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傳統囊匣製作技藝,簡稱「囊匣製作」,是中國傳統且獨有的包裝製作技藝,主要以師徒制口傳心授及實踐教學的方式,傳承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雍正時期造辦處中的匣作,有程繼瑞、連應龍、達人等匣匠,1912年溥儀退位,匣作匠人流落民間,在錦匣鋪繼續從事囊匣製作。1949年之後,匠人們陸續回院內傳承囊匣製作技藝,並以本院為中心流布於中國各大博物館,是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代表性項目。
宮廷囊匣製作技藝囊匣在國際交流中常作為中國優秀的文化載體出現在各種外交場合,其結構設計精巧,為現代包裝設計提供良好的形式借鑑和有效的技術支持。囊匣在保護文物的同時具有古樸雅致的藝術觀賞效果,是每一代匠人智慧及創造力的體現,一匣襯一物,別具匠心。隨著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文物至不同地區的博物館展示需求增加,囊匣對館藏文物的保護更至關重要,不僅為文物的存儲和運輸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亦讓這些傳世珍品完整地代代相傳。本文介紹2020年在位於福建廈門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舉辦的「海國微瀾—故宮博物院藏外國文物展」中七件漆器文物囊匣的設計方案和製作過程。
北京故宮博物院 所藏日本漆器文物概況
明清以來,北京故宮博物院院藏大量古代日本漆器文物,其中描金漆是日本工藝中成就最高的種類,享譽世界。描金漆,又稱日本蒔繪,是用金粉和漆塗繪於漆器上的一種特殊裝飾技藝。描金工藝起源於中國,於隋、唐之際傳入日本,15至16世紀日本在蒔繪工藝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清朝宮廷造辦處自雍正時期起,即已使用洋漆作為盒面裝飾,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有諸多關於「洋漆」的記載。
這些文物的造形和紋飾,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做工精良,造形靈巧、紋飾精美,彰顯漆器藝術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因著文物囊匣的保護,這些流光溢彩、精美華麗的漆器文物隨著時代和歲月的變遷,流傳至今依舊光彩奪目。
漆器文物囊匣設計思考
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為不同文物製作不同品式、不同內部結構的囊匣是每一個囊匣製作者的重要工作,其內部結構的設計不僅要掌握文物整體情況,更重要的是要保護文物最容易發生劃痕、磨損與磕缺的細微之處,達到延緩文物衰老的目的。漆器文物與書畫文物一樣,必須注意存儲環境的溫濕度、光照強度和光照性質。因此製作文物囊匣前,必須充分了解其傷況、結構、製作年代等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為文物量身定製囊匣。
由表1所示漆器文物的特性來看,包裝保護時防損防刮是第一要務。因此與漆器緊密接觸的囊匣內部材料,採用柔軟性質、抗緩衝強度高的脫脂棉、綿綢;囊匣外框結構上選擇有較佳穩定性和抗震性的無酸紙板,能抵禦外力的撞擊與擠壓,也便於運輸和保管。這些文物囊匣的製作材料中,天然材料透氣性好且不會釋放有害氣體,無酸紙板則使文物免於酸類侵蝕,有利於文物的保護與存儲,因此這些材料長期以來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文物的包裝作中。
漆器文物囊匣製作TIPS
製作材料
無酸荷蘭板、藍布、白色棉布、白色綢子、脫脂棉花、無酸白乳膠、牛骨別子、麵粉漿糊、白色布帶子、高麗紙。
製作步驟
① 準備工具與材料。
② 檢驗文物傷況:按文物傷況記錄核對驗收,一一對照傷況檢查是否遺漏。在充分瞭解文物傷況特點後再進行文物囊匣的製作。
③ 測量文物尺寸:測量文物的長、寬、高,根據文物的工藝外形特點確定外盒的尺寸及囊匣品式,同時分析文物運輸拿取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外盒尺寸約要比文物四周大1寸(3.33公分),此即囊匣製作所稱「放縫」,這樣周邊的棉花厚度適中,可充分緩衝保護文物。
④ 根據文物特點設計囊匣製作方案:根據文物的材質、形狀、器型大小、重量等因素設計囊匣內部的結構及品式。囊匣需便於文物運輸及取出,避免在存取過程中由於對文物瞭解不足,導致其重心不穩、傾倒或過度觸碰文物造成損壞。
⑤ 設計外盒:以ArtiosCAD軟體完成設計圖,再用ESKO電腦切割機裁切紙板。
⑥ 畫別子眼位置:根據盒子的大小確定別子尺寸,再畫出別子眼位置,並用足刀穿透紙板,以小刀挖出0.5公釐厚的長方形。
⑦ 黏接外盒:把底、牆、堵五塊紙板用白乳膠黏接在一起,將挖條黏在盒蓋上,用鉛塊壓好,待乳膠乾透,外盒紙板黏接牢固後再進行下一步驟。
⑧ 打磨外盒:檢查黏接處是否有開裂,若有則填入乳膠;檢查盒子四周是否平整,四角及條邊是否見稜角,盒子連接處是否有乳膠擠出結成的硬塊,若有,則以砂紙磨平,如遇問題嚴重則先用木銼銼平,再以砂紙打磨。
⑨ 裁布、連接裏外縫:裁好裏外縫用的布,分別以白乳膠和漿糊連接外縫和裏縫,並依據盒子的長、寬、高預留出0.8寸(2.664公分)的大小,裁出身條和包蓋兩塊布。
⑩ 掛面:先貼紙再掛面。貼紙是為了防止盒子因掛面錦布的拉力而變形。掛面分為兩個部分,先貼身條再貼包蓋。
⑪ 扎別子:用足刀將紙板和錦布扎透,再以別子帶子穿過紙板,留出牛骨別子大小的空隙,盒蓋上也用足刀扎過紙板,把別子穿進帶子裡再穿進紙板裡,並在紙板上挖0.5公釐的長方形凹槽,把別子帶埋入再以乳膠黏住。
⑫ 臥囊、做翻手:因應文物的形狀,用棉花隨形臥囊。棉花要搓成棉花捲,一層層臥在盒子裡,需注意棉花要緊實有彈性且緊緊貼合文物的外形,盒蓋上的翻手也要鋪上約1公分厚的棉花,翻手和臥囊的高度總和不可大於盒子的高度。
⑬ 連接布帶子:以布帶子連接盒蓋與盒身,開啟時夾角為110度。
⑭ 黏接翻手:用白乳膠將翻手黏在盒蓋上。
⑮ 下囊:待盒子乾透,把臥囊放到外盒裡。
⑯ 固定白布帶。
⑰ 配小牆:在臥囊上方配4塊0.2公分厚且適合盒子尺寸的板,以棉花和綢緞包住再黏到盒子上。
⑱ 完成文物囊匣製作。
「鼓浪嶼海國微瀾展」七件漆器文物囊匣設計方案
1.〈金漆團鳳紋長方匣〉
文物工藝結構特徵
此件文物為木質金漆的長方形套盒,胎薄、盒形平整,全器可分為四部分。本盒有兩層內屜,最下層屜有隨形格,木托可收納小型器物,木盒有淡淡香氣;第一層屜內有彩漆圖案,以近景中景為主,小小的畫面營造舒緩的空間,外盒底紋為暗花紋,盒蓋以螺鈿作團鳳圖飾,螺鈿反射出璀璨光芒,亮麗精緻。漆盒形狀為直上直下長方盒,文物整體保存狀況完好。
囊匣包裝重點分析
因盒體為直上直下長方盒,器型平直方正、稜角分明,所以臥囊時要確保文物固定穩當,內囊隨形時棉花需緊密貼合文物,同時要考慮文物拿取是否方便。與文物接觸處,選擇柔軟的白色棉布包裹脫脂棉花做成翻手和內囊,以免文物取放囊匣時摩擦,破壞文物表面脆弱的裝飾層。
2.〈褐色漆罎子式四層餐具罐〉
文物工藝結構特徵
此件文物底蓋分開,口徑最大為23.8公分,地為褐色大漆,上有描金圖案,器內為紅漆,文物蓋面裝飾圖案渾然一體,具有較強的裝飾性。
囊匣包裝重點分析
因文物蓋合不緊實,造成蓋磕缺及磨損,故採用軟囊方法製作囊匣。若按照文物原豎直的放置方式存放,很容易造成磕碰和磨損。為了防止文物滑脫、磕碰,並考慮到文物在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故將蓋子反扣在罎子上,中間加0.3公分厚圓形軟墊,軟墊用白色棉布包裹脫脂棉製成,漆罎蓋子上方用同樣材質製作厚度約2公分的翻手,黏在囊匣盒蓋下方,輕壓文物,確保文物在運輸過程保持穩固,並防止底蓋之間磨損。罎子底部棉卷隨形,嚴絲合縫地包裹著文物,使文物在囊匣中不會位移,運輸時不易滑動。
3.〈黑漆描金折枝梅花紋菊瓣式盤〉
〈黑漆描金折枝梅花紋菊瓣式盤〉,14×14×4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工藝結構特徵
此件文物表面為菊瓣形,共16瓣,圈足略高,盤徑14公分,整體高4.8公分,造型特別,十分秀氣。通體黑漆,盤面中心有折枝梅花圖案,構圖簡潔,技法精緻,紋飾隨器形起伏分布,使原本平淡的裝飾圖案更具可看性,胎薄故文物較輕。
囊匣包裝重點分析
因其較輕小,所以採用隨形臥囊的包裝方式,臥囊給予文物有力支撐、棉花嚴絲合縫貼合讓文物安全牢固地「坐」在囊裡。因盤子形狀內凹,故翻手中間稍厚、兩邊薄,在此件菊瓣式盤四周形成更嚴絲合縫的保護且不易晃動。又,鑑於漆面有磕缺、劃痕,所以與文物接觸的內囊和翻手表面材料選用柔軟的白色棉布,且有暗花紋與文物相呼應。
4.〈黑漆描金花卉紋帶屜方盒〉
文物工藝結構特徵
此文物為長方形圓角形子口扣蓋式大漆盒,蓋面隆起、蓋占總高五分之一,邊緣略修飾成圓角,器型滑順服手,前後設有金屬菊花形提環(一鈕脫落),側面有屜帶拉手。通體飾黑漆描金桐樹花葉枝紋,桐樹花葉枝紋為日本工藝上典型紋樣,此件文物花葉紋飾富有極強的裝飾性,其盒體與盒蓋雖然可以分開,裝飾畫面卻為完整無切割樣。盒內有多層屜盤,屜盤無法取出
囊匣包裝重點分析
文物整體形狀規則,體型較大,胎厚盒體較重,所以選擇臥囊製作。因其正面有金屬提環,文物本體較高、四面均直上直下,製作時需注意內屜的高度應低於金屬提環的高度,否則會影響文物從囊匣中拿取。設計文物囊匣的長寬尺寸時,需預留一定空間方便雙手伸入囊匣。
5.〈金漆松梅紋二層長方盒〉
文物工藝結構特徵
此件金漆長方盒,配松梅圖,盒體分為盒蓋、第一層、第二層等三部分,錯落安置,裝飾畫面完整,饒富趣味,構圖巧妙流暢,與器型相配益顯雅致,底層正反兩側有金屬拉環,蓋面金片起翹,蓋四角漆有磨,第一層盒四角漆有磨。
囊匣包裝重點分析
文物子口高且扣合穩定,盒體直上直下,稜角分明,故採用整體臥囊。因下屜盒有拉手,臥囊屜高度需在最底層拉手之下。隨形臥囊嚴絲合縫使漆盒在囊匣內穩定、不晃動。文物蓋面金片起翹,蓋四角漆有磨,在文物包裝製作時要格外注意,與文物接觸面選擇柔軟的白色棉布和脫脂棉,盒蓋子較平,翻手厚2公分壓在蓋子上,扣蓋時保持文物穩定,確保運輸時不會位移。
6.〈黑漆描金花鳥圖圓盒〉
文物工藝結構特徵
此件文物於黑地上繪製描金花鳥圖案,漆盒底面側面均有連貫的花鳥紋飾,巧妙生動,構圖相連,形成一個整體。文物表面黑漆光澤亮麗、均勻透亮。其盒體較大,器型大方有力,底面為平底,外輪廓直上直下,為子口式,盒蓋占盒體二分之一。
囊匣包裝重點分析
因盒體直上直下,且頂面和底面為圓形,故文物臥囊時要掌握好鬆緊度、反覆測量確定內屜大小,以便拿取,囊匣內襯棉花要貼合盒體、防止文物在運輸途中晃動。因本件文物較大,製作文物囊匣及拿取文物時,需格外注意文物安全。
7.〈金漆花卉紋長方盒〉
文物工藝結構特徵
此件文物器型方直,轉角分明,相接處略修成圓,盒型平整,盒蓋微微隆起,器面轉接圓順。全器分為盒蓋和盒體兩部分,整體器型優雅含蓄,均有金漆花卉紋裝飾,紋飾生意盎然,整體保存完好。
囊匣包裝重點分析
此件文物較輕,盒體直上直下,盒蓋微微隆起,故製作文物囊匣臥囊時要把脫脂棉花捲成直徑適中的長捲,圍繞金漆花卉紋長方盒的外輪廓進行隨形,為文物量體裁衣,使棉花緊密貼合文物,並方便拿取。
結語
漆器文物器型的多樣性和保存狀況的差異,導致其包裝製作不可能模式化統一生產,因此製作文物囊匣,需根據每一件文物的特性「量身定做」。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文物工作者為不同文物設計製作出不同內部結構的囊匣時,亦應完整記錄囊匣數據、包裝方案等,讓這項傳統技藝日益科學化、規範化,讓文物本體延年益壽,亦彰顯囊匣技藝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價值。
參考書目及延伸閱讀:
王金生〈文物囊匣的製作與研究〉,《包裝工程》2007年7期,頁174-176。
張晶晶《故宮文物保護修復論文集》,北京:故宮出版社,2021年6月,頁452-453。
王海紅〈文物囊匣包裝的傳承與發展〉,《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7年3期,頁89-92。
呂陳辰〈展儲—體式盒─以木金漆萬壽燈模型囊匣為例〉,《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20年3期,頁88-91。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藏日本文物展覽圖錄中英文本》,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頁120-162。
夏更起〈故宮博物院藏「洋漆」與「仿洋漆」器探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5 年6期,頁136-150+161。
羅敏〈漆器類文物的包裝〉,《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五次學術年會論文集》,2007。
寇焱,吳俊〈清代雍乾時期江西貢御漆器研究〉,《中國生漆》2020年2期,頁6-9。
羅芳林〈漆藝與包裝的相容性研究〉,《大眾文藝》2017年19期,頁60-61。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文物與保護修復技術》,2009,頁504-574。
陳慧霞《清宮蒔繪─院藏日本漆器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頁80-99。
【雜誌購買連結】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