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蕭文杰專欄】臺灣客家文化政策的錯亂與文化資產的消亡危機

【蕭文杰專欄】臺灣客家文化政策的錯亂與文化資產的消亡危機

【Column by Hsiao Wen-Chieh】Disarray with Taiwan’s Hakka Cultural Policy and Cultural Heritage’s Extinction Crisis

臺灣的客家人並非少數,但是長期以來國家不注重本土教育與在地文化,不當的都市開發與重劃政策,使客家文化出現危機。

臺灣的客家人並非少數,但是長期以來國家不注重本土教育與在地文化,不當的都市開發與重劃政策,使客家文化出現危機。本文將盤點臺灣客家地區的重大文資慘案,數年前苗栗是重災區,不過其它縣市也出現了類似狀況。

苗栗重災區,大量客家文資消失

苗栗在傅學鵬擔任縣長時期,即發生摧毀客家文化資產的憾事。具有閩客融合特色的公館五穀宮在地方政府的不作為之下拆除,震驚文化界。依據監察院彈劾傅學鵬的公文指出:「古蹟指定態度消極,欠缺行政的一貫性與連續性。」

傅學鵬之後,繼任苗栗縣長的劉政鴻破壞文化也不遑多讓。縣府對後龍鎮「八卦窯」、「包仔窯」等古窯文化,無視當時的文建會(今文化部)與學者呼籲,拆除興建停車場,此案亦遭到監察院糾正。然而,客家文化的文資並沒有因為監察院的彈劾、糾正就獲得改善。2018年,苗栗又發生後龍陳愷悌古厝、陳氏家祠暫定古蹟被拆案。

後龍陳愷悌古厝拆除前後對照。(董米亞提供)
苗栗後龍陳氏宗祠拆除情況。(董米亞提供)

2021年,客家聚落的新竹芎林劉家百年穿瓦牆面出現危機,文化局明知老屋有難,卻表示無人提報古蹟,袖手旁觀,任其拆除,這無異於監察院所描述面對五穀宮拆除時的消極態度。

這些文化資產遭到縣府殲滅式的拆除,造成客家文化的破壞與斷層。保留客家文化資產實刻不容緩。臺灣客家文化資產,有其獨特之處,有助於國民了解臺灣客家與其它地區客家的差別。早年客家人唐山過台灣,面臨了與原鄉截然不同的地理與人文環境,他們因地制宜,發展出在地的「臺灣客家建築」。

「臺灣客家建築」樣貌多元,以民居為例,其建築特色有卵石牆腳、卵石鋪埕、穿瓦、化胎、龍神、五星石等,並使用粵東、閩西與贛南幾乎不存在紅磚建築,有些甚至受到日本統治時期的影響,在空間與外觀上都與原鄉有所差異。

銅鑼客家建築以卵石鋪埕。(攝影/蕭文杰)

文化政策錯亂,山寨土樓林立

臺灣客家有形文化資產難以保留,經常被有心人士誤導為地方財源困難,所有權人反對,但是實際上客家文化的不保,實導因於文化政策錯亂。以飽受批評的苗栗前縣長劉政鴻為例,他慣以「外來」替代「在地」的文化政策讓,縣府拆古窯蓋停車場的同時,卻又花2,000萬公帑,大手筆舉辦卡列拉斯演唱會,門票只送不賣。接著又大張旗鼓舉辦「國際音樂節」活動,招標價逾6,000萬元,三天執行完畢,各種煙火式活動的年度金額就耗費近億。

另外不當興建硬體建築,不只是浪費,對客家的文化地景更是傷害。劉政鴻花了9,000萬在苗栗馬家庄興建「馬奮館」,並耗費1億7,000萬開闢聯外道路,是活生生的慘劇。更為人詬病的是,他在苗栗後龍高鐵特定區耗資逾1億6,000萬元,打造旅客服務中心,居然用鋼筋混凝土仿造中國福建的圓形土樓,引來詬病。這種荒謬的行為也被當時的民進黨立委吳宜臻,及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教授陳板痛批,劉政鴻是拿虛構的空殼欺騙台灣人民。

苗栗以鋼筋混凝土興建的仿土樓建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臺灣為何不宜用鋼筋混凝土仿造福建土樓?歷史上福建土樓的興建是因為防禦上的需求,這類建築並非客家人所獨有,而臺灣的客家人並沒有這樣的文化經驗。黃蘭翔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台灣客家人來自粵東,沒有興建閩西的圓形土樓反而是較為自然的現象。」

福建土樓就地取材,夯土結構,它給當代的文化省思是環保永續、降低碳足跡,這並非鋼筋混凝土山寨版土樓能做得到的,仿建的過程其實只是虛有其表,沒繼承文化精神,對真正的客家文化意涵是另一種傷害。

就文化觀光面向來看,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何傳坤提到:「文物的根在那裡,它才有存在的價值。苗栗縣政府複製一個土樓到苗栗,到底要吸引台灣還是中國觀光客?中國觀光客何必來台灣看山寨土樓?」他強調,台灣許多歷史建物岌岌可危,「不去搶救台灣客家文化遺產,難道是對自己的遺產沒信心?」

盲從模仿他人,失去文化根源

這種對自己文化沒信心,拆自己歷史,仿他人建築,卻沾沾自喜地誤以為是文化創意產業,正是台灣文化政策錯亂的現象。可悲的是,臺灣仿土樓的建築不僅出現在苗栗,過去國民黨主政下的縣市也頻頻出現,例如新北市政府客家文化園、新竹文化局、還有新竹的百貨公司也都是仿土樓造型。

而過去抨擊劉政鴻的民進黨,當取得了政權後,部分執政的縣市,也採取便宜行事「複製貼上」的手法,以土樓宣稱代表客家意象。例如桃園市長鄭文燦花5億興建的「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其中得獎作品「暮光Twilight」,也宣稱以客家土樓為設計靈感。這種缺乏臺灣在地客家元素的設計內涵,難道不是捨本逐末嗎?

楊梅京兆堂穿瓦,已經拆除。(攝影/蕭文杰)
楊梅京兆堂正廳下有五星石,是少見的特色,不過已拆除。(攝影/蕭文杰)

桃園市政府寧可花5億蓋一個缺乏內涵的公園,但是對於位於乙未戰爭崩坡古戰場附近的清代建築京兆堂,卻不願意多費心力談保留,這座建築還曾經是日本統治時期的「國語講習所」。試問鄭市長是否還記得蔡英文總統的客家政見,前瞻基礎建設所提及「以桃竹苗中之臺三線及周邊地區為示範軸帶,結合跨部會及地方資源,恢復田園山林景觀,保存傳統建築,營造綠色地景,串聯低碳文化生態旅遊路徑,並推動聚落再生,活化閒置空間,策動青年、藝文工作者及新創事業者進駐運用。」

蕭文杰( 7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