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為了看作品而登上的列車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得主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為了看作品而登上的列車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得主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文化部公共藝術獎每兩年舉辦一次,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憑藉「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榮獲「卓越獎」與「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此計畫以「流水行雲.龍遊千里」為主題,與法國當代藝術家丹尼爾.布罕(Daniel Buren)和建築設計師艾曼紐.莫侯(Emmanuelle Moureaux)合作,打造《思映之間》和《𥻘光》。其特色在於跳脫以往分散的作品形式,專注於製作一至兩件大型創作,融合建築與捷運設計,開創公共藝術新典範。

文化部每兩年辦理一次的公共藝術獎,其中,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以下簡稱北市捷運工程局)憑藉「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一舉奪下「卓越獎」與「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此一計畫以「流水行雲.龍遊千里」為主題進行創作,分別與法國當代藝術家丹尼爾.布罕(Daniel Buren)與法國建築設計師艾曼紐.莫侯(Emmanuelle Moureaux)聯手打造《思映之間》與《𥻘光》。此案的特別之處在於,大膽跳脫以往散落在各站角落的小型作品,而集中精力製作一到兩件「大作品」,且這些大作品也脫離了所謂藝術品的框架,融入建築與捷運本身。

行政院長卓榮泰頒發「卓越獎」,本屆獲獎計畫為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文化部提供)

為了看作品來坐捷運──「流水行雲.龍遊千里」

北市捷運工程局局長鄭德發在獲獎致詞時談到:「這是一個歷經10年的公共藝術,也是把工程當成公共藝術在建。」也就是說,捷運工程局考量到環狀線是捷運繼文湖線、淡水線後,又一條顯眼的高架路線,既然工程如此顯眼,何不讓捷運直接地成為一件作品?當時也因為這樣的構思,所以執行委員們提出了新目標──「希望大家能夠為了看作品來坐捷運」。

而獲得「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的北市捷運工程局副工程司尹倩妮在受訪時指出,「色彩」是一種簡潔而直擊人心的手法,得益於巧妙地融入建築,也能輕巧地介入空間,並指引民眾路徑的方式。並且在媒合公共藝術的藝術家時,莫侯與布罕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彩虹」。

「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承辦人員尹倩妮副工程司榮獲「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圖為北市捷運工程局副工程司尹倩妮。(攝影/李建春,尹倩妮提供)

逡巡於城市間的熠熠金黃──《𥻘光》

第一區公共藝術《𥻘光》,是莫侯為全長15.4公里的環狀線制定的色彩計畫,包括全線高架鋼柱、排水管、隔音牆、月台門、捷運站立面、電聯車內外裝等,將這些結構元素視為公共藝術的一部分。她擅長以「色切」(Shikiri)手法,運用平面色彩解構空間,構建嶄新的立面設計。她的系列作品「100 Colors」以色彩改變空間性格、喚起觀者豐富且具層次的情緒感受而聞名。北市捷運工程局與莫侯,將遊走於都市之中的捷運車廂,比喻為穿梭時空的遊龍,在陽光映射下,鱗彩於電掣風馳間閃動,而落下遍地金黃,為人們領向幸福的彩虹。莫侯受到環狀線黃色的啟發,精選五種不同深淺的黃色,錯落於捷運的隔音牆與車廂外觀上,回應龍鱗的波光瀲豔,並且隨車廂運動帶動視線流轉,點點金黃富有節奏地起伏,帶給城市另一種韻律。並且在高架梁柱中段與靠近車站的立面上,採用黃白交替正面與側面的設計,避免眼花撩亂之外,也強化了捷運帶狀的節律。此外,莫侯也為每一個車站,依據地緣特點配置不同的主題顏色,秀朗橋集結所有色彩,蜿蜒跨越新店溪,連接中和與新店。

作品《粼光》為藝術家莫侯依據車站的地緣特色,為環狀線全線制定色彩計畫。圖為捷運環狀線過新店溪段。(文化部提供)

流動的「8.7公分寬」──《思映之間》

第二區公共藝術《思映之間》,則與經手多項大眾交通公共藝術案的布罕合作,他在這件作品的構思上,不僅是依據地點的建築,也會參考在地情況與整體氛圍和功能性。例如每天成千上萬的人如何進出車站,並擦肩而過?他們能否看到自身所在的環境?如何加強人們的視覺記憶?(註1)《思映之間》位在環狀線板橋車站室內外裝,是布罕以他極有代表性的「8.7公分寬」垂直條紋色帶為創作主軸,構成八種色彩的幾何圖樣,採用穿透、對比的策略,有延續性地擴展至站內天花板、樓梯壁面以及車站墩柱地面;並且將車站劃分為黑白與彩色兩個鏡面的分割區塊,被布罕形容為「彼此如乒乓球般互相回應」。(註2)此外,站內的板片也配合《思映之間》的「8.7公分寬」,以其倍數121.8公分重新裁切設計。而大樓東側整面建築外觀牆面上,以立面巨型的黑白波浪圖騰呼應「流水行雲.龍遊千里」之題眼。站內月台門也以飾以8.7公分寬的條紋,在列車進站時隱蔽,出站時錯落出條紋光影。月台層上方則橫跨兩道由8.7公分寬LED燈盒所組成的彩虹燈帶,在列車進出站時流動閃爍,與列車交織相互輝映的視覺變化。

作品《思映之間》為國際知名大師布罕以車站站體與人行動線出發,透過其獨特「 8.7公分寬 」的創作語彙,為板橋車站帶來不同尋常的空間美感。(文化部提供)

公共藝術的養護考驗──防患於未然

在執行這項龐大公共藝術計畫時,尹倩妮也談到,兩個計畫的色彩因藝術家力求精準、飽和、純粹與光澤,因此每片板材均需特殊設計,經過藝術家、協作廠商的討論,從板材試驗、塗料測試到作品放樣,除了確保所有板面色彩符合要求,板橋站作品的表層塗料還具備抗汙性,讓灰塵容易被雨水沖刷,減少後續維護的負擔。此外,她感謝新北市捷運公司的維管並期待維持作品的原貌,戶外作品保養工作能定期沖水,以維持作品色澤。

值得一提的是,北市捷運工程局在完工壓力下,幾經周折依然堅持完成彩虹燈帶,完成藝術家的創作要求,並因此獲得2023台灣光環境獎。尹倩妮也提到兩位藝術家代理人協助:蔚龍藝術有限公司促成與布罕的順利簽約及結像紀事創意文化有限公司將莫侯的色彩工作坊推廣到新北市各級學校。她期待未來環狀線全路網完工時,能延續莫侯精心挑選的斑斕色彩,讓環狀線這一尾波光粼粼的遊龍能環行千里而不止,將色彩繽紛激盪人心的情緒遞迴不斷。

李京樺(Jing-Hua, Lee)( 33篇 )

藝術研究與觀察者,現任典藏・今藝術&投資執行編輯。關注展覽策畫、當代圖像、視覺文化與其現象。來稿可洽:jing @artouch.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