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Sid Chen)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

如果翻譯不是為了溝通:「鴃談」中的回音,與現作製作的肢體語言
「Barbarecho鴃談」以策展人沈裕昌揉合希臘神話、中國古典文獻以及法國新生代哲學家巴諦斯特.莫席左等文本與概念,進...
【請問市長候選人2】專訪黃珊珊談藝文政策:打造專案辦公室,夢一場屬於台北的文藝復興
在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於今日文化政策記者會中提出「文化八策」之後,典藏ARTouch團隊進一步針對候選人提出「文藝復興專...
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作為創造議論的藝術場:看「人工、演化與永續未來」
藝術博覽會與市集之所以不同,是因藝博會本身可以作為提供觀者凝視當代文化藝術生態的一種技術。將這個環境分類展示,並呈現藝術...
別問我是誰:關於黃至正個展「返景」,形象的轉述與背離
在此次木木藝術舉辦的黃至正個展「返景」裡,主要展出了兩個系列。其一,是他自2018年起開展的、如同在金箔裡曖曖顯影的青春...
美術館自媒體之力:移動的廣波如何透過聲音「二創」嘉美館?
作為國內最早啟動podcast計畫的美術館,嘉美館自2020年開館以來,便持續以「藝術廣播計畫」Podcast作為機構自...
數位極繁主義的繪畫賽博格:看「YUE:中西伶個展」
如中西伶這般的視覺藝術創作,蘊含著這個時代特有的數位極繁主義,蘊藏在製圖工序中的,更像是多種生命集結起來的賽博格,層層組...
側記「競圖之後」:打開「封閉式競圖」的公共性,反思評審與發包機制之下的標案心理學
為了打開國內各個大競圖機制的公共性,並創造公民參與檢視制度的空間,繼8月21日由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所主辦的「預...
在繪畫與製圖之間的技術網絡:看「繪畫的後方—邱建仁、周代焌、温孟瑜、黃舜廷」
在當代,是什麼使一件作品成為一幅繪畫?它如今更需從其背後對應的技術思想、美學觀與對話對象等「後方的組成」,才得以判斷繪畫...
三十年後,廢墟如何再迷走?關於新北市美術館典藏線上展「廢墟再迷走」內的新藝術史關照
九〇年代的邊陲、實驗與自我放逐,如今成為新北市美術館典藏線上展「廢墟再迷走」觀看新北藝術史與未來性發展的視窗。如何重新觀...
I, KEA:反叛的紀念碑,與跨美學政治的耦合實踐—「KEA TSAI: STICKER UP!」
「KEA TSAI: STICKER UP!」將畫廊改造為一座弔念著文化反堵與販售後情境主義國際(post-situ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