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Sid Chen)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

【碳權交易藝術】臺灣如何作為世界的第一步?直擊「綠色使命辦公室」的藝術產業升級藍圖
「碳權交易藝術品」很可能是臺灣藝術產業第一次真正進行交易機制的研發。而且是全球首次。然而從研發到落地實踐的過程中,卻也有...
吳漢中與徐明瀚談2023臺灣文博會「野性博物館」如何打開空總,與大型文化策展的共作轉向
2023文博會總策展人的吳漢中,與文化策展主題館「野性博物館」策展人徐明瀚,兩人的策展有著不同面向。在文博會大量增加的當...
繪畫,與肉身裡的它物:談 Keunmin Lee 與 Meeson Pae 臺灣首展「Embodied Depths 」
在Keunmin Lee與Meeson Pae所選擇的繪畫成果中,都令我感受到他們藉著與「它物」相遇、進而讓觀者見證且共...
鬆動範式、擴張場域:2023 第六屆Pulima藝術獎決選幕後
今年四組得獎的女性藝術家作品,在看似日常的關照中,產生出新的張力——鬆動其他獎項視野所建構的當代藝術範疇。這些得獎作品不...
2023Pulima藝術獎得主專訪:她們如何尋找原民性的新敘事認同?
2023年第六屆Pulima藝術獎於8月12日落幕,這次獲獎的創作者皆為女性,所關注的議題分別涉及原住民酷兒、男女性別分...
老都開新局—南美館新館長林秋芳的三支箭:以國際活化在地、以在地活化藝術
林秋芳遞了幾本南美館歷年出版的刊物,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刊物紀載了過往藝文界對南美館「藝術活化在地」的想像。然而,從南美...
林安琪、余欣蘭、卓家安、曾于軒獲「2023Pulima藝術獎」四大獎項
第六屆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於今(12)日舉行,「雙年獎」由林安琪 Ciwas Tahos《找尋迭馬哈霍伊的路徑mg...
中國留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蓋塗東倫敦塗鴉牆引爭議:它意味著什麼?
昨晚中國留學生於東倫敦紅磚道以中國共產黨於2012年公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蓋塗多年來在當地積累的自由塗鴉,引發了許...
43年之後,朱沅芷如何「在台灣」?兼論「海外華人藝術家」論述框架,與重建臺灣藝術史之未竟
在觀看耿畫廊策劃的「旅途中:朱沅芷」後,我心中忍不住產生一個問題:像他這樣在各國移居創作的藝術家,至今所在多有。他們會是...
創造下個時代的新集結
新群體正在從舊網絡裡分裂、重組、集結。自疫情時代前夕至今,台灣各地誕生了至少超過三十個藝術「新群體」,他們大多在生存、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