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如何推進NFT在台灣的視野與市場?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如何推進NFT在台灣的視野與市場?

“Taipei Dangdai 2022” How to Broaden the NFT Horizon and Market in Taiwan?

在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資訊爆炸,以及人人都可成為NFT創作者的環境中,受眾更需要的是積極形塑獨特選擇意識的中介者與平台。此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試圖在「Launch Stage 藝動區塊:2022 NFT Program」呈現NFT多面實踐的藝術價值。然而,儘管台北當代將這四個平台同樣視為參展畫廊,但實體藝博會打造的社交群聚與熱度,如何也傳到雲端裡的NFT平台,是在藝博會推廣區塊鏈市場的一大挑戰。

當NFT與幣圈的共依存關係,面對到金融市場的熊市來臨時,似乎有著唇亡齒寒的危機。不過藝術總能在大環境看壞市場的情況下產生變通,就像在近日UBS出版的市場報告裡,顯示藏家對於數位藝術的興趣顯然日益濃厚。其中特別有超過七成的受訪台灣藏家,計劃在2022年購入數位藝術品,「所佔比例在所有地區的高淨值藏家當中是最高的」。把炒作泡沫過濾之後,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本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台北當代」)試圖在「Launch Stage 藝動區塊:2022 NFT Program」(簡稱「藝動區塊」)呈現NFT多面實踐的藝術價值。

在台北當代NFT企劃總監Christopher Lee Adams的規畫中,他邀請國際上擁有最大收藏基礎與藝術家數量的指標性平台「ART BLOCK」、結合畫廊經營方法與跨領域協作實驗的台灣新興平台「SOYL所有」、以文件為基礎(file-based)藝術創作形式、並與國際策展人密切合作線上收藏策展的NFT平台「Feral File」,以及去年甫成立的NFT線上評論網站「OUTLAND」等四個NFT平台。這些平台大多以以太幣為交易虛擬貨幣,藉著推展這四種面向,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於國內NFT傳教士與KOL在社群媒體上散播著二手市場資訊、幣圈實況、新項目的誕生、泡沫與「拉地毯」等意圖使人深陷「FOMO」(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情境之外的NFT想像。

然而,儘管台北當代將這四個平台同樣視為參展畫廊,但實體藝博會打造的社交群聚與熱度,如何也傳到雲端裡的NFT平台,是在藝博會推廣區塊鏈市場的一大挑戰。此次台北當代除了在藝動區塊集結四大平台之外,在5月20日起為期三天,也邀請平台籌劃不同的工作坊與論壇,藉此為台北當代的受眾們開啟當代藝術視野中的新視窗。

本次《典藏ARTouch》也將重點介紹藝動區塊中的NFT平台,以及他們各自推出的項目。在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資訊爆炸,以及人人都可成為NFT創作者的環境中,受眾更需要的是積極形塑獨特選擇意識的中介者與平台。因此藝動區塊不僅是在提供的NFT於二手市場波動之外的藝術價值,更是在引導我們藉著藝博會的契機,了解到優質的中介者身上不同的價值願景。

本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試圖在「Launch Stage 藝動區塊:2022 NFT Program」呈現NFT多面實踐的藝術價值。(擷取自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網)

ART BLOCK|班.史奈爾(Ben Snell),《嘉德麗雅蘭

在《典藏ARTouch》首日於台北當代的直擊報導中,我們便關注並介紹班.史奈爾(Ben Snell)這位跨媒體藝術家在「ART BLOCK」推出的生成式NFT創作《嘉德麗雅蘭》(CATTLEYA)。他以蘭花為此次創作的主軸,並以生成式的圖像演算技術,借喻蘭花在人類歷史中作為觀賞植物、其因為與飛蛾或人類等生物的物種關係,持續演化出的多樣性。從昨日至今一共mint(鑄造)了300個token(令牌),該系列創作目前已售出25個、每顆售價1.5Ξ(以太幣)的令牌。

ART BLOCK在藝動區塊帶來班.史奈爾的生成式NFT創作《嘉德麗雅蘭》。(擷取自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網)

SOYL所有|黃海欣,《#stayathome

在藝術界已有國際知名度的年輕藝術家黃海欣,此次與「SOYL」合作推出的NFT項目《#stayathome》,是以藝術家在居家隔離期間的創作發想為核心,結合實驗以太坊最新的智能合約「ERC-721A」,打造一個自5月20日起連續31天、每天10點逐日解鎖的NFT作品。《#stayathome》可以1以太幣購得限量一百組、每一組31件動態圖片GIF檔與聲音編曲組合而成的創作。其「遊戲規則」也訂定為必須在31天之後才可拆賣的作品,相對抑制了立即性炒作的可能。

「SOYL」不僅是藝動區塊的台灣代表隊,此次也成了在藝博會現場引導民眾建立NFT藝術市場基礎知識的重要角色。團隊表示,因為藝術界對於黃海欣的創作與市場已有相當程度的信任與基礎,而藝術家對創作語彙整體性的自我要求,也讓5月20日首發當天至今已有許多人在實體與線上詢問,目前也來到了約百萬元台幣的優異成績。

黃海欣,《Stay at home 26》,NFT截圖,2022,。(黃海欣與SOYL提供)

FERAL FILE|Whistlegraph,《Ten Whistlegraphs

打造複合藝術創作、展覽與收藏未來空間的新媒體社群「FERAL FILE」,帶來了以抖音(TikTok)為主要創作平台的歐洲跨媒體藝術團體Whistlegraph的標誌性創作《Ten Whistlegraphs》。這個NFT項目呈現了Whistlegraph將繪畫與現場行為紀錄相互結合的創作形式。

「FERAL FILE」在藝動區塊選輯了十張《whistlegraph》,包含特地為這次展示製作的高解析度影像表演紀錄與圖形樂譜,以及同作品的精選TikTok影片,可透過客製化的互動播放介面讀取。每一件Whistlegraph的作品都以社交媒體的發文(包含藝術家組合Whistlegraph與粉絲等)、紙上作品和現場演出的形式留下了無數的媒體紀錄。許多觀眾也因此創作了自己的《whistlegraph》,或者以二重唱、混音,甚至是與數位居民一同合唱的方式,回應了藝術家的創作精神。

歐洲的跨媒體藝術團體Whistlegraph帶來的作品《Whistlegraph-Mommy Wow》。(擷取自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網)

OUTLAND|瑞秋・羅斯(Rachel Rose),《L’informe》

「OUTLAND」是一個能讓專業受眾進一步以批判性思考對話的平台,他們試圖藉此促進新興數位技術及其與當代藝術之間的聯繫。該平台於藝動區塊帶來曾獲得斐列茲藝術家獎(Frieze Artist Award)的女性錄像藝術家瑞秋・羅斯(Rachel Rose)作品《L’informe》。《L’informe》包含複雜的數位繪圖,邀請觀眾深入抽象世界,持續放大以發現產生深度和陰影的密集線條。這些線條是由較小且經常重複的手勢所構成,整體的組合成為宇宙本身。

本系列是羅斯患上產後抑鬱症時所創作。《L’informe》的系列繪圖展現了焦慮的情緒,與一種違背理性思考的精神停滯。以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的無形概念和打破分類的願望命名,羅斯的新作抗拒任何單一的闡釋或直白的訊息。這些作品主要於2021年繪製並於2022年初鑄造,記錄著藝術家親身經歷、面臨的心靈挑戰和渴望的數位探索。

OUTLAND帶來Rachel Rose作品《L’Informe I》。(藝術家與OUTLAND提供)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Launch Stage 藝動區塊2022 NFT Program

延伸閱讀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系列報導
V-Touch展覽|台北當代藝博會在台灣三年
典藏ARTouch「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OVR線上展廳

陳晞(Sid Chen)( 125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