「三兔共耳」可能是源自波斯薩珊王朝或古希臘文化,透過粟特人的交流擴散至敦煌一帶,而西方則是受到十字軍東征或蒙古西征的關係而傳播出去。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李靜杰於去(2022)年發表有關「三兔共耳」疑似是最早的圖像例證。他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Peshawar)探查犍陀羅(Gandhāra)佛教遺跡時,在當地的博物館手冊中發現出土於斯瓦特(Swat)地區的「三兔共耳」陶片。該陶片似是壓模製成,圓形瓦片中有「三兔共耳」,三隻兔子側面蹲坐,有小草般的紋樣裝飾,外面環繞一聯珠文。李靜杰認為,聯珠紋是波斯薩珊時期(226-651)的典型裝飾手法,或可以將其視為與薩珊文化有關的圖案內容。這極有可能是現存最早的「三兔共耳」圖案,或有可能是莫高窟「三兔共耳」圖案的源頭。
遺憾的是,即使有了更早的考古發現,我們仍然難以究知「三兔共耳」的確切意涵。雖然中國學者提出諸多看法,但多半只是附會之論,缺乏明確的聯繫。李靜杰甚或認為,這樣的圖像可能並沒有多大的象徵意義,只是「因為喜聞樂見而傳播四方」。(註2)但考量「三兔共耳」圖案,似乎集中出現在宗教相關的環境中,或許古時候的人使用此一圖案,確實有著某種未能以文字記載的特殊含義,仍待後世學者繼續深入挖掘,解開這「轉而復轉」的三耳謎團。
註1 趙燕林,〈莫高窟三兔藻井圖像來源考〉,《藝術探索》2017年3月。
註2 李靜杰、齊慶媛、李秋紅,〈三耳共兔圖像的新發現新思考〉,《美術大觀》第40期,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