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奧賽博物館館長 Sylvain Amic 驟逝,法國藝術界震驚

奧賽博物館館長 Sylvain Amic 驟逝,法國藝術界震驚

Sudden Passing of Musée d'Orsay Director Sylvain Amic Sends Shockwaves Through France's Art Community

巴黎奧賽博物館與橘園美術館的館長Sylvain Amic,於2025年8月31日在法國南部加爾省一處村莊度假時因疑似心臟因素驟逝,享年58歲。消息由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於9月1日宣布,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亦在社群平台發文悼念,稱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接觸到從馬奈到蘇拉熱的藝術瑰寶,並理解我們文化的普世解放力量」;達蒂則形容他是「開放而溫暖,始終相信文化應向所有人與所有地方開放」。

巴黎奧賽博物館與橘園美術館的館長Sylvain Amic,於2025年8月31日在法國南部加爾省一處村莊度假時因疑似心臟因素驟逝,享年58歲。消息由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於9月1日宣布,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亦在社群平台發文悼念,稱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接觸到從馬奈到蘇拉熱的藝術瑰寶,並理解我們文化的普世解放力量」;達蒂則形容他是「開放而溫暖,始終相信文化應向所有人與所有地方開放」。

奧賽博物館館長Sylvain Amic。(Public Domain)

Sylvain Amic生於1967年4月26日的塞內加爾達喀爾,早年從事教育工作,曾在甘比亞班珠爾的法國學校任教與任校長。1997年,他自國立文化遺產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u patrimoine)畢業後轉入博物館體系,先在蒙彼利埃法布爾美術館負責19至20世紀藝術收藏。2008年,他在巴黎大皇宮策劃表現主義畫家艾米爾・諾爾德的回顧展;2012年再度推出《波希米亞》,探討流浪與藝術生活的文化圖像。2011年起,他出任魯昂市立博物館館長,並在 2016 年整合成「魯昂都會博物館聯盟(RMM)」,統籌十一座館舍,推動印象派與地方歷史主題的展覽。2022年,他加入文化部長Rima Abdul-Malak團隊,擔任博物館與工藝、設計、時尚等領域的顧問,參與推動殖民時期人類遺骸與文物返還的立法。

2024年4月,Amic 接任奧賽與橘園美術館主席,接棒轉任凡爾賽宮的 Christophe Léribault,終於實現他長年以來的夢想。上任後,他將「向年輕世代與遠離博物館的大眾打開大門」列為優先目標,配合入口大廳與廣場的整修,籌備常設展的大幅「重新懸掛」(re-hang),並強化借展與作品流動。他同時延續並推廣兒少向的「Les Petits M’O」計畫,透過音樂、故事、電影與工作坊,讓 6 至 12 歲的兒童以自然的方式進入藝術世界。

橘園美術館外觀。(Public Domain)

在他的任期內,奧賽與橘園的觀眾人次仍保持在相當高的水準。2024年合計 4,949,835 人次,雖較2023年的歷史新高5,111,037人次略減約3%,但依舊展現疫情後強勁的吸引力與恢復力,其中奧賽館本身接待超過375萬人次,穩居世界頂尖藝術博物館之列。這樣的成績,顯示他在維持館舍知名度的同時,也努力拓展新的觀眾群。

同儕與同事皆對他的領導印象深刻。他不同於傳統巴黎文化菁英的典型路徑,而是長年在地方體系耕耘,憑藉魯昂的經驗再輔以中央文化政策的歷練,形成務實又具有遠見的特質。上任後,他不僅著眼於館舍的硬體改善,也強調博物館作為「共和博物館」的角色,主張應與公民社會共同運作,讓藝術真正屬於全民。

然而,他的改革藍圖尚未完成便戛然而止。常設展整體更新計畫、進一步的觀眾拓展與社區合作,都因他的驟逝蒙上陰影。文化部長達蒂形容他是「國家文化最忠實的僕人」,而同僚則以「溫暖、投入、具遠見」來懷念他。 2025年8月31日,Sylvain Amic 驟然離世,結束了他畢生致力於推廣藝術與文化的一段旅程。他的一生,從教師到策展人,再到法國最重要美術館的館長,始終環繞著「讓藝術為所有人所共享」的信念。雖然他的離世留下許多遺憾,但他對於文化民主化與藝術普及的堅持,將持續在奧賽與橘園美術館的實踐中迴響。

ARTouch編輯部( 183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