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in

353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葛飾北齋筆下的富士山風景: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畫哪裡?
對日本人而言,最高峰富士山既是神聖的象徵,也是美的化身。《富嶽三十六景》畫中,富士山總靜靜佇立於背景,無聲地陪伴著人們的...
在圖像中安排一場不可抵達的告別——「去花蓮 找 莊德樹」個展
14歲時,母親曾以一張機票將他差遣至花蓮,與在那裡出差的父親短暫相見。他至今仍記得,那是他第一次喝醉的夜晚,也是為數不多...
臺灣美術史中的神明形象
日本殖民時期,日本接受西方藝術的觀點所進行的藝術變革,亦逐漸影響臺灣。受到在東京大學任教的美籍人士費諾羅莎影響,日本政府...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10週年,你是誰?又做了什麼?
一般提到「策展人」,會直觀地認為這是一份出現在博物館、美術館的工作,但邱瑗表示,現在臺灣越來越多表演藝術場館採用藝術總監...
一場透過幾何、哲學與雕塑的未來提問 李再鈐「穿越世代的創作」
藝術家李再鈐今年(2025)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再次以獨特的幾何語彙,探索雕塑、數理與東西方哲...
從納粹掠奪到6.3億拍賣:電影《逆轉拍賣師》揭開席勒名作《秋日陽光》的重生之路
2006年,在法國東部鄉鎮米盧斯(Mulhouse)的化學工廠夜班作業員偶然發現家中閣樓的畫作竟是埃貢.席勒(Egon ...
追尋窮形盡相的行旅:李安榮、何堯智、黃宗偉談「李奇茂百年展」
走過動盪不安的年代,畫壇巨擘李奇茂始終維持豁達樂天的性格,豐沛且生機勃勃的創作量能至其晚年皆未枯竭。後期筆調更為凝鍊集中...
臺灣建築從「無」中長出智慧── 專訪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策展人薛丞倫
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在地緣政治上長期處於變動與不穩定之中。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主題「[無]信仰:...
【高森信男專欄】收藏家的藝術冷戰:路德維希夫妻的收藏帝國(上)再造德國
路德維希夫妻的收藏及文化政治視角,不僅企圖為戰後的德國重塑其當代藝術品味外,其在戰後藝術史中更具備另一十分特別的地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