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解.身體的渴

解.身體的渴

解.身體的渴 行為藝術,為藝術家以身體為藝術創作媒介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行為藝術中指的「身體」(Body)不單是…
解.身體的渴
行為藝術,為藝術家以身體為藝術創作媒介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行為藝術中指的「身體」(Body)不單是指「肉體」(flesh),而是代表更多層次的現象,其意義會隨著民族與性別不同而產生差異。因此別稱為行動藝術、身體藝術、表演藝術等,目前通用的詞彙「Performance Art」與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不盡相同。行為藝術包括「偶發藝術」(Happening Art)和「身體藝術」(Body Art)、「臨場藝術」(Life Art)甚至「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等。概略產生的時間點為後現代藝術萌芽時期,1950年代末,1960年代逐漸盛行,至1960年代末廣泛被引起討論,藝術評論家一般認為1970年代才完全轉換至後現代主義階段,行為藝術在此時期較成熟並且更加活躍,中西方均產出更多代表性的作品。在此稍微列舉「偶發藝術」、「身體藝術」與「激浪藝術」為主要闡述主軸來幫助理解行為藝術,並不限地域討論其演變脈絡與作品舉例。
「偶發藝術」(Happening Art),是行為藝術中的主要部分,看似類似戲劇的表演模式,差別在於無前後銜接的概念,沒有傳統腳本設置,表現手段主要是表演者的姿勢、動態,並且沒有指定特定場所,而是在替代性場所,例如畫廊、美術館、閣樓、旅館院子、咖啡館、酒吧等。貫徹了「事件」和「行為」即為藝術的概念。在早期偶發藝術中注重「同時性」與「綜合性」。「同時性」最早出現在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94)的戲劇中,他認為同時性是即興靈感的展現。他在「未來主義戲劇宣言」中主張打破傳統戲劇冗長的敘述,追求機械文明、速度的魅力以及各種能展現人類狂野、悲傷或愉悅等各種情緒的無生命物體;展現出作品的價值在於即興而非幕後長期的準備過程。「綜合性」則強調在打破的基礎上,重組出新的藝術形式,這點與「非藝術」的特質相關。較為人熟知的作品是伊夫.克萊茵(Yves Klein,1928-1962)於1961年發表的《自由墜落》(Le Saut dans le Vide),畫面中克萊茵於巴黎郊區的Rue Gentil-Bernard 3號二樓往下跳,再由攝影師哈利.項克(Harry Shunk,1924-2006)捕捉拍攝留下資料,呈現違反地心引力的漂浮姿態。這個作品除了可以表現出克萊茵的柔道底子之外,更重要的是體現他「空無」的理念;他曾評論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1878-1935)在於無限的基礎上,展現的是藝術知覺、自身及作品,不可取代或複製。
美國普普藝術家也有偶發藝術的表演,克雷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1929-)於1961年發表一系列的行為藝術表演,在他「商店」(The store)作品場地中進行,並取名為《雷射槍劇場》(Ray Gun Theater)。觀眾能買走展場中精心製作的「商品」,他認為偶發藝術是繪畫空間的延展,這個觀念也象徵著現代主義藝術向繪畫空間靠進而後期融入生活中的趨勢。
「身體藝術」也是行為藝術的一種,展現方式更加著重於以人的行為和行動。有許多藝術家以此基礎上創作,例如活雕塑或是生活劇的表現,極端的甚至以自殘的手法來展現。例如姬娜.芳恩(Gina Pane,1939-1990)將手臂傷釘上一排釘子,透過自我毀傷體現出施虐與被虐者。搭配玫瑰則如花瓣與花莖一般,間接闡述母親與孩子的親子的微妙關係。身體藝術家打破如刺青般平凡身體的改造,透過身體展現自身理念,並透過文本、攝影或錄像留下紀錄。
歐洲1960年代的行動藝術代表必定會談到波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波伊斯創作理念擴及自然、科學、宗教、生命現象、神話、民族學、動物……等領域。波伊斯1963年加入激浪藝術,他的行為藝術作品以藝術家行為古怪、自言自語的表演以表達他對於藝術觀念與政治主張。而他最主要的藝術主張認為「人人可以成為藝術家」,就如他所言:「解放人類是藝術的目標,對我而言,藝術是關於自由的科學。」在此舉例伊波斯於1965年創作的《如何向死兔子解釋圖畫》(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藝術家抱著兔子坐在畫廊入口,頭上灑滿蜂蜜並黏上金箔,一腳綁上鐵板,另一腳則踏在毛氈墊上,他悄聲細語的向兔子介紹在周圍牆上自己的畫作,像似吟詠搖籃曲般,彷彿安撫著消逝的亡靈,介紹完後又回到原本的坐位上。蜂蜜象徵生命、黃金象徵財富、兔子象徵死亡、鐵板和毛氈墊則做為無形力量的傳導和保護的力量。波伊斯認為藝術應該像死去的生靈告解,扮演救贖的媒介。他的藝術理念在觀念藝術中也有諸多的討論。
行為藝術發展至今,衍生出大量作品,本篇專題討論到的僅是冰山一角。至於行為藝術確切的發展與現今的作品討論,則是更深遠的課題。行為藝術與觀念藝術有脫離不了的關係,在後現代主義藝術發展的範疇更具一席之地,它超脫了傳統藝術既定的印象,並脫離社會行為規範。受眾更應該脫離傳統藝術分析的局限,用更多元的方式來審視行為藝術作品。
張文薰( 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