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近年被賦予促進個人身心健康、促使社群持續發展的使命,這一概念在2023年的博物館界盛事518國際博物館日被具體化,該年主題為「博物館、永續性與健康福祉」(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鼓勵博物館以各種方式實踐永續、回應各個關係人對健康福祉的追求。
作為一個博物館從業人員,健康福祉以不同的方式實踐在不同的面向:為創齡夥伴規劃療癒工作坊、為家庭觀眾辦理的創意活動、提供給全齡觀眾自行探索的自導資源等。關於這個議題,這次訪談Culture Health & Wellbeing Alliance執行董事Victoria和Kazzum Arts藝術總監Alex,兩位尤其關心同樣生而為人「從業人員」,是否也曾療癒自己、關注自己的幸福感,給了筆者很多新的觀點。
第一位是目前任職於Culture Health & Wellbeing Alliance的執行董事Victoria。本業音樂家的她曾為NHS工作15年,長期於醫療院所內實踐健康溝通(Health Communication),讓她更能感同身受從業人員遇到的挑戰,例如:有些非做不可的事,面臨資源縮減該怎麼辦?非醫療從業人員,怎麼規劃健康福祉的相關計畫?
Victoria表示,「社群頻繁交流」是重要的關鍵,從地方到國家、從個人到組織、從體制內到體制外,關注此議題的6000多名會員會定時交流,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情報,Culture Health & Wellbeing Alliance持續以此研擬策略及執行方針,提供有經驗的夥伴隨時回頭檢視、新手也能以此作為參考。
Victoria特別與我分享Culture Health & Wellbeing Alliance最近推出的Quality Framework,這是和200多名創意實踐者、參與者、研究者、倡議者討論的成果,可以讓不同領域的夥伴在規劃健康福祉計畫時有基礎的架構,主要準則有8項:以人為中心(Person centered)、正義公平(Equitable)、安全(Safe)、創意(Creative)、協作(Collaboration)、踏實(Realistic)、反思(Reflective)、永續(Sustainable)。
第二位是Victoria介紹的夥伴:以藝術提升社群健康福祉的Kazzum Arts藝術總監Alex。Kazzum Arts主要服務對象是合作單位(醫院、學校)轉介的兒童,由於服務對象大多過去擁有創傷經驗,Alex強調帶領時要掌握誠實(honest)、讓孩子可以預測(predictable)、以非語言(如創作)讓孩子有參與意願。
Alex是藝術家,也是推廣創傷知情(trauma informed )的實踐者。面對經歷創傷的孩子,Alex總是不吝惜展現對他/她的理解,並以有趣的方式和他/她互動;當孩子情緒來的時候,接住孩子的情緒,而非接受孩子的行動。
對Alex來說,是否知道孩子創傷的全貌或細節並不重要,而是要讓孩子知道有人在乎。
而面對許多實踐者的二手創傷(secondary trauma),Alex特別強調實踐者需要好好地劃清界線、練習照顧自己的方法,先關照自己才能有更多能量照顧別人。
參考資料:
遊走於博物館與美術館、體制內與體制外,熱愛和小朋友蹲在一起學東學西、笑東笑西,被小朋友們加冕為惇惇隊長,成群結隊的目標是要消滅各種無聊、讓世界變得好玩。
期待自己一直保有小朋友直率的個性,對平凡與不平凡都能坦率又熱情,正在努力開創自己的斜槓人生:巧不巧studio、M&M、龍山好王(ㄨㄢˊ)。
巧不巧studio:https://reurl.cc/QW681M
龍山好王(ㄨㄢˊ):https://reurl.cc/EXZq80
M&M:https://reurl.cc/lZ5E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