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我們在荷蘭開了一家獨立書店?!」專訪Limestone books創辦人陳臻、李欣潔

「我們在荷蘭開了一家獨立書店?!」專訪Limestone books創辦人陳臻、李欣潔

We Opened an Indie Bookstore in the Netherlands?!” Interview with Limestone Books Founders Chen Chen, Emily Shin-Jie Lee

在歐洲要經營一間「非歐洲觀點」的書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書店的書籍主要會由五位共同創辦人各自提出,他們會選擇自己覺得非常重要的議題或理論書籍,或很棒的藝術家的書與小誌,也互相信任彼此提出的書單。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有許多非歐洲觀點的書籍必須從非歐洲地區運來,這時社群的經營就發揮很大的協助作用,陳臻分享馬城有些來自越南留學生,在假期回家的時候會協助帶回越南的書籍,或是前來馬城旅遊的客人,有時也會分享自己手上的書籍,整間書店的選書策略是相當多元的,並不全然由店長來決定走向。

位於荷蘭馬斯垂克(Maastricht)的獨立書店Limestone Books,是由五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臺灣人共同經營——陳臻、李欣潔、謝以萱、游量凱、張予馨,他們分別從事研究、策展、空間設計和平面設計等工作。在當代要經營一間獨立書店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時常得遊走在營運成本與收益平衡的鋼索上,更何況還是在荷蘭一處遙遠的城鎮?相較於一般以書籍販售為主的書店,Limestone Books的定位更像是能容納多元實驗的創造性空間。在經營了一年之後的階段性成果來看,他們在書店營運、藝術創作計畫與在地社群之間,似乎也逐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經營之道……

位於荷蘭馬斯垂克的獨立書店Limestone Books,是由五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臺灣人共同經營。圖為Limestone Books外觀,Limestone Books提供

我們在荷蘭開了一家獨立書店?!

陳臻開玩笑說著馬斯垂克的地理位置就像是荷蘭的屏東,當時會選在這裡開書店的確很需要勇氣,但馬城的生活模式非常吸引她。「最早有這個想法是在2020年的時候。2020到2021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整個荷蘭幾乎是停擺的,那時候反而有更多時間去探索馬斯垂克這個城市,也沈澱下來去思考接下來可以做什麼,於是就萌生『來做間書店吧!』這個想法。」

想法萌芽後,陳臻詢問了周遭有興趣的朋友,最後形成了一群主要的核心成員,定期開會來討論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有一個滿清晰的定調,是這間書店要以『基金會』的形式來營運,這其中當然包括補助申請會比較容易等現實層面的考量;另一比較明確的共識是要跟藝術家合作,我們一開始就並非是想以純書店為目標,而是想要在空間裡面嘗試不一樣的藝術活動,甚至是讓藝術家以更積極的方式來參與這個空間。至於為什麼會叫作Limestone,這個詞原意為石灰礦,為馬斯垂克當地的礦產之一,此材料同時也應用在印刷業中,石灰石的形成是經過數以萬計年間有機物質累積壓縮而成,對我們來說就像書頁一樣。」

當書店有了經營的共識後,緊接著便是如何營運的問題。「一開始開書店的時候,我不知道一個月要進多少書?我不知道正常一個月要賺多少錢?當然也不知道哪一天要開店。」於是過去一年陳臻幾乎每天都會開店,只為了要知道哪天人會比較多,這個市場是怎麼運作的。

「第一年是非常瘋狂的,我們真的愛幹嘛就幹嘛!」陳臻細數著過去一年的活動,他們做過6個小時不間斷的廣播放送、也曾做過很純粹掛畫的展示空間,當然也舉辦過數場讀書會,很多時候是藝術家提議想做什麼,他們評估一下資源和人力就做了。她發現自己不是很喜歡書店只是作為單純的白盒子空間,還是希望能和社群有更多互動。

「等於是慢慢從一片未知中摸索,我並不特別在意獨立書店的定義,主要是會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去決定你的決定,於是就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在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活動後,我也比較清楚自己想要一間什麼樣的書店。」

「第一年是非常瘋狂的,我們真的愛幹嘛就幹嘛!」陳臻細數著過去一年的活動,很多時候是藝術家提議想做什麼,他們評估一下資源和人力就做了。圖為Limestone Books書店內部。Limestone Books提供

藝術家進駐與書店社群經營

起初書店都還是以很單純的選書以及和在地單位合作售書為主。像是與在地的駐村單位揚凡艾克學院(Jan van Eyck Academie)合作,寄賣藝術家的書籍,後來才漸漸開始有駐村的藝術家提議要來到店裡做活動,也才慢慢意識到原來社群跟藝術家之間的互動,可以這麼有趣、這麼有機。

相較於大都會的社群組成模式,可能會參雜很多一次性光顧的觀光客,馬城的人口很少,組成也相對單純,除了本地人之外,多數是來念書或參與藝術家駐村的人,他們都會在此固定停留一段時間,而這樣一間街角書店,也成為人們固定交流的場所。

「我覺得社群經營需要的不只是使用工具的能力,還需要觀察、交流與傾聽,跟著社群的樣態調整變化,譬如說現在他們關心什麼樣的議題,那我們會想可以去做一些什麼樣的活動,或者透過什麼樣的系列選書,來回應他們的需要,久而久之我們跟社群之間的關係,變得是緊密但流動、互相影響的狀態。」欣潔分享道。

「我覺得社群經營需要的不只是使用工具的能力,還需要觀察、交流與傾聽,跟著社群的樣態調整變化」欣潔分享道。圖為Limestone Books曾舉辦的讀書會現場。Limestone Books提供

在去年跟藝術家合作的過程中,陳臻與欣潔特別提到以色列雙人團體Muslin Brothers (Tamar Levit and Yaen Levi)讓他們非常印象深刻,他們受邀到書店做一場表演,但在表演的前一天,提到想在店裡發表一個「聲明」(Tamar Levit),那時候是正好以巴衝突剛爆發沒有多久,整個情況是非常敏感的。陳臻坦言當時的確有點害怕,內心也很掙扎,因為她並不想要審查藝術家能做什麼事情,但也不確定這份聲明會不會帶來更多的衝突與誤解,因此她也向團隊討論該怎麼回應這個事件。

以色列雙人團體Muslin Brothers (Tamar Levit and Yaen Levi)受邀到書店做一場表演,但在表演的前一天,提到想在店裡發表一個「聲明」,那時候是正好以巴衝突剛爆發沒有多久,整個情況是非常敏感的。圖為表演現場。Limestone Books提供
陳臻坦言當時的確有點害怕,內心也很掙扎,因為她並不想要審查藝術家能做什麼事情,但也不確定這份聲明會不會帶來更多的衝突與誤解,因此她也向團隊討論該怎麼回應這個事件。圖為表演現場。Limestone Books提供

非歐洲觀點的選書策略

欣潔回到書店一開始的選書策略——引進「非歐洲觀點的書」來談,她表示現在不論是社會議題、政治議題、或是在對某個時事提出觀點的時候,我們常常急於表述立場,然而此種表態有時過於簡化、或甚至是受到某一些媒體或是國家體系的政宣影響之下所做出的回應,而不是真的去理解背後的歷史脈絡,或是去思考為什麼我今天會有這樣的想法出現。就像我們身為臺灣人,比較能了解亞洲的地緣政治脈絡,但當整個歐洲在討論所謂「殖民」、「去殖民」或是戰爭議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奠基在我們對於周遭環境的敏感度,找到自己當下的位置?

「討論溝通過程中我們理解到,Muslin Brothers當時想要發表的聲明並不是在批評巴勒斯坦,他們甚至非常積極聲援巴勒斯坦,並對國家機構與媒體、財團,系統性、策略性地分化人民感到無比沈痛。這次經驗也導出作為藝術家、一個社會集體、或是同樣生活在地球的公民,我們同理彼此跟願意傾聽、對話的意願越來越低。我覺得Muslin Brothers願意主動聯繫,對我來說,反而展現了一個獨立書店空間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現在可能在別的、所謂『真正公共』的場域裡面,他們反而不太會做這樣的事情,在這個獨立書店,他們知道這個空間的人是願意傾聽的,即便想法不見得一致,是建立在這樣的互信基礎之下,我們進行了那一次的交流。」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有許多非歐洲觀點的書籍必須從非歐洲地區運來,這時社群的經營就發揮很大的協助作用。圖為Limestone Books外觀。Limestone Books提供

然而,在歐洲要經營一間「非歐洲觀點」的書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書店的書籍主要會由五位共同創辦人各自提出,他們會選擇自己覺得非常重要的議題或理論書籍,或很棒的藝術家的書與小誌,也互相信任彼此提出的書單。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有許多非歐洲觀點的書籍必須從非歐洲地區運來,這時社群的經營就發揮很大的協助作用,陳臻分享馬城有些來自越南留學生,在假期回家的時候會協助帶回越南的書籍,或是前來馬城旅遊的客人,有時也會分享自己手上的書籍,整間書店的選書策略是相當多元的,並不全然由店長來決定走向。

「我們選的書籍可能相對比較偏門、或者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在第一時間是有點難以進入,甚至包含語言上的差異,但實際上它們確實是重要的,或是有影響力的,那我們可能就必須要想如何讓這個親近的門檻度降低。」欣潔接著補充,所以在活動策劃或是在藝術家與社群之間的互動該怎麼調配平衡,就會變得很重要,譬如說他們除了一般專業書籍的分享會之外,同時間也會有相對比較平易近人的工作坊或是跟飲食有關的活動。

「不過我覺得經營這間書店,是一個不斷調配跟重新校準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第二年的定錨與方向

「經過這一年的嘗試,其實我覺得我們看到很多以前沒有想過的可能性,也才發現原來開一家書店可以做到這麼多事情。」陳臻說道。

然而經營書店最大的困難「經費」,今年也很幸運的得到荷蘭的設計基金會(The Creative Industries Fund NL)的支持,他們提供一筆預算來提供書店整年度的營運。在經營一年之後得到這個機會對他們來說無疑有兩層意義,首先是獲得了專業人士的肯定,另一就是終於可以把書店經營得更系統化一點。

「比如說完成所有的基礎建設,像是網站的架設與營運,以及把過往的活動做更詳細的紀錄,今年也會想嘗試做電子報,除了在上面發佈書店最新的新聞外也會有過往一些活動的回顧。當然在書的推廣上,我也覺得還要再努力一點。」陳臻細數接下來的規劃。

至於營運模式上是否有新的目標及調整,陳臻表示會繼續延續Artist Takeover的計畫,且希望能跟臺灣的藝術家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以往因為經費的關係,我們Artist Takeover的駐店時間大概都只有兩個禮拜或者是十天,但接下來我們想要延長駐村時間,除了可以邀請更遠的藝術家過來之外,也希望藝術家是真的能跟我們在地的社群彼此了解、進而有更多互動的可能,也許還可以共同策劃一些program等等。」

再來確定會持續舉辦的就是「Picnic」(野餐),這個活動每次會由一位藝術家與一位食物藝術家或廚師合作,將探討與當地食材有關的議題。「我們今年夏天,和駐荷策展人官妍廷共同規劃,將會邀請臺灣的藝術團體走路草農/藝團來馬城,與一位食物設計師或食物藝術家合作,預計從研究荷蘭與臺灣的作物連結進行創作。他們也會規劃與當地民眾一起製作醃漬物,並一同享用,最後將這些活動內容製成出版品。」

「Picnic」(野餐)這個活動每次會由一位藝術家與一位食物藝術家或廚師合作,將探討與當地食材有關的議題。圖為過去Picnic活動現場。Limestone Books提供
我們今年夏天,和駐荷策展人官妍廷共同規劃,將會邀請臺灣的藝術團體走路草農/藝團來馬城,與一位食物設計師或食物藝術家合作,預計從研究荷蘭與臺灣的作物連結進行創作。圖為過去Picnic活動現場。Limestone Books提供

最後,作為一間由臺灣人在荷蘭經營的獨立書店,他們也還是希望能持續擔任臺灣與荷蘭之間的橋樑,互相分享彼此的藝術出版品和藝術計畫,或用其他形式將臺灣的優秀作品推廣到其他歐洲地區,建立跨國聯盟網絡、發展多角的創意經營模式、藝術書籍製作和展覽等等。「我們認為透過這種交流方式,可以創造藝術實驗與對話理解的場域,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放在心上想要持續進行的工作。」欣潔總結道。

「我們認為透過這種交流方式,可以創造藝術實驗與對話理解的場域,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放在心上想要持續進行的工作。」欣潔總結道。圖為過去Picnic活動現場。Limestone Books提供

延伸閱讀|從飛地書店→飛地出版社Web3出版實驗:作者與讀者的共構社群

陳思宇(Sih-Yu Chen)( 81篇 )

藝術報導、研究者。主要關注計畫型藝術創作、表演藝術、電影與當代影像,以及其他任何好玩的事。曾任《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藝術很有事》專案企畫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E-mail: sihyu0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