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兒童參與博物館的倡議者與實踐者,筆者有幸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3海外藝遊專案補助,到英國與熱情與行動力滿滿的兒童友善、兒童參與的行動者(博物館員、非營利組織成員、政府官員、社區實踐者等等)請教他們的經驗,並將臺灣現況與未來可能發展與其分享。
第二位訪談對象是出生Hackney、成長也在Hackney,在Cambridge University唸完書又回到Hackney的Luke Billingham 。
訪談前,Luke概略說了在此大力推動年輕夥伴參與的理由,一方面是時常驚豔於他們的才華與靈感,另一方面是覺得Hackney近幾年變化很快,很多影響未來的重要決定都沒有納入年輕夥伴的想法(其實,他們才是會被影響最深且最久的一群)。
於是,2017年26歲的Luke和兩位年輕夥伴組成專案團隊,以「年輕夥伴在意的、擔憂的、想要改變的那些事」為題,半年期間透過訪談、問卷、工作坊等各種方法,收集400位8到20歲目標觀眾的意見,完成了Hackney Wick:Through young eyes,有助於不同關係人決策前了解Hackney年輕夥伴真實想法。
訪談的那天,我們約在Hackney Quest。一進門就聞到滿滿香氣,社區的女性正在煮菜交流,很有家的感覺。
2小時的訪談,從各國公部門的常態說起,到Luke如何促進更多年輕夥伴參與、用各種字句「翻譯」不同關係人的需要,最後創造多贏,摘錄關鍵如下:
1.創造誘因(incentive),也要喚起年輕夥伴與生俱來的本質(inherent)
起初可以用年輕夥伴喜歡的事物當成誘因,鼓勵他們加入(例如:提供折價券、準備披薩等)在過程中慢慢地引導他們發揮個別的專長與特質,透過參與增加個人成就感,必要時提供一對一的支持,讓年輕夥伴在相對安穩的關係與實踐之中,逐漸累積對自己、對在地的認同。
2.極盡所能,接觸目標觀眾
Luke認為,深度參與成敗關鍵在於主要策劃者是否清楚了解專案目的、參與方法與目標觀眾,特別是年輕夥伴處於身分認同的重要階段:他們正在用各種方式探索自我,還有很多的可能性與可塑性。主要策劃者必須比年輕夥伴還了解專案的參與方法與目標觀眾的特質,並透過各種管道與方法接觸他們,與他們建立互相信賴的關係。
3.誠實以對,吿知可控與不可控的事項
在年輕夥伴參與之初,主要策劃者必須明確告知專案的各項重點,特別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不可控)」、「本次參與可以改變的部分(可控)」,期間也要適度地提醒與告知,確認大家的理解是一樣的。
4. 換句話說,更能創造多贏
有感於英國政府年年財政緊縮,Luke提到一個專案裡有多個組織資源挹注在所難免。作為中介者的他擅長「換句話說」,即用政府的語言與數據,說服政府納入年輕夥伴的意見;用年輕夥伴懂的語言和他們溝通,合力了解與分析話語背後的意義。
訪談結束前,Luke分享了最讓他感動的專案:2022年剛落成的多功能運動場。
這項政策正是在地政府回應Hackney Wick:Through young eyes「社區缺乏讓年輕夥伴可以運動的空間和設備」,未來也將會在此提供各類型的體驗,讓年輕夥伴維持個人身心靈愉悅、實踐社會共融與包容,最重要的是持續的參與與發聲!
參考資料:
遊走於博物館與美術館、體制內與體制外,熱愛和小朋友蹲在一起學東學西、笑東笑西,被小朋友們加冕為惇惇隊長,成群結隊的目標是要消滅各種無聊、讓世界變得好玩。
期待自己一直保有小朋友直率的個性,對平凡與不平凡都能坦率又熱情,正在努力開創自己的斜槓人生:巧不巧studio、M&M、龍山好王(ㄨㄢˊ)。
巧不巧studio:https://reurl.cc/QW681M
龍山好王(ㄨㄢˊ):https://reurl.cc/EXZq80
M&M:https://reurl.cc/lZ5E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