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聚焦2024第九屆文化部公共藝術獎頒獎現場,共計11個獎項、32件作品獲獎!鼓勵創新與多元發展,突顯公共藝術社會價值

聚焦2024第九屆文化部公共藝術獎頒獎現場,共計11個獎項、32件作品獲獎!鼓勵創新與多元發展,突顯公共藝術社會價值

自2007年起開始辦理,兩年一度頒發的文化部公共藝術獎,於今(12/4)日下午2時於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辦第九屆文化部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適逢今(2024)年初,文化部啟動公共藝術30年來最大幅度修法,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與文化部李遠部長亦親臨頒獎現場致詞與頒發獎項。本屆公共藝術獎共計11個獎項、32件作品獲獎,涵蓋藝術創作、策劃、管理與維護等多個領域。與此同時,在原有獎項外更增設「藝術策劃獎」、「管理維護獎」、「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與「佳作獎」四獎項,旨在鼓勵藝術家、機構及相關團隊積極投入公共藝術領域。
第九屆文化部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於今(12/4)日下午2時於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辦。

第九屆文化部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開場之初,文化部長李遠首先感謝行政院長卓院長親臨現場,他亦特別提到,此為十年來首度邀請到行政院長出席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顯示出政府對公共藝術的高度重視。他進一步分享了自己對城市文化的四大關注面向——「生活、知識、創作與傳播」,闡明公共藝術在豐富城市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李遠指出,臺灣公共藝術政策自推動以來,已有30餘年歷史,期間歷經多次修法。今年集眾人之力推動的政策改革重點,包括公共藝術分級制度的建立、審查過程的透明化及申請流程的簡化。他期盼透過這些措施,促使更多元的藝術作品走入城市空間,並吸引更多年輕藝術家的參與。最後,他以「人人是文化人,日日是文化日」作為展望,呼籲大眾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公共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真正落實藝術普及與共享的理念。

文化部長李遠於頒獎典禮現場致詞。(攝影/李京樺)

行政院長卓榮泰首先向所有得獎人及評審委員表達祝賀與感謝。他以自身走訪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經驗為例,闡述公共藝術如何結合在地生態與當代科技,成為城市中的文化地標。他指出,自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頒布以來,持續鼓勵推動多元公共藝術創作,目前已累積超過5,500件公共藝術作品,近6,200相關人員參與其中,總獎助金額高達115億元,展現出政策的深遠影響力。

他特別提到,本屆新設立的「管理維護獎」與「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對於行政人員的努力給予了實質肯定,鼓勵他們在藝術推動與維護中的協力。此外,卓越獎得主的計畫成功將公共交通場域轉化為藝術品,使人人都能感受到藝術的氛圍;而藝術實踐獎的得獎單位則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民間生活,促進文化與社會的深層連結。

卓榮泰強調,期盼政治與行政工作能融入文化底蘊與人文思考,確保在政策執行上進退有序,並營造出友善、合理、進步的人文環境。他亦呼應文化部部長李遠的願景,期許將來能逐步達成「部部都是文化部,處處都有藝術」的理想,讓文化真正滲透至社會的每個角落。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頒獎典禮致詞現場。(攝影/李京樺)

獲獎作品展現創新與多樣性 突顯藝術社會價值

頒獎典禮首先以一場特別的對話揭開序幕,由臺灣新媒體藝術家知覺野人(賴俊廷)攜手沉浸式生成AI,圍繞「公共藝術是什麼?」展開一段對話。透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引導觀眾以藝術形式思考公共藝術之意義。

臺灣新媒體藝術家知覺野人於第九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表演現場。(攝影/李京樺)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的獎項設立與評選強調藝術的社會價值、創新性與持續發展,並促進公共藝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與交流,期望為未來的藝術創作與策劃提供了寶貴參考與啟發。今年度得獎計畫自17個縣市共161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並經由林平、黃健敏、李玉玲、林崇傑等評審委員,實地走訪勘查,深入理解作品現況與計畫內容選出獲獎作品,讓全民看見公共藝術之豐富。

延伸閱讀|文化部第九屆公共藝術獎之評審觀點——再談公共藝術未來想像與實踐可能

本屆獲獎計畫與評選反映了臺灣公共藝術的發展現況,強調公共藝術不僅具備美學價值,更須關注其對社會的長期影響及與民眾生活的深層連結。整體趨勢聚焦於提升社會價值與持續發展性、推動民眾參與及教育普及,並強調全民合作的後續維護管理,以及作品在環境融合與跨域資源共享上的實踐。

評審委員實地走訪勘查作品。(文化部提供)

本年度「卓越獎」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計畫榮獲,此亦為北市府捷運工程局時隔12年再度獲獎。由法國藝術大師丹尼爾・布罕(Daniel Buren)與建築師艾曼紐‧莫侯(Emmanuelle Moureaux)聯手創作的《思映之間》與《粼光》,以鮮明活潑的色彩設計將捷運空間化為充滿生命力的七彩場域,為來往乘客帶來足具趣味的視覺體驗。,亦可見公共藝術正從單一形式的美學表現,轉向系統性規劃以及與環境介面間的協調,使藝術融入建築與結構系統,打造出完整的交通美學體系。

獲本屆「卓越獎」之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團隊於現場致詞。(攝影/李京樺)
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計畫(文化部提供)
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文化部提供)

本屆榮獲「評審特別獎」與「評審特別獎」雙獎項的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透過公共藝術重新詮釋國道五號的文化意義,並強調各單位於工程協作中的資源共享與跨界合作,展現了推動公共藝術的關鍵作用。此外,計畫串聯十餘座地方博物館,彰顯地方文化的多樣性與底蘊。同時,與羅萬照、楊尊智及林育正等藝術家合作,將雪山隧道鑽掘機(TBM)重組為公共藝術,賦予機具人性溫度,象徵科技與人文共進,成為具象徵意義的文化地標。另一獲獎作品,竹北市東興國小《土地之探》,則運用校園水道土壤,結合生態池與雨水花園,並以新竹「夯土」築成土牆,打造出全校師生共同生活與成長的公共藝術空間。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同仁於頒獎典禮現場。(攝影/章郡榕)
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文化部提供)

回歸公共藝術本質應著眼於藝術如何融入並影響日常生活,而非僅作為空間之中的美學擺設。獲本屆「藝術實踐獎」的玉山金控「玉山金控第二總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將企業總部轉化為藝術收藏空間,以三位國際藝術家之作巧妙呼應敦化北路的林蔭大道與周圍環境,同時成立專門小組負責作品後續維護管理,展現藝術之於企業社會責任中的重要性。而同獲此獎的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則在教育環境中融入藝術元素,透過藝術家林舜龍的馬賽克與鑄銅浮雕作品——《銀河樹》與《河畔水邊相愛久久》為幼兒園營造充滿創意氛圍,豐富孩童們成長過程中的藝術體驗。

獲本屆「藝術實踐獎」的玉山金控團隊於頒獎典禮現場。(攝影/李京樺)
玉山金控第二總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文化部提供)

「民眾參與獎」則聚焦於公共藝術作品的社會性與公共性,強調日常之中如何促進民眾參與,實踐公共藝術扎根推廣。獲獎計畫;而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則透過柔化校園司令台空間,改造為師生參與對話的場域,以藝術實踐公民素養,活化公共藝術與空間的多元互動。公共藝術作為於日常生活中開展社會議題探討的重要途徑。而獲「教育推廣獎」的《家常對話》則關注於社會住宅議題,透過社區物件如桌椅的設置,探索彼此之間的觀看方式與社交距離,於社宅公共空間中創造靈活互動,促進居民交流與日常對話。

109 年度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捷運共構大樓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文化部提供)

呼應公共藝術發展趨勢,特別增設四獎項

為呼應當今臺灣公共藝術的發展趨勢,本屆亦特別增設了「藝術策劃獎」、「管理維護獎」、「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與「佳作獎」,進一步彰顯公共藝術在創新策劃、可持續性與行政推動層面的重要性。其中,「管理維護獎」強調了在作品設置後續,管理與維護於公共藝術發展中的關鍵角色。分別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的《綠晶典》、國立中央大學的《大象五形、坐聽松風、漫步雲端、蘊行》獲獎,後者於校方與學生的共同參與與完善維護機制,確保作品在長期運行中持續發揮影響力,實現公共藝術與生活的深度融合。

國立中央大學校內的《大象五形、坐聽松風、漫步雲端、蘊行》作品。(文化部提供)

同時,公共藝術作品設置過程中的溝通、交流、推動與後續維護管理,亦相當有賴興辦機關行政人員之協力,為表彰行政人員在公共藝術推動中的貢獻,「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頒發給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尹倩妮、台灣電力公司營建處侯力瑋、臺中市東海國小張凱棠及動保防疫處姜淑芳等人,肯定他們於推動公共藝術發展中的積極投入與努力。

「高雄第二期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子計畫D《奧拉之城II》」(文化部提供)

「藝術策劃獎」則著重於獨具創新觀點的策展計畫,由黃彥穎工作室的「高雄第二期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子計畫D《奧拉之城II》」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基金會的「公共住宅五基地公共藝術案——《藝居一家的進行式》」奪得殊榮。前者以為巧妙結合動漫與集換式卡牌元素,打造互動性強的藝術體驗,為地區民眾帶來耳目一新的公共參與形式,亦展現創意策劃的拓展可能;後者則由獨特視角連結城市四區的五處社宅基地,突顯公共藝術於社區之中的共享可能與創造力。

「藝術策劃獎」獲獎計畫團隊於頒獎典禮現場。(攝影/李京樺)
公共住宅五基地公共藝術案——《藝居一家的進行式》。(文化部提供)

在此次獲獎計畫中,公共藝術的媒介運用愈加多元,已不再侷限於實體作品,而是融入表演藝術與影像製作等非實體形式。在「藝術創作獎」中,共有三件作品獲獎,包括為疫情時期的公共藝術互動帶來獨特體驗的「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由藝術家李明道創作的《自由呼吸》,運用AR技術於疫情期間打造虛擬紀念碑,成為數位時代的創新象徵;藝術團體「豪華朗機工」的《波光之翼》一作,融合燈光計畫,將作品轉化為場域空間、觀眾與視覺擾動的主要角色。

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疫情時代下的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自由呼吸》。(文化部提供)
「藝術創作獎」獲獎計畫團隊於頒獎典禮現場。(攝影/李京樺)

王千華與李偉晟共同創作的《五公噸的垃圾》,則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垃圾經焚化處理後的底渣,以再生粒料與垃圾的對比,透過磨石子工法表現再生粒料的剖面,展示垃圾在日常中較難以看到的一面,並將其轉化為可供民眾休憩的公共藝術。又獲「佳作獎」之一,藝術家林舜龍的《幾何的漫遊》則巧妙結合藝術與環境空間,透過黑色線條、水霧與燈光的變幻,隨天候變化展現時間流動之美,以多層次的視覺與空間體驗,營造出動態與靜態交織的氛圍。

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標準廠房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林舜龍《幾何的漫遊》。(文化部提供)

本屆公共藝術獎的評選呈現出臺灣公共藝術在創新與多元領域中的階段推動成果。文化部亦期望藉由獎項具體鼓勵藝術家、策劃團隊及興辦機關,進一步推動公共藝術對社會的深遠影響,促進各界經驗交流,強化公共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與意義。各獲獎計畫不僅關注美學表現,更積極探索新的創作形式與社會議題,為未來公共藝術創作與策劃提供寶貴的參考與啟發。公共藝術不再僅為空間中的裝飾性存在,而是真正融入生活,從而引發更廣泛的社會共鳴與參與,作為一種開啟對話、創造共鳴的文化力量。


文化部第九屆公共藝術獎獲獎名單

【卓越獎】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

【環境融合獎】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民小學|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 5 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民眾參與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疫情時代下的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109年度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捷運共構大樓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豐原安康段、大里光正段及太平育賢段社會住宅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家常對話》

【藝術創作獎】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波光之翼》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疫情時代下的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自由呼吸》
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宜蘭縣倉儲式資源再生廠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五公噸的垃圾》

【教育推廣獎】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豐原安康段、大里光正段及太平育賢段社會住宅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C案公開徵選案(藝術參與計畫)
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卓越聯合中心公共藝術設置案

【藝術策劃獎】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台電高雄第二期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子計畫 D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北市公共住宅五基地(青年公共住宅、健康公共住宅、興隆公共住宅1 期1 區、興隆公共住宅 1 期2區及東明公共住宅)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

【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
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二期校舍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張凱棠
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臺中動物之家后里園區改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姜淑芳
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術設置案|尹倩妮
台電高雄第二期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子計畫E「寶物卡大進擊」|侯力瑋

【管理維護獎】
國立臺灣美術館|綠晶典
國立中央大學|大象五形、坐聽松風、漫步雲端、蘊行

【藝術實踐獎】
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玉山金控第二總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公共藝術設置案

【評審特別獎】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 5 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佳作獎】
藝術創作者:林介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建築景觀再造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時間織軸》
興辦機關:基隆市政府|基隆轉運站暨周邊環境改善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藝術創作者:丁建中|台灣電力公司新竹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營運單位:竹北新世紀購物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竹北新世紀購物中心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藝術創作者:張永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Gefjon》
藝術創作者:張惠蘭|文化館所公共藝術實驗計畫-揭紗綠寶石: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興辦機關: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藝術創作者:陳姿文、林舜龍|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標準廠房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興辦機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ARTouch編輯部( 1679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