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力場與變奏 水墨的跨文化性

力場與變奏 水墨的跨文化性

由白適銘策劃於耘非凡美術館展出的「力場與變奏—水墨的跨文化性」,企圖以「文化動力學」式的交互關係作…
由白適銘策劃於耘非凡美術館展出的「力場與變奏—水墨的跨文化性」,企圖以「文化動力學」式的交互關係作為觀點,切入檢視戰後台灣水墨的發展流變;展覽透過文霽、許雨仁、陳幸婉、張永村、鄧卜君、袁慧莉有別於傳統水墨的臨摹與再現的作品,開展出抽象結構、幾何造型、觀念辯證,以及裝置等創作路徑,藉以呼應白適銘提及這些路徑在「制約力」與「驅動力」的反作用力平衡中,建立仿若「力場」般的動能狀態。
文霽近期的「書法式」抽象水墨,取書法之抽象化筆觸,融入其結合壓克力顏料與水墨之創作,傳遞他心中的山水與哲思,如《碧綠》以簡單的筆法墨韻烘托出恢弘氣勢;創作風貌多樣且著重回歸材質內涵與精神性的陳幸婉,從《AC028》、《AC69》等畫作中,運筆純然揮灑而顯現的靈動氣韻,到之後結合現成物、印刷品的拼貼,藉由不同媒材的堆疊與肌理的創造,在水墨與複合媒材的探索上,展現著多重的繪畫力度。
鄧卜君│乾坤石 水墨紙本 1217×95.5cm 2016 (耘非凡美術館提供)
鄧卜君的畫作仍立足於水墨的古典美感和文人抒懷的精神,其構圖布局卻不囿於固有框架,而是將現實空間的感受轉換至現實與想像交織的畫面中,營造有如電玩場景的超現實空;「盆景奇石」系列之造景宛如繚繞上升的裊裊炊煙,引領著視線朝向不斷延伸的景緻,回過神方才發現這些風景都是由巨大尺幅盆栽幻化出來的魔幻山水。許雨仁擅以幾何造型構圖所形成的簡練風格,賦予水墨另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體現他收放自如的內在力量,而畫面中隱約透露出墨跡的題字,可看作是藏於細節的筆觸,疊字讀起來亦有著韻律,其「粗筆系列」多以直幅呈現俐落性格的線條,強調水墨之寫意,而「彩墨系列」進一步以不同筆墨技巧和色彩點染,有意呼應台灣溫潤的氣候生態。
力場與變奏 水墨的跨文化性
另外,致力於探討墨性與紙性兩者關係的袁慧莉,透過不同技法掌握外部環境與內在因素之呼應,「孤山水」系列靈感來自她長年居於金山的生活經驗與環境,她將繪製於生宣紙的塊狀山水撕下後重新拼貼布局,以淡麗色彩與大量留白的畫面表現濕潤空濛的霧景。相較於水之潤,「火墨」系列則是她將旅居北京時面臨的霧霾空污,轉化為水墨的創作觀點與方法,作品中以燃燒的宣紙卷象徵煙囪,就其燃燒的剩餘物—炭灰—作畫,透過山水畫表達火之燥的氣味。張永村則從表現形式翻轉水墨概念之於現實的照映,他自1984年開始的「水墨變法」系列,以似鉛筆桿的筒狀宣紙為單元,採用先捲後畫,亦或者先畫後捲的方式繪製,再收置於壓克力盒內,呈現獨特的佈局方式,抑或將尺寸各異的單元錯落地直立裝置,賦予水墨森林的造境,甚至延伸比擬為曼哈頓、高雄等城市的建築景觀;《水墨長城》與《水墨101》攝影作品則將乳牛黑白相間的斑紋透過數位處理,套置在萬里長城和台北101的外觀上。
黃鈴珺( 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