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和你的夢想藍圖,一起從培力計畫走進專業藝術領域: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開跑

和你的夢想藍圖,一起從培力計畫走進專業藝術領域: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開跑

AN EMPOWERMENT PROJECT OF THE PROFESSIONAL ART WORLD: O-Bank Education Foundation Launches Call for Entries for “Stars of Tiding 2.0”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自2009年啟動的「堤頂之星」徵件計畫,在2021年末進階為「堤頂之星2.0」,2023年「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邀請陳貺怡教授擔任年度策展人。陳貺怡以「記憶與認同」為徵件主題,並以「誰的記憶?誰的認同?」作為年度邀請展的核心議題。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自2009年啟動的「堤頂之星」徵件計畫,在2021年末進階為「堤頂之星2.0」,其中最大的改變便是過往聚焦於個體藝術家已完成之平面或立體藝術作品,轉向至以團隊為主要訴求對象,鼓勵協作與跨界的計畫性創作與展覽計畫。2022年第一屆「堤頂之星2.0」年度策展與徵件主題由黃建宏為之設題為「智能城市」,入選的三個計畫「陌生美」、「世界之外的地方.obj」與「觀測失效」也陸續開展。於八月底正式公告,即將展開的2023年「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則邀請到同為協助「堤頂之星2.0」轉型的核心成員陳貺怡教授擔任年度策展人。陳貺怡以「記憶與認同」為徵件主題,並以「誰的記憶?誰的認同?」作為年度邀請展的核心議題。

2023「堤頂之星 2.0」視覺藝術類年度主題「記憶與認同」。(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提供)

奠基於轉型後第一屆的經驗與希冀進行更深度的產學串連,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巧慧表示,2023年的「堤頂之星2.0」將首次延伸邀請展的展場空間至校園,並將於10月28日於年底徵件截止前舉辦「策展人培力工作坊」。此一為潛在申請團隊量身打造的工作坊希冀藉由年度策展人的概念分享與指引,以及邀請知名策展人對策展方法與經驗的傳承,讓年輕創作者與策展人能更進一步學習與成長。黃巧慧認為「堤頂之星2.0」並非僅為一個提供年輕創作者獎金的徵件補助,更希望成為協作、共創、激盪想法的土壤,將策展人、團隊、基金會、學校、社會串聯起來,結合產學資源並透過有機的合作方式,提供藝術相關領域的在校師生更豐富的創作資源,以及更多與社會連結的機會。

從胡塞爾的「記憶意識」出發

對於為何選擇「記憶與認同」作為年度主題,策展人陳貺怡表示,如此的選題並非無中生有或純然來自個人近期研究的選擇,而是在帶領與指導學生進行不同研究計畫的觀察中,發現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確實投射了對「記憶」與「認同」的興趣,且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因而以此作為年度策展主題。在主題展藝術家的選擇上,也廣泛地涵納了背景或許來自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法國、泰國,有男性與女性,文化傳承為原住民、基督徒、華裔……,以攝影、錄像、油畫、水墨、裝置等形式作為媒介,從不同角度處理、研究各式屬於記憶的圖像。

從胡塞爾(Edmund Husserl)的「記憶意識」(conscience-mémoire)與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材料與記憶出發,陳貺怡解釋,在胡塞爾的看法裡,認同是被記憶建立的。簡單地說,家庭認同的來源之一,可能便是從小我們建立起的家庭照片,舉凡出生、生日、第一次出遊、第一次上學……,從照片或書信等與記憶密切相關的物件(文獻),啟動我們的家庭記憶意識,形塑家庭認同。而柏格森的看法則在於,我們的知覺一直受記憶影響,隨著不斷地添加與去除,知覺逐漸會變成一種比記憶更強烈,內在的主觀視覺。陳貺怡表示,當創作者面對材料時,對材料的詮釋與看法都會受制於「記憶」與「意識」,而我們所謂「理性」的活動也受此影響。因此,當我們在進行藝術研究、書寫或展覽策劃時,都多少帶著一個所謂內在的視覺,所以某些物件、作品、概念可能更吸引我們。

2022「堤頂之星 2.0」入選展「陌生美」開幕頒獎。(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提供)

青年世代的認同危機與解答

觀察當代藝術創作,可以發現相當多作品皆碰觸到「記憶」,而「記憶」又與「認同」緊密相連,我們幾乎可以說沒有一個問題不會碰觸到所謂的認同。回應高更(Paul Gauguin)著名的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將往何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想知道我們到底是誰。這人人會提出的問題在台灣又尤其顯得重要,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的歷史相對破碎。陳貺怡表示,其實觀察年輕人作品流露的氣息或聽他們自發性的表述,可以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多少都有一些認同的危機。年輕人為何頻繁更新Instgram(IG)的圖像或Facebook的貼文?這其實是當代建立記憶的一種方法與途徑。然而當我們不斷翻閱IG裡的圖像與照片,記憶的狀態以及對記憶的意識就會不斷擾動,而這與過往的狀態相當不同。再加上今日的年輕人比長一代更加、也被允許關心政治,而政治很大一部分即圍繞在台灣人的身分認同問題;對原住民文化、女性主義的討論,男性與女性之外其它可能性的性別認同,都是年輕一代感興趣也在處理的題目。因此,陳貺怡認為這樣的題目設定,一方面反映青年世代的創作,這是一個深受吸引,也迫切期待解答或建立的議題;另一方面,也具有相當的包容性,可以盡可能涵納他們多方的嘗試與表達。

2023「堤頂之星 2.0」年度策展人陳貺怡。(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提供)

從入圍前開始:策展人培力計畫

在陳貺怡的建議下,過往單向的策展概念影片傳達在今年轉化為為期一日的策展人培力計畫。希望在雙向的溝通與討論中,除了更清晰地傳達主題概念,也能藉由資深策展人意見的回饋、策展方法的分享,令年輕創作者與策展人可以有所學習、成長與精進投件的計畫。因此,陳貺怡很建議有意投件的團隊能預先參加策展人培力計畫,若能帶著計畫初稿更好。陳貺怡認為「堤頂之星」原就意在鼓勵在學學生或剛畢業、起步的創作者,它的教育目的與意義其實遠大於金額資助。既然如此,何不將投件者直接帶入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除了計畫本身可能可以收取到更完整、可行、切題的計畫,即便未能入選,參與者也能從講師的建議與申請過程的調整中有所學習。

朱貽安(Yian Chu)( 131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