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當前與未來,策展人的角色

當前與未來,策展人的角色

《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認識、管理與展示物件》

針對館藏物件進行管理、保存修護與研究是今日策展實務中相當重要的工作面向。策展人還需要相當務實、靈活、善於交際並具備各式各樣的公眾交流與學習技能;善於與同事、供應商和利害關係人士溝通;專案管理與組織;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與商業活動;以及科技的使用與數位產品管理等。有許多策展人不僅積極倡導並鼓吹他們的工作在促進公眾參與和學習方面的價值,同時也不吝表達他們對這項工作的承諾。

今天的博物館

在1970 與80 年代之間,博物館學發生了一場關鍵性的運動;學界和博物館從業人員開始反思博物館的功能以及這些機構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這一場被稱為新博物館學(New Museology)的運動,質疑博物館在決定社會與文化價值及意義上所佔據的地位及權威。新博物館學主張博物館需要改變,因為它們只為社會中少數特定分子的利益提供服務,而並未有效地使用公共資金或謀求整體社會之福祉。新博物館學認為,博物館應該放寬眼界,不再只是埋首於館藏維護與策展的功能性角色,而是需要在社會中承擔並發揮更多的社會性與政治性功能;變得更加以人為本;為更多元化的公眾提供服務與代言;並且採用全新形式與觀眾交流及互動,透過對話創造並交換知識。

1971 年,鄧肯.卡麥隆(Duncan Cameron)主張博物館應該同時作為「神殿」(temple)也是「論壇」(Forum):既是為官式文化(official culture)服務的機構與權威性場域,同時也是促進討論與對話的大眾空間。在數年後,肯尼斯.哈德森(Kenneth Hudson)建議博物館需要質疑其工作的性質,並且不應止步於作為單純提供知性探索的場所,而是要朝向提供帶有情感與感官感知的體驗方向發展。1983 年,史蒂芬.威爾也提出主張,認為博物館需要在以物件為本或以人為本,以研究為導向或以提供公共教育為主等不同的機構角色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這些想法的提出,加諸以過去 50 年間重大政治和經濟壓力,博物館已經不再盲目地埋首於物件的研究與展示,而是轉將參訪者體驗和互動也納入考量,並提供更多以參訪者為導向的服務。雖然博物館一開始創建時的某些重要原則與核心活動,如研究、探索及公眾教育等仍然存在,但這些組織毫無疑問地已經進化。博物館在淡化菁英小眾組織的形象上取得了某些進展,同時也有許多博物館開始轉向:

  • 提供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的體驗。
  • 為更廣泛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更多近用的機會。
  • 在博物館的展示、內容與活動中呈現更多元的歷史、
    文化與生活方式。
  • 鼓勵公眾更多地參與並投入博物館的內容與服務。
  • 從事有助於應對社會問題的活動。

雖然我們所理解的博物館功能在現代社會發生了變化,但新博物館學運動的完整理念其實並未完全落實在所有的博物館與館內所有的部門之中。許多作者認為這項運動的主張只獲得不同國家、組織與博物館人員零星的採用,並呼籲各方應更加努力落實更多工作,以打造開放而兼容的組織,積極地為全體社會提供服務。

博物館工作團隊

上述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博物館人力的性質以及許多博物館人員的功能。由於在歷史上,策展人曾作為富有收藏家或學術團體所擁有之藏品的專業學術看管者,博物館策展人傳統上被視為館藏的專業看守人,僅容許少數獲選的訪客近用這些物件。也因此,博物館的工作團隊大多由學術研究界出身的策展人所組成,負責執行博物館的核心功能。一直到20 世紀中葉,學術研究仍是許多策展人最主要的活動與工作內容,營運、行政管理與公眾教育工作則是次要職責。

自1970 年代之後,隨著博物館開始認識到其公眾角色的重要性並且開始思考自身能夠如何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博物館作為一種專業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博物館的數量在20世紀中葉之後逐日增多,走進博物館參觀的訪客數目也與日俱增。我們很難確切評估全世界或在任何一個國家中從事博物館相關工作的人員總數。的會員從1974年的1,000人成長至2006年的18萬人。博物館從業人員數目的增長也造成博物館員工的「專業化」(professionalisation)以及更專門化的複雜分工。1965 年,國際博物館協會認定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的博物館專業領域,其中包括「博物館策展人、科學研究人員、藝術品修復人員、保存修護技術人員、合格人員……從教學領域招聘的人員」以及協助「視聽技術、﹝展覽﹞裝置與呈現、照明、氣溫調節、安全、圖書技術與文件紀錄」所需要的相關技術人員。

此外,諸如蒐藏、館藏管理與登錄工作、保存維護、研究以及展示與展品詮釋的打造等傳統的策展人職責也更嚴格地進行分工:在某些博物館,這些工作被分別指派給具備專業職能、特定工作職責與職稱的專門人員負責。「策展」仍被認為是一種需要具備高度技能與特定學科專業的職業,今天,世界各地有許多大學與研究所提供相關的培訓學程,特別是針對策展專業,從藝術行政到與各種主題領域及物件相關的策展實務,這些學程提供了相當多元的選擇。

博物館策展人的位置

博物館工作性質的轉變以及越來越側重觀眾參與和使用者體驗的發展方向,無可避免的影響到學者-策展人這個傳統的角色。普遍來說,在過去50年間,博物館策展人人數的成長速率並未和其他博物館人員同步。策展人員在博物館中所佔據的比例根據博物館本身特殊的性質而會有所差異:取決於組織的宗旨與目標,一間博物館可能會更看重研究的重要性,而需要聘請更多具備特定學科專業的策展人。但在別的博物館可能這點就相對不那麼重要。

策展人在進行學術研究以及與歷史文物、過往生活及文化相關的溝通理解上,仍扮演了相當重要且關鍵的角色。有時,他們作為文化與遺產守護者的角色,會因為更引人注目的博物館展覽與專案活動而受到忽略。但若沒有策展人從事與物件的蒐藏、保存維護、管理及研究相關的這些其他工作,這些耀眼的成果也不可能存在。策展人必須想辦法在物件的安全、保存維護與文件紀錄等需求(最有效的方式會是將物件保存在黑暗的庫房中並且不對公眾開放)以及透過學習、展示與物件持拿提供公眾在教育和娛樂的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未來的策展人

針對館藏物件進行管理、保存修護與研究是今日策展實務中相當重要的工作面向。策展人還需要相當務實、靈活、善於交際並具備各式各樣的公眾交流與學習技能;善於與同事、供應商和利害關係人士溝通;專案管理與組織;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與商業活動;以及科技的使用與數位產品管理等。有許多策展人不僅積極倡導並鼓吹他們的工作在促進公眾參與和學習方面的價值,同時也不吝表達他們對這項工作的承諾。

博物館在過去50年發生了改變:如今強調以使用者為導向,著重參與、發現、體驗式與探究式學習,同時也重視關聯性(relevancy)與可近用性(accessibility)。如今,大多數的博物館都鼓勵公眾的參與以及與公眾間的對話,策展人不再被視為唯一的專家權威,他們現在的職責是尋找各種方式呈現多元觀點,並在他們策畫執行的展示與活動中開放空間容許個人意義的表達。博物館策展人有可能是一位歷史學家,但他基本上仍必須能敏銳覺察當代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問題,以讓博物館的館藏和工作能與更廣泛的人性及現代觀眾的生活與關懷相呼應。

具備「使用電腦工作的能力」是作為博物館策展人的基本職務技能。的確,這項技能在現代社會已經相當普遍,徵才時的職務描述甚至不需要再特別提及這項能力。然而,未來的博物館策展人所需要具備數位科技與虛擬平台方面的知識與專業技能,遠遠超出僅僅只會「使用電腦工作的能力」。事實上,博物館的活動與展品詮釋並不只發生在實際的館內空間,而是擴及至虛擬空間與公眾領域之中,這為博物館的內容與觀眾參與創造了全新而豐富的機會。博物館策展人將需要接收並回應來自科技發展、未來潮流與虛擬展示及交流方式的挑戰,並據此調整博物館的活動產出。

如今,有很多對於策展職務的工作描述也會特別註明應徵者需要採取「創新、充滿創造力與活力」的方式(通常是使用「最新科技與數位媒體」)以「開發新的觀眾參與」並讓博物館更引人入勝。博物館彼此之間不僅是競爭對手,更必須迎戰來自廣泛休閒娛樂產業中的其他組織的挑戰,這意味著策展人必須協助提供能夠創造出娛樂性體驗並吸引更多不同群眾的展示與活動。這可能是個激勵博物館的機會:策展人能夠順應現代博物館在擴展公眾參與、鼓勵更多互動以及提升訪客人數上的目標,並提供充分的支援。這種持續不懈地尋找各種具有創意與啟發性的方式以用於展示資訊並擴展公眾參與的努力,也可能造成挑戰,有時甚至會使策展人在其他領域的職責,如學科專門知識的研究與發展相形失色。


本文節錄書籍

《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認識、管理與展示物件》

如何在博物館創造一場完美的展覽?
作品該如何蒐藏、如何保存、如何管理、如何維護?
建構博物館學與策展技能的必備工具書!

妮可拉.皮克寧(Nicola Pickering)( 1篇 )

藝術與建築史學家,現任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博物館研究的教學研究員,曾是倫敦交通博物館(London Transport Museum)高級策展人、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和國家信託基金會(National Trust)的策展人。透過在各種組織的工作,積累了專業策展工作的經驗,並對歷史、藝術、建築以及歷史物品研究充滿熱忱。

相關著作:《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認識、管理與展示物件》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