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北機電人」為題,張碩尹所發想的這一系列複合式創作迄今共在三個場域發生過:先是2020年初、也即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開始之時在寶藏巖,他蒐集報廢電子元件並自組樂器裝置,邀請廖銘和(Dino)現場表演;後於去年秋天同時在立方計劃空間與龍泉市場,以「訊息瘟疫」為延伸主軸的2.0版,則將疫情話題下的網路垃圾訊息作為新的創作材料,一路以「廢物再利用」的基本思維,探向同時涵納有集體與個人之記憶、意識與現實交織處的隱喻與身體,共構一個錯綜複雜、卻彼此勾連的循環結構。
在寶藏巖,張碩尹延續的是其過往創作中重新組裝、介面轉化的方法,面對個人史與社會文化現實之間的碰撞。而從1.0到2.0之間的半年時間內,張碩尹離開台灣,先後在英國與西班牙度過疫情高峰,真切地以個人身體穿越經受撞擊的社會身體,這讓他得以更為敏感地捕捉其中的震動,並在秋季的新作中作出直接回應。與之匯流的是近年在網路資訊蒐集與轉化上多有研究與創作的鄭先喻,他以爬蟲軟體篩出互聯網各社群有關疫情的即時訊息,並影響、促發分別部署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場內的控制裝置群、以及龍泉市場內的氣味裝置,成為廖銘和於展場內現場噪音表演的材料,構成一個經典的資訊回饋循環,也從現實與隱喻的不同層面,呼應疫情之年所引發的對於社會中各種關係之間傳播形態的思考。廖銘和及其所代表的1990年代(噪音)文化是另一穿針引線之脈絡,疊合了張碩尹創作歷程維度上的縱貫線。
「台北機電人2.0」兩個現場各自獨立,又具備或明或暗的連結。立方計劃空間的白盒子內由有機物、無機物的各種組裝體、象徵資訊網路的螢幕,談論的是疫情之中人的溝通方式;龍泉市場所設置的沉浸式場域則訴諸疫情之中人的感官經驗,充滿濃郁王家衛電影氛圍的聲音(藝術家撰寫並預錄的一則故事)與光(RGB彩色光源)貫穿其中,而與LFP香料香水實驗室合作的氣味裝置既連結著前一場域中不斷更新的網路垃圾資訊,也以原本並不屬於市場的一些氣味,指涉並重塑著這個交疊著記憶與關係的場所。
從市場出發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嗅覺,而張碩尹試圖重新利用氣味去改變市場。十多年前,學生時代的張碩尹發起包含放映、工作坊在內的「蔬果菜大學」,卻因未事先提出申請而在龍泉市場遭驅逐。此次重返,張碩尹透過多重感官體驗的疊加與循環,較從前更為軟性而曖昧地介入一個飽含關係隱喻的「濕市場」場域。與此同時,他一方面延續其創作中素人式的工藝與精神,與在創作隱喻性上懷有共鳴的同儕創作者(鄭先喻、廖銘和)一起,以層層轉化的方式重組、利用各種意義上的「回收物」;另一方面,這些混雜後的再構體並無清晰的指涉意圖,結構也並不穩固,一切彷彿隨時都會擴散、滲透與逃逸至四面八方,等待著下一次的重組,或是崩壞。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8月號347期
【雜誌購買連結】
【更多今藝術&投資最新消息】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