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老都開新局—南美館新館長林秋芳的三支箭:以國際活化在地、以在地活化藝術

老都開新局—南美館新館長林秋芳的三支箭:以國際活化在地、以在地活化藝術

林秋芳遞了幾本南美館歷年出版的刊物,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刊物紀載了過往藝文界對南美館「藝術活化在地」的想像。然而,從南美館至今體會的「在地」來看,「藝術活化在地」的這個字眼,可能顯得過於自負了。五年來第四次「換頭」的南美館,又會如何「以在地活化藝術,以國際活化在地」?

臺南市美術館(簡稱「南美館」)的多舛命運,猶如台灣藝文環境在邁向法人化時的縮影,如今它迎來五年來第四次的「換頭手術」——一位兼具產、學背景的新館長林秋芳,以及由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兼任的新任董事長,嚴陣迎接臺南四百年。上任百日的新館長林秋芳說,這座全民美術館是將臺南從「舊城觀光」拉向「創新交流」的火車頭。

南美館新館長林秋芳說,這座全民美術館是將臺南從「舊城觀光」拉向「創新交流」的火車頭。圖為南美2館建築外觀。(臺南市美術館提供)

向外拓展交流合作、向內整頓行政法人實踐狀況、向下與60人團隊取得共識、向上爭取美術館在臺南文化政策中的重要角色,多頭蠟燭燒的林秋芳,在遠赴澳洲昆士蘭美術館洽談合作之前,特別分享了她進入南美館至今的想法。

林秋芳經營文化的資歷廣而豐富:早年曾於「雅凱集團」這個全球跨洲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與世界遺產導覽教育文化產業領頭羊裡,擔任台灣及亞洲區CEO。除此之外也擔任國藝會創會階段的獎助處組長,更曾擔任不少地方博物館、美術館的館長。林聰賢擔任宜蘭縣長時的文化政績,也多是出自時任文化局長的林秋芳參與孕育而成。擁有亮眼實績的她,如何營運這座「公部門補助預算逐年調降,既須賺錢養家、又須避免圖利」的南美館,外界高度期待。

九代老靈魂與九〇後年輕策展人

作為一座身在台南老城區中的年輕美術館,擁有老城區的文化厚實底蘊,行政管理功力同樣需要經驗累積精進,因此,在行政法人化營運與美術館治理之間,勢必要有折衝的時間與空間。

林秋芳說,法人化對全臺灣藝文工作者與政府來說,是全新的制度,如何把臺南文化藝術收攏、整合,並轉換為法人化策略,美術館營運的前期階段,制度上難免有拉扯。為了整頓南美館行政法人制度至今、業務與內規的實踐狀態,她還在理解與檢視的階段,因此非常仰賴與年輕團隊的共識。有了副市長層級的趙卿惠作為董事長,也可在幕後有效聯繫館內與地方各局處,不因美術館位階問題而阻礙行政流程的溝通,以及避免監督機制變成體制內「備查」、使得監督效果不彰的問題發生。

60人的行政團隊,承攬了南美館1、2兩館的業務。林秋芳苦笑著說,南美館猶如「師生比」最極端的學校。相比預算員額121人的北美館、本館103人的國美館(註)相比,人數幾乎是二分之一。「因此,從主管到承辦,每一位館員都在為效益負責,有這樣的概念才能開源節流。」

林秋芳說,南美館的展覽組成與其他地方館舍不同的地方,就是除引進臺灣資深策展人外,更積極栽培館內外年輕策展人的路線。南美2館現正一樓特展「嶾嶙的岳光:在敬與畏的稜線間 」,是由黃靖容與柯宜芸擔綱策展人,而1館爬梳臺南重要畫師世家潘春源(1891-1972)、潘麗水(1914-1995)、潘瀛洲(1916- 2004)及潘岳雄(1943-)創作脈絡的特展「春源畫室:畫師—詩人—劇作家—承繼者」,則由蕭楷競、莊雅雯策展,四人皆為年輕世代。

南美1館現正舉辦的特展「春源畫室:畫師—詩人—劇作家—承繼者」,爬梳臺南重要畫師世家「潘家」創作系譜。由年輕館員蕭楷競與莊雅雯擔綱策展人。圖為南美1館建築外觀。(攝影:陳晞)
南美2館現正一樓特展「嶾嶙的岳光:在敬與畏的稜線間 」,是由年輕館員黃靖容與柯宜芸擔任策展人。圖為「嶾嶙的岳光」展場一隅。(攝影:陳晞)

在甫上任的這個階段,林秋芳也會在館內「裝作路人」,隨機抽樣年輕觀眾的意見反饋。「在等電梯的時候與兩位年輕女生攀談,他們說自己是從新竹來的,而且每次來臺南,都會來逛逛南美館!」根據南美館的統計,到館參觀的觀眾裡,有超過六成是25-44歲。

讓年輕館員以策展人之姿實戰練兵,在特展區組織展覽,這在其他論資排輩的公立美術館制度裡幾乎是特例。林秋芳說,企劃能力需要適時給予機會和舞台,讓新人發揮,「年輕世代是美術館永續經營最重要的資源。」

作為觀眾,或許在展覽中最能感受到的差異,是在作品選件範圍的層面。例如在「嶾嶙的岳光」裡,以山稜與觀音圈現象中的靈性、人與自然的交往過程作為題材的這檔展覽中,除了當代藝術界常見的藝術家之外,不乏許多資深中南部的藝術家與畫家作品,也在這檔策展中對話。

接棒新任董事長的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認為,以人口和家庭結構來看,許多家庭在臺南已世居九個世代以上(例如:人間國寶陳啟村是第九代臺南人),相較其他現代化城市的移居色彩,「臺南人對文化認同與傳承傳統理念,是南美館需要積極回應的。」也因此,南美館辦理與在地連結的宫廟藝術文化,亦積極回應傳統與現代社會交融的議題。

趙卿惠透露,現正與法國、加拿大等國洽談合作,除引進特展,也希望能將臺灣重要藝術家推廣到國外,透過館長國際化能力促使南美館擴大國際能見度,扣合臺南400和世界交陪的關鍵,拓展城市藝術外交,提升南美館量能與高度。

趙卿惠指出,自己以臺南市副市長專業,對外搭配館長開拓社會資源,對內協助市府團隊支持南美館的法人型態經營發展,全力扶持臺南藝術隊伍走得更長遠;而在國内策展部份,除了當代藝術,林秋芳館長積極規劃「臺灣重要前輩藝術家常設展」,將籌備如陳其寬、顏水龍、曾培堯等前輩藝術家大展。

林秋芳館長補充表示,在蔡草如與潘春源家族展覽後,南美館正規劃 2025 年辦理陳玉峰與陳壽彝展,希望完成臺南府城重要廟宇畫師三部曲;未來,將繼續從在地觀點建構臺灣美術多元詮釋內涵,進而連結國際展覽發展。

趙卿惠指出,自己以臺南市副市長專業,對外搭配館長開拓社會資源,對內協助市府團隊支持南美館的法人型態經營發展,全力扶持臺南藝術隊伍走得更長遠。(左起)圖為南美館董事長趙卿惠與南美館館長林秋芳。(臺南市美術館提供)

臺南400與南美館國際化:林秋芳的三支箭

最近,為了擴大「臺南400」的國際交流,林秋芳也在臺南市長黃偉哲近日出訪澳洲昆士蘭州的團隊裡。在駐布里斯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帶領下,團隊拜訪了與臺南市締結姊妹市超過40年的黃金海岸市、布里斯本市及其美術館與博物館。黃金海岸市市長湯姆·塔特(Tom Tate)也已指示該市藝術中心HOTA推動與臺南的合作。

除此之外,林秋芳亦拜訪昆士蘭美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QAG)與昆士蘭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Gallery of Modern Art (GOMA)館長克里斯·賽恩斯(Chris Saines),交流行政法人體制、典藏策略、跨國展覽合作與藝術家駐村等計劃。 林秋芳提到,此次出訪行程由昆士蘭臺僑團體聯合會秘書長柯文耀擔任統籌、三采藝術協會辦理,集結多位重要僑領人士。她特別安排在僑委會昆士蘭臺灣中心,打造小型版畫藝術交流會以藝會友。她亦感謝外交部、文化部、僑委會各單位的合作,「即使在異地都能感受到家鄉般的熱情溫暖,使得此行順利圓滿。」

在「全民美術館」的方向裡積極與在地環境合作大眾推廣,與文創產業對接。對於過往歷任館長的經營方針,林秋芳均客觀認為,南美館的「全民美術館」方向並沒有改變,只是每一任館長的做法都不盡相同。

「臺南400」與國際館舍合作是林秋芳上任館長之後的重要工作。目前正在洽談的有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

「正在締結姐妹市的臺南與金澤,同樣是老城市,有許多對照,在文化的層面上也有不少淵源,」林秋芳說,在前田利家築城以來,金澤市的歷史也有超過400年之久,如今也被世人稱作工藝之都,日治時期設計嘉南大圳、建造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是金澤人,而舊臺南警察局(現臺南美術館一館)與林百貨的設計者梅澤捨次郎也出身於金澤所在的石川縣。

「南美館在臺南的使命,就像是金澤21世紀美術館在金澤的使命——在老城中創造新時代。」林秋芳銜接「臺南400」與南美館國際交流的三支箭,第一支箭,是與臺南市政府目前的國際交流方針一起,希望能與金澤21世紀美術館討論館際合作。

而第二支箭,則是將顏水龍視為臺灣文創先鋒,所策劃的前導展與特展。

在南美館刊物《覓南美》的顏水龍特輯——《臺灣的文創先鋒顏水龍》裡,美術館編輯團隊曾以輕鬆直白的口吻,介紹顏水龍的馬賽克公共藝術、工藝與生活美學推廣,以及這位影響臺灣戰後文化深遠的藝術家,他的文化遠見與想像,藉此作為文創產業實踐「前史」的楔子,與過往美術館著重藝術家個人藝術實踐的回顧型個展做出區隔。「顏水龍系列展,將會是『臺南400』系列裡的重要開頭。」

第三支箭,則是爭取到國際區域博物館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Regional Museums,簡稱ICR)的主辦權。林秋芳透露,目前ICR取得主辦國際專業委員會的機會,藉此強化南美館與國際博物館界的交流連結。「除此之外,也會再針對『臺南400』這個重要的時刻舉辦系列論壇。」林秋芳對南美館有很強的信心,認為南美館接下來將不只是臺南的美術館,而是一座「將臺南帶出去的亞洲美術館」。

採訪尾聲,這位新館長遞了幾本南美館歷年出版的刊物,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2016年《臺南美術》的第三期,主題是「藝術振興地方」。在過去對南美館的想像中,不乏如瀨戶內海、英國Assemble、法國南特島等「藝術活化在地」的案例參照。

然而,從南美館至今體會的「在地」來看,「藝術活化在地」這個字眼,可能顯得過於自負了。在這座行政法人的全民美術館,面對到盤根錯節的臺南文化脈絡與能量,在地的環境可能比藝術更有活力得多。「換頭」之後的南美館,如何以在地活化藝術,以國際活化在地,林秋芳與年輕的南美館團隊,任重道遠。

編按:「第三支箭,則是爭取到國際博物館學會年會的主辦權…」之段落有所勘誤,當年透過台灣藝術工作者詢問想要開年會的是另一個分會CiMAM,而非ICR。(勘誤時間:2023/08/21 11:26。)

「換頭」之後的南美館,如何以在地活化藝術,以國際活化在地,林秋芳與年輕的南美館團隊,任重道遠。圖為南美館館長林秋芳。(臺南市美術館提供)

註:根據國美館112年預算總說明第五點「預算員額說明表」中,國美館本館為103人,若包含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21人、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21人、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21人與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19人,則共為185人。

陳晞(Sid Chen)( 127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