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去(113)年推出「繪本及圖文書創作新秀獎勵」,首次徵件即多達920件申請,經過專業評審數月評選後,最終選出30位獲獎者。今(20)日獲獎說明會,正式啟動長達1年的陪伴計畫,後續將由6位專業導師陪伴獲獎者從創作、出版到行銷推廣,並藉由出版媒合會、新秀推薦等機制,期盼為臺灣產出更多繪本及圖文書,進而走向國際市場。文化部長李遠出席說明會表示,將進一步辦理「繪本及圖文書學校」,提供更多有志於繪本創作的人參與。

李遠提到,在上任文化部長前,他參加了一場韓國繪本在臺灣書店辦的巡迴書展,對於韓國在繪本創作,甚至版權販售到全世界的做法,他認為臺灣如果不加快腳步,「我們會落後韓國很多」。因此,就任文化部長後,繪本及圖文書創作獎勵成為他一開始就提出的重要政策之一。李遠說,雖然提出高額的獎金曾經被許多出版社及已出版多本的繪本作家疑惑,但經過專業評審歷經數月評審出的30位得獎者,確實成功「召喚」許多可能有機會的人選,包含已經創作過一些IP但未曾出版繪本、很會畫卻找不到出版社、會畫但需要文字配合的創作者。
李遠說,繪本的文字翻譯相較於文學作品快很多,所以是在漫畫以外,最有可能快一點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機會,這是他選擇首推繪本創作的原因。
除了新秀獎勵,接下來他也要積極爭取預算,希望明年在原來的金鼎獎、金典獎、金漫獎三金外,辦理第一屆的「金繪獎」;同時,鼓勵出版社與有經驗的繪本創作者共同提案申請「繪本出版及行銷獎勵」;以及針對獲得四金或國外重要獎項的創作類別得獎者,提供「下一本作品」60萬元獎勵。
身為創作者的李遠說,有關文化產業、創作的工作,他都曾經做過了,也實現了夢想,在70多歲時意外的接任文化部長,對他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因此,他從繪本作為起點,除了選出新秀以外,接下來也將要進一步辦理「繪本及圖文書學校」,除了培育入選的30位新秀,也要開放給更多有志於繪本創作的人參加,希望藉由更多產業界專業人士的陪伴及課程,大家一起學習,「政府的角色不僅是給錢,而是要一起將產業鏈建立起來,如果這個模式成功,我也會推動到其他產業」。

文化部表示,本次新秀獎勵邀請出版編輯、外譯推廣相關專家擔任評審委員,就申請案的創作理念、主題及內容完整性、創新性、啟發性、趣味性及發展潛力等綜合考量,經過初審、複審、決審作業後選出獲獎勵名單。今日說明會上,8位文化部外聘評審親自出席或透過線上方式,與獲獎者分享對評審及臺灣繪本創作、出版的觀察與心得,接續擔任「培力導師」的6位評審,分別與其所帶領的5位獲獎者展開1年陪伴計畫的第1次小組共學。
對於此次有900件申請作品,評審委員認為能夠脫穎而出的重點在於是否從創作者的「我」,引起出版社相關人的「我們」注意,最終感動讀者「他們」。繪本及童書編輯高明美提到,900多件的作品顯示大家對於繪本的高度熱忱與興趣,投件的作品種類包羅萬象,但是如何展現故事轉化、文學轉譯及更大格局社會關懷等功力,是繪本可否成功及未來培育課程的重點;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游珮芸提醒,「不要忘記想要感動的那個人」,在故事的原創性、架構、敘事以外,保持熱情與讀者對話是相當重要的。
「讀者是最後頒贈勳章給你的人」,兒童文學工作者莊世瑩及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張文婷不約而同地提醒30位獲獎者,未來的1年是個「共創」的過程,除了創作以外,要學習與編輯、印刷、企劃、行銷、版權等各個階段的人共同合作,因為唯有大家一起對作品的支持與照顧,創作最終才能到讀者的手上。作家、繪本評論人賴嘉綾也說,創作不僅是抒發自己的情感,必須經過轉化,要記得創作與出版是個「服務社會」的遠大工作。

資深童書編輯吳文君則提到一個評審中有趣的觀察,她發現有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創作投件,這些兒童說故事的技巧非常真誠、圖畫充滿想像力,或許未來可以為兒童單獨辦獎,因為「現在的兒童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繪本作家」。兩位接下來非擔任導師的資深童書編輯張淑瓊及簡單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欣對於接下來的陪伴計畫及「繪本及圖文書學校」都認為是相當好的構想,「創作是很個人的,但透過討論會變得更好,圖書產業絕對不會是一個人的事情」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