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Sid Chen)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

重探歷史與當代調度:「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典禮側記與得獎作品短析
鄭慧華認為台新藝術獎幾乎是唯一不辭過程繁瑣的一個藝術獎項,由提名觀察人進行田調式地深入考察作為基準,至今累積了極為可觀的...
首屆Artists’ Market藝術家市集直擊:在野的藝術市場與創客精神
「Artists’ Market 藝術家市集」組織起了一個微型的圈外人藝術市場(outsider art market)...
藝術品牌新浪潮:bísút與台灣當代藝術環境的信心漣漪
畫廊的定義不斷地因為經營模式與環境發展而變動,疫情則加劇了改變。特別是近三年來,我們可以看見越來越多的新品牌成立,這些想...
支持一場藝博會意味著什麼?瑞銀陳允懋&賴才琪:台北當代不只是一個台灣的活動
瑞銀支持藝博會的方式與思維,與典型的冠名贊助很不一樣。台灣的藝術環境,較常見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分工贊助邏輯,像是瑞...
國際藝博的本地救火隊:現場人員在「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看見什麼?
從畫廊公共關係的經營、專業人才的媒合,到藝術新世代的經驗汲取,台北當代的現場人員可說是充滿著台灣藝術產業裡的「隱形菁英」...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如何推進NFT在台灣的視野與市場?
在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資訊爆炸,以及人人都可成為NFT創作者的環境中,受眾更需要的是積極形塑獨特選擇意識的中介者與平台。...
當生命給你無聊,把它mint成NFT:黃海欣「#stayathome」
此次黃海欣與SOYL合作於台北當代藝博會期間首次發表的NFT項目「#stayathome」,是透過以太坊最新的智能合約「...
藝術市場與液態愛情:台北當代與ART SG,是穩交或開放式關係?
藝術市場中的合作關係總令人與感情關係中的流動產生聯想。對於本地藝術從業者來說,或可趁著這個特別的契機,思考台北當代能如何...
繪畫的皮膜——黃冠鈞新作中的「中性」思想
整個展示從展覽規劃、空間展呈、作品命名,都帶著黃冠鈞創作中一種拒絕後設的「中性」精神,「中性」意在去除掉人對一切材質與觀...
當代藝術狂鴨症:年輕藝術家的困境與能動性
在當前當代藝術已成為了一個話語權力機制和資本市場相互賦權的意義體系,在官方機構、市場與學院三者中,唯獨學院的高教系統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