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方面,荷蘭許多藝術大學設有攝影學程,其中較為著名的學士學程包括阿姆斯特丹里特維爾學術學院(Gerrit Rietveld Academie)的攝影系,海牙皇家藝術學院(Koninklijke Ac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 KABK)的攝影系,以及烏特勒支藝術大學(Hogeschool voor de Kunsten Utrecht, HKU)的影像與媒體科技系(Image and Media Technology)。
碩士學程現今則有聖尤斯特藝術學院(Akademie voor Kunst en Vormgeving St.Joost,以下簡稱AKV|St.Joost)攝影碩士學程(Master of Photography),與海牙皇家藝術學院的攝影與社會碩士學程(Master Photography & Society)。後者為今年剛成立的新學程,目前正準備開始招生。以下依我在AKV|St.Joost的就學經驗作介紹。
聖尤斯特藝術學院(Akademie voor Kunst en Vormgeving St. Joost)「Playing with Reality」工作坊。(羅晟文提供)
聖尤斯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學程
AKV|St.Joost是一所藝術與設計學校,包含大學部與碩士班。大學部位於荷蘭南邊小城 Breda,而碩士學程則已於2017年搬遷至 ’s-Hertogenbosch新校區(Master Institute)。St.Joost 碩士學程除了攝影外,其它三個碩士學程領域分別為美術(Fine Arts)、視覺設計(Graphic Design)和動畫(Animation);這些學程間學生常有互動、合作的機會。
AKV|St.Joost 的攝影學程包含工作坊、理論研究、評論會、對外合作、技術研究等。實作上,各種工作坊算是最重要的活動,這些活動由多位荷蘭藝術家與學者主持,引導學生活用不同的創作策略。舉例來說,「Playing with Reality」引導創作者以遊戲的角度介入現實;「Re and Act」則訓練學生研究某件事物的歷史,消化之後以社會運動的態度進行創作。此外,每年大家會共同決定一個國家做短期計畫,其中三分之二的經費由學校補助,算是比較特殊的活動。
紀實話語(documentary discourse)是這個學程討論攝影的共同起點。「紀實」在荷蘭有著深遠的傳統:在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中,在眾多荷蘭畫家,例如艾維坎普(Hendrick Avercamp)、珊列丹(Jan Pieterszoon Saenredam)、斯特恩(Jan Havickszoon Steen)、林布蘭特(Rembrandt van Rijn)、范德維德(Willem van de Velde)的油畫作品裡,紀錄了當時的日常生活、建築空間、人物、節慶、戰爭等事件;這些繪畫的動機、思維與視覺也深刻影響了荷蘭對攝影的看法與用法。
聖尤斯特藝術學院(Akademie voor Kunst en Vormgeving St. Joost)沖片區。(羅晟文提供)
不把當代攝影侷限在藝術的脈絡裡
AKV|St.Joost碩士學程前主任Miriam Bestebreurtje認為,之所以選擇紀實話語作為學程起點,是因為「它可帶出所有與媒材、作者和策略相關的重要問題。攝影與現實間的關連既根本又難纏;視此關連性為相關問題的核心可深化人的認知,加強反思自身定位的能力。 」 她同時也指出,「策展人利柏塔(Jorge Ribalta)曾在訪談中描述攝影是:『位於文獻與藝術之間,長線上的某一點。』如果攝影僅僅是文獻或藝術,那就不會產生太多有趣的問題;但無數有趣的問題會發生在兩端之間的任意一點。」
因此,不把當代攝影侷限在藝術的脈絡裡,是AKV|St.Joost學程理念的核心。在其他國家,攝影教育常在美術或設計、視覺溝通的脈絡下進行。這個學程挑戰學生去為自己的創作找出獨有的脈絡,並研究伴隨該領域的思辨架構。攝影擁有罕見的特質:它可以自由的,甚至顛覆的在不同脈絡間游動。Bestebreurtje認為,這是具有威力的特質,不應受學程抑制。
在這樣的教育思維下,我們班上有9位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的學生,創作與研究上的脈絡也各異其趣,包括小說、資本主義、公共空間、經濟動物、宗教成見、顏色感知、記憶、恐懼等等。雖然大家並沒有共同的創作方向,也沒有主流策略與媒材,但討論時大家往往會驚訝地發現攝影可以被意想不到的方式轉化、活用、論述、呈現。最終,在鹿特丹的畢業展中,這屆畢業生沒有人使用平面照片。當然,這並不代表這個學程迴避使用平面照片(上下一屆皆有不少平面佳作),而是意味學程對攝影的詮釋與討論,並不會被形式所框限。
荷蘭攝影教育:攝影創作的起點與自由
羅晟文( 2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