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貽安(Yian Chu)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再會現代:佳士得2021秋季晚間拍賣刷新13項拍賣紀錄
12月1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順利舉槌,作品成交率高達96%。而總落槌價12.4億港幣,含佣14.95億的...
影像的勾縴與匯流 劉時棟的「影像燴」
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幀喜愛、有感的圖像,於是用剪刀將其剪下留存。這樣的留存除了多半是單一件,當累積到一段時...
【下一站,首爾】佩斯畫廊:亞太區合夥人暨總裁冷林眼中的亞洲城市特質
對於首爾近年成為國際展會與畫廊布局點的變化,冷林認為,這樣的趨勢來自首爾奇特的個性:首爾可說是相對封閉又極其開放的亞洲城...
【下一站,首爾】薩德斯.侯巴克畫廊: 畫廊負責人薩德斯.侯巴克談深厚的藝術根基與經濟優勢
畫廊負責人薩德斯.侯巴克(Thaddaeus Ropac)表示選擇首爾自然是一個綜合考量,首爾很大的特色是擁有牢固的藝術...
五倍券可以買什麼?一張門票帶你看見台灣畫廊的多元面貌與實力
所幸隨著疫情趨緩,振興五倍券帶動的消費熱度也漸次展現,在今年邁入第28屆的「ART TAIPEI台北藝術博覽會」(簡稱「...
與瑪麗.摩爾對談亨利.摩爾──由家族記憶出發的亨利.摩爾掛毯展
無論是否熟悉藝術史,我們都不難認識到作為雕塑家的亨利.摩爾,或是那描繪二戰期間人們避難倫敦地鐵,懾人心魄的素描繪畫。若稍...
【以雕塑之名】雕塑的可能性──對談台灣雕塑
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未能形成一個明確的雕塑藝術市場?而當材料與創作方式不斷變化,我們不難看到將所有複合媒材、裝置等立體創...
【專題】以雕塑之名:台灣雕塑藝術的現況與未來
若觀察台灣美術館展覽、藝術評論,「雕塑」一詞,彷彿成為了一個古老、衰頹、避免被使用的字詞。這樣的現象不禁引發我的好奇,因...
鎂光燈之外的具體派
提及具體派,我們總是不難將重心聚焦在吉原治良帶領時期下的成員表現,在不同的主題與成員名單交錯下,看他們如何回應其「不模仿...
隨心.自然:陳冠華的藝術收藏路
家族內並未有藝術收藏的淵源,Ferdie笑說走向「歹路」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喜歡。學生時代原就喜好設計性的家具、文具、建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