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你好!朝鮮繪畫:從「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談起

你好!朝鮮繪畫:從「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談起

工作坊的緣起,乃鑑於近年來透過朝鮮使節的相關史料,研究清宮的學者在理解18世紀北京與清宮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然而對於與之同時存在的朝鮮宮廷,認識似乎較為貧乏。為了讓有志於朝鮮時期繪畫史的研究者能簡要認識現在韓國學界的研究狀況,於是舉辦此次的工作坊,讓對此感興趣的學人能在一日內掌握朝鮮繪畫史的梗概。

走進韓國美術史的世界之前

朝鮮宮廷與清宮往來密切,近來清宮研究也有越來越多學者透過朝鮮使節的《燕行錄》來了解清宮與北京。然而整體來說,中國美術史研究學者對於朝鮮美術史的理解還是相當有限。因此,在中央研究院明清推動委員會的支持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特別設計「一日入門韓國美術史工作坊」,邀請韓國新生代的學者金秀珍、徐胤晶、劉宰賓,分別從山水畫、人物畫、宮廷畫三個領域切入,讓我們一窺朝鮮美術的樣貌與重要議題。

在當今美術史議題如此百花齊放之時,這樣的分科一開始也許讓人覺得陳舊,但是在嘗試進入韓國美術史的世界之前,我們事實上很想先進入韓國的韓國美術史,也就是先了解韓國美術史在韓國通常是如何被結構與教導的。因此,山水畫、人物畫、宮廷畫的分野並非只是一個直觀的分科,而是韓國的韓國美術史教科書版的知識地圖。但是特別要說明的是,在此古典的結構下,三位學者在其中展現了很多近年來韓國美術的新議題與新發展,是很令人期待的。

策畫說明/賴毓芝
受到疫情影響,工作坊以現場連線方式邀請韓國學者演講,突破空間限制。(圖/賴嘉偉)

如何入門?歷史×分科×研究途徑

「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賴毓芝統籌,在中研院明清推動委員會以及中研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的支持下,2020年12月18日假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舉行。

工作坊的緣起,乃鑑於近年來透過朝鮮使節的相關史料,研究清宮的學者在理解18世紀北京與清宮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然而對於與之同時存在的朝鮮宮廷,認識似乎較為貧乏。為了讓有志於朝鮮時期繪畫史的研究者能簡要認識現在韓國學界的研究狀況,於是舉辦此次的工作坊,讓對此感興趣的學人能在一日內掌握朝鮮繪畫史的梗概。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這次的工作坊除了實體會議,還透過線上形式邀請三位韓國新生代的藝術史學者進行演講,同時開放線上與會,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與。此工作坊在一日內密集安排六場演講,在朝鮮藝術史方面,由三位韓國學者分別從山水畫、人物畫、宮廷畫三個領域切入,介紹目前韓國學界研究朝鮮繪畫史的概況。此外,配合藝術史的開展,也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長谷川正人分析朝鮮史近年來關注的議題與發展。作為一個帶領聽眾進入研究領域的工作坊,其研究途徑與資源亦不可或缺,這方面則透過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李定恩與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毛文芳分享經驗,使朝鮮繪畫史研究的方法與路徑更為清晰。

此工作坊可說是在「一日」有限的時間內,讓聽眾有效且迅速了解目前韓國學界對於朝鮮繪畫史研究的情況,亦為日後有志於深入此領域的學人奠定全面性的基礎介紹。

掌握工具:研究資源與途徑

工作坊一開始,由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李定恩以〈韓國繪畫史研究資源簡介:以收藏與網路資源為中心〉為題,帶領聽眾了解現在韓國當地繪畫作品的收藏狀況與相關的網路研究資源。透過其介紹,可以了解現存的作品大概的收藏地,以及當今數個韓國博物館的收藏概況及其提供網路資源的使用方式,讓聽眾能掌握研究朝鮮繪畫史的基礎材料。

接著,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毛文芳以〈朝鮮圖像文獻知見與研究舉隅〉為題,為聽眾帶來了豐富的朝鮮圖像與文獻的研究資料。毛文芳分享其自身進入朝鮮圖像研究的契機與路徑,並提供了大量的圖文資料,有助於研究者在龐大的資訊海中理出可能的研究途徑,作為初入朝鮮繪畫史研究的依傍。

2020年12月18日「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現場來賓與網路連線演講者大合照。(圖/賴嘉偉)

背景知識:朝鮮史的學術議題

透過李定恩與毛文芳所介紹的圖像、文獻與網路資源,掌握朝鮮繪畫史的研究材料與工具之後,再來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長谷川正人主講,以歷史學的視野,鋪墊朝鮮史研究的關注議題。其講題為〈The Chosŏn as a State and as a N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in Chosŏn History〉(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朝鮮:朝鮮歷史上的關鍵問題和觀點),講述現今史學界研究朝鮮史的學術議題與觀點,並特別關注朝鮮史中關於「邊界」問題的討論。主講人首先以朴齊家(1750-1815)《北學議》為引子,展開對於朝鮮與東亞關係的重新思索。透過一個18世紀朝鮮人的眼光,探討當時人如何理解中朝關係,進而反觀當今史學界如何研究古代朝鮮史之於中國史的關係。更進一步的,以現在學界關注的「民族意識」研究,討論在朝鮮史中「民族意識」如何成為學術議題。最後主講人分享他近年的朝鮮史研究,特別是在技術史的研究框架下,對於朝鮮時期的交通與地理所觸及的新議題。本場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林侑毅認為,主講人所提及的「域外之感」十分有意思:對於朝鮮與中國人來說,什麼樣才是「域外」?而中朝邊界又是如何劃分?值得深究。

「一日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工作坊海報。(圖/賴嘉偉)

朝鮮繪畫傳統分類

透過歷史學的開展,揭示了朝鮮與中國,乃至與東亞關係的複雜歷史層次,為聽眾進入朝鮮繪畫史前提供了一個較大的學術脈絡與思考框架。而金秀珍、徐胤晶、劉宰賓三位韓國藝術史學者分別透過目前在韓國藝術史研究中的傳統分類,介紹韓國藝術史研究現況,並透過他們目前關心的議題,講述在舊的架構中如何展開新的學術進展。三場演講分別由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盧慧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林麗江與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施靜菲擔任主持。

山水畫

成均館大學東亞細亞學術院訪問教授金秀珍(Soojin Kim)以〈Literati, Landowners, and Trippers: A Korean View of Nature Reflected through Chosŏn Landscape and Villa Paintings〉(文人、地主與行旅者:透過朝鮮山水與莊園畫反映的韓國自然觀)為題,講述朝鮮時期山水與莊園畫的概況與韓國學界關注此畫類的重要議題。主講人分別以中國「理想山水」的朝鮮化、描繪韓國當地名勝的「真景山水」,以及討論山水畫中繪有地產主題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15至16世紀、17至18世紀與19世紀,三個時段的朝鮮山水畫史。透過三項議題結合三個時期的敘述,可了解朝鮮不同時期畫家們所繪製的山水畫不同的發展,以及這些作品在風格與社會脈絡的關係。與談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劉宇珍提到,她對於朝鮮時期流行源自中國瀟湘八景所創發的「八景」格套,其實際的使用脈絡與觀眾群感到好奇。而演講所提及的「九曲」母題,又是否與在韓國所創發的「八景」有關?此外,劉宇珍也注意到「真景山水」的圖繪可能不僅是旅行所形塑的成果,當時有大量的中國書籍傳入,或許也與「真景山水」對於真景的表現有關?透過此番討論,讓聽眾不僅對於朝鮮山水畫的內容有所了解,也開啟了對於這批材料有更進一步探索的可能。

人物畫

明知大學美術史系助理教授徐胤晶(Yoonjung Seo)講述的是朝鮮時期的人物畫,題為〈The Pictorial Realm of Man: History and Critical Issues of Figure Painting and Portraiture in Chosŏn Dynasty〉(人像天地:朝鮮王朝人物與肖像畫之歷史及重要議題)。主講人首先回顧韓國藝術史學界,過去研究韓國藝術史總是固著於為了抗衡日本殖民者對韓國古史的輕視,而特別以民族主義的視角來論述韓國藝術史的發展。然而弔詭的是,韓國的文化又與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因此,過去的研究時常會陷入特別強調韓國自身文化獨特性的迷思之中。近年,隨著受西方教育的學者海歸,學風也逐漸開放,關注於作品的社會脈絡,以及在傳播過程因為文化視角不同所造成的風格差異。主講人透過「王家肖像」、「敘事畫與佛道繪畫」、「風俗畫:韓國藝術的精髓」與「吉慶畫與西方影響」幾個主題,介紹現在韓國學界對於朝鮮時期人物畫分類與看法。與談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林素幸表示,她對於主講人所提到韓國繪畫史研究的傳統與新觀點的問題很感興趣,此外風俗畫的贊助者身分也同樣令人玩味。此場次完整介紹了目前韓國學界研究人物畫的關注面向,是進入此領域研究的重要基石。

宮廷畫

韓國弘益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劉宰賓(Jaebin Yoo)介紹了另一個在朝鮮繪畫史中重要的畫類:「宮中繪畫(court painting)」。其以〈Art of Li(禮): The Ritual and Politics of Chosŏn Court Paintings〉(禮之藝術:朝鮮宮廷繪畫的儀式與政治)為題,分析目前學界對於「宮中繪畫」的研究進展與成果。主講人首先就研究史來重新檢視「宮中繪畫」的定義,除了釐清韓文語境中「宮中」與「宮廷」在歷史脈絡的意涵,更以學術史的脈絡分析「宮中繪畫」如何在當今成為一個研究領域的轉折歷程。演講首先從宮中的畫院制度開始,介紹「宮中繪畫」如何形成,而製作這些作品的宮中畫員又在宮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身分與角色。其次,主講人依次概述「宮中繪畫」中的肖像畫、宮中行事圖以及裝飾禮儀用之屏風的用途與意義,說明「宮中繪畫」的不同面向。與談人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副教授余慧君在演講後追問,朝鮮時期是否有描繪國王私人生活的作品,而朝鮮的國王又是否有親筆的作品留存?主講人回應,就目前的作品來看,朝鮮宮廷僅製作較為正式性的繪畫作品。

透過六場演講,從研究朝鮮繪畫史的工具與路徑、朝鮮史到三場朝鮮繪畫史的專題講論,濃縮了近年來關於朝鮮繪畫史的精華,讓對於朝鮮史與朝鮮繪畫史不了解的聽眾,也能隨著講者的腳步,基礎地了解朝鮮繪畫史目前研究的進展,是入門朝鮮繪畫史研究的一日大補帖。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賴嘉偉( 2篇 )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生

賴毓芝( 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